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核心论点:虚拟电厂的形态和价值并非由其技术定义,而是由外部电力市场的规则和需求所塑造的。 当前国内虚拟电厂的发展仍处于早期阶段,面临的主要瓶颈是市场机制不完善,而非技术本身。
一、 虚拟电厂的核心定义与特征
虚拟电厂本质:
1. 它必须像“电厂”一样输出产品:其产品应与传统电厂一致,即电能量和灵活性/辅助服务。如果不能提供这两种产品之一,则“电厂”之名名不副实
2. 三个关键特征:
· 聚合对象:必须是分布式资源(如空调、电动汽车、小型储能等),集中式电站不在此列
· 可管理功能:具备对资源的监测、预测和控制能力
· 规模化:聚合后形成足以参与市场的体量
3. 本质是精细化管理:将原本电网被动接受的、放任的分布式资源“管起来”,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和价值挖掘
二、 当前国内虚拟电厂的现状与问题
1. 主流形态:目前主要是负荷聚合商,参与需求响应和调峰等服务。这本质上是作为“买方”或“负荷”参与市场,与“电厂”作为卖方的身份存在概念冲突。
2. 核心瓶颈:市场机制不健全
· 悖论:现行的需求响应模式基于“网侧资源用尽”的前提,导致无法形成常态化的收益模式,产业难以持续发展。
· 价值无法充分体现:虚拟电厂的价值在于它能以更低成本提供与传统电厂相同的产品,从而降低市场电价。但如果市场规则(如灵活性资源的价格)不能反映其真实价值,虚拟电厂就无法生存。
· 专家观点:“一个市场孕育出什么样的虚拟电厂,是这个市场开放性和规则完善性的试金石。”
三、 虚拟电厂的未来形态与发展方向
1. 形态由市场“定制”:虚拟电厂不是固定的,而是可“定制”的。市场需要什么(如高价值的灵活性),它就会聚合相应的资源去满足。
· 电源型:只聚合分布式光伏,参与能量市场。
· 负荷型:只聚合可调负荷,提供灵活性(当前主流)。
· 混合型:同时聚合源、荷、储,既能输出电能又能提供调节能力(这是理想形态,但目前国内罕见)。
2. 与新能源结合的新场景:提出一个极具前景的方向——将虚拟电厂(尤其是可调负荷)与间歇性新能源(风电、光伏) 绑定。虚拟电厂可以平抑新能源的波动性,将其“垃圾电”变为稳定、高价值的电力,实现“点石成金”。
3. 两种关键输出模型:
· 调整量模型(当前主流):依赖于“基线”计算,在常态化调用下基线难以确定,存在固有缺陷。
· 绝对量/净功率模型(未来方向):将所有聚合资源的净功率作为输出,更像一个真正的电厂,建议大力发展。#虚拟电厂 #新能源
一、 虚拟电厂的核心定义与特征
虚拟电厂本质:
1. 它必须像“电厂”一样输出产品:其产品应与传统电厂一致,即电能量和灵活性/辅助服务。如果不能提供这两种产品之一,则“电厂”之名名不副实
2. 三个关键特征:
· 聚合对象:必须是分布式资源(如空调、电动汽车、小型储能等),集中式电站不在此列
· 可管理功能:具备对资源的监测、预测和控制能力
· 规模化:聚合后形成足以参与市场的体量
3. 本质是精细化管理:将原本电网被动接受的、放任的分布式资源“管起来”,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和价值挖掘
二、 当前国内虚拟电厂的现状与问题
1. 主流形态:目前主要是负荷聚合商,参与需求响应和调峰等服务。这本质上是作为“买方”或“负荷”参与市场,与“电厂”作为卖方的身份存在概念冲突。
2. 核心瓶颈:市场机制不健全
· 悖论:现行的需求响应模式基于“网侧资源用尽”的前提,导致无法形成常态化的收益模式,产业难以持续发展。
· 价值无法充分体现:虚拟电厂的价值在于它能以更低成本提供与传统电厂相同的产品,从而降低市场电价。但如果市场规则(如灵活性资源的价格)不能反映其真实价值,虚拟电厂就无法生存。
· 专家观点:“一个市场孕育出什么样的虚拟电厂,是这个市场开放性和规则完善性的试金石。”
三、 虚拟电厂的未来形态与发展方向
1. 形态由市场“定制”:虚拟电厂不是固定的,而是可“定制”的。市场需要什么(如高价值的灵活性),它就会聚合相应的资源去满足。
· 电源型:只聚合分布式光伏,参与能量市场。
· 负荷型:只聚合可调负荷,提供灵活性(当前主流)。
· 混合型:同时聚合源、荷、储,既能输出电能又能提供调节能力(这是理想形态,但目前国内罕见)。
2. 与新能源结合的新场景:提出一个极具前景的方向——将虚拟电厂(尤其是可调负荷)与间歇性新能源(风电、光伏) 绑定。虚拟电厂可以平抑新能源的波动性,将其“垃圾电”变为稳定、高价值的电力,实现“点石成金”。
3. 两种关键输出模型:
· 调整量模型(当前主流):依赖于“基线”计算,在常态化调用下基线难以确定,存在固有缺陷。
· 绝对量/净功率模型(未来方向):将所有聚合资源的净功率作为输出,更像一个真正的电厂,建议大力发展。#虚拟电厂 #新能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