
什么是新型电力系统
新型电力系统是以承载实现碳达峰碳中和,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为前提,确保能源电力安全为基本前提、以满足经济社会发展电力需求为首要目标、以最大化消纳新能源为主要任务,以坚强智能电网为枢纽平台,以源网荷储互动与多能互补为支撑,具有清洁低碳、安全可控、灵活高效、智能友好、开放互动基本特征的电力系统。
新型电力系统新在何处
1、源结构由可控连续出力的煤电装机占主导,向强不确定性、弱可控性出力的新能源发电装机占主导转变。
2、负荷特性由传统的刚性,纯消费性向柔性、生产与消费兼具型改变。
3、电网形态方面,传统电力系统是单向逐级输电为主,新型的包括交直流混联大电网、微电网、局部直流电网和可调节负荷的能源互联网。
4、运行特性的转变,传统电网是由“源随荷动”的实时平衡模式,大电网一体化控制模式。新型电力系统是向“源网荷储”协同互动的非完全实时平衡模式,大电网与微电网协同控制模式转变。
以前电力系统运转模式主要是火电、水电、核电等大电源通过升压接入大电网、然后通过高压、特高压等输电方式完成电力输送过程,然后再通过降压将电能输送到负荷端,也就是“源随荷动”的传统运作模式。
新型电力系统运转模式是以光伏和风电等新能源发电为主,从原来集中式电源模式变成了“集中和分布式”共同发展的模式。同时由于光伏和风电具有波动性、间歇性和随机性的特点,所以储能在新型电力系统的运作中就变得尤为重要。所以新型电力系统就是要建立“源网荷储”的运作模式,也就是电源、电网、负荷、储能各环节协调互动,实现安全稳定的运行。
“源-网-荷-储”是如何协调运作的?
1、能源输送要求主网、配网、储能协调发展
图片
主网端
“源”端未来将实现以风电、光伏等新能源发电为主体,火电等为辅助的发电格局。而我国由于能源和负荷分布不均的问题,西北地区主要是资源集中区,而负荷区主要在中东部长三角地带,风光等新能源电站很多也分布在西北地区;
这样在能源的输送方面就需要加大特高压的建设,也就是在保持风光发电就地消纳的同时,加快输电主干通道的建设以及省间的互联互通水平。近期国网也发布了“十四五”特高建设等一系列文件。加强特高压建设有助于发挥大电网对清洁能源的配置作用。
新型电力系统是以承载实现碳达峰碳中和,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为前提,确保能源电力安全为基本前提、以满足经济社会发展电力需求为首要目标、以最大化消纳新能源为主要任务,以坚强智能电网为枢纽平台,以源网荷储互动与多能互补为支撑,具有清洁低碳、安全可控、灵活高效、智能友好、开放互动基本特征的电力系统。
新型电力系统新在何处
1、源结构由可控连续出力的煤电装机占主导,向强不确定性、弱可控性出力的新能源发电装机占主导转变。
2、负荷特性由传统的刚性,纯消费性向柔性、生产与消费兼具型改变。
3、电网形态方面,传统电力系统是单向逐级输电为主,新型的包括交直流混联大电网、微电网、局部直流电网和可调节负荷的能源互联网。
4、运行特性的转变,传统电网是由“源随荷动”的实时平衡模式,大电网一体化控制模式。新型电力系统是向“源网荷储”协同互动的非完全实时平衡模式,大电网与微电网协同控制模式转变。
以前电力系统运转模式主要是火电、水电、核电等大电源通过升压接入大电网、然后通过高压、特高压等输电方式完成电力输送过程,然后再通过降压将电能输送到负荷端,也就是“源随荷动”的传统运作模式。
新型电力系统运转模式是以光伏和风电等新能源发电为主,从原来集中式电源模式变成了“集中和分布式”共同发展的模式。同时由于光伏和风电具有波动性、间歇性和随机性的特点,所以储能在新型电力系统的运作中就变得尤为重要。所以新型电力系统就是要建立“源网荷储”的运作模式,也就是电源、电网、负荷、储能各环节协调互动,实现安全稳定的运行。
“源-网-荷-储”是如何协调运作的?
1、能源输送要求主网、配网、储能协调发展
图片
主网端
“源”端未来将实现以风电、光伏等新能源发电为主体,火电等为辅助的发电格局。而我国由于能源和负荷分布不均的问题,西北地区主要是资源集中区,而负荷区主要在中东部长三角地带,风光等新能源电站很多也分布在西北地区;
这样在能源的输送方面就需要加大特高压的建设,也就是在保持风光发电就地消纳的同时,加快输电主干通道的建设以及省间的互联互通水平。近期国网也发布了“十四五”特高建设等一系列文件。加强特高压建设有助于发挥大电网对清洁能源的配置作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