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虚拟电厂(Virtual Power Plant, VPP)是一种新型电源协调管理系统,通过信息技术和软件系统,实现分布式电源、储能、可调负荷等多种分布式资源的聚合和协同优化。它并非实体发电厂,而是一种管理模式或系统,通过配套的技术把分散的分布式能源资源(如太阳能、风能、储能电池和可控制的用电设备)整合集成,协调控制,对外等效形成一个可控电源,辅助电力系统运行,并可参与电力市场交易。
工作原理
1. 数据采集与分析:虚拟电厂实时采集各类设备的数据,包括发电量、充电状态、需求响应等。通过数据分析,虚拟电厂可以预测未来的电力需求和可再生能源的发电情况。
2. 优化资源配置:在获取数据后,虚拟电厂运用优化算法,决定各个资源的运行模式,以满足电网需求。这包括确定何时激活储能设备,根据风、光等天气预报调整发电策略。
3. 实时调度和反馈:虚拟电厂通过实时调度,确保电网的稳定性和可靠性。这种灵活性使得虚拟电厂能够在低电价时吸收电力,高电价时向电网提供电力。
应用场景
1. 增强电力保供能力:虚拟电厂可提供调峰、调频、备用等多种调节服务,增强电网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2. 促进新能源消纳:虚拟电厂能够整合分布式能源资源,优化资源利用,提高新能源的消纳能力。
3. 完善电力市场体系:虚拟电厂可以聚合分散的资源参与市场交易,促进能源市场的竞争和多样化。
4. 需求侧管理:虚拟电厂可以组织负荷资源开展需求响应,优化用电习惯,节省电费支出。
资源调控
虚拟电厂可以调控的资源包括:
- 分布式电源:如太阳能、风能等可再生能源发电设备。
- 储能系统:如电池储能、抽水蓄能等。
- 可调负荷:如电动汽车充电桩、可中断负荷、可削峰式负荷、可时移式负荷等。
政策支持
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发布《关于加快推进虚拟电厂发展的指导意见》,明确到2027年,虚拟电厂建设运行管理机制成熟规范,参与电力市场的机制健全完善,全国虚拟电厂调节能力达到2000万千瓦以上。到2030年,虚拟电厂应用场景进一步拓展,各类商业模式创新发展,全国虚拟电厂调节能力达到5000万千瓦以上。#申论素材 #新闻
工作原理
1. 数据采集与分析:虚拟电厂实时采集各类设备的数据,包括发电量、充电状态、需求响应等。通过数据分析,虚拟电厂可以预测未来的电力需求和可再生能源的发电情况。
2. 优化资源配置:在获取数据后,虚拟电厂运用优化算法,决定各个资源的运行模式,以满足电网需求。这包括确定何时激活储能设备,根据风、光等天气预报调整发电策略。
3. 实时调度和反馈:虚拟电厂通过实时调度,确保电网的稳定性和可靠性。这种灵活性使得虚拟电厂能够在低电价时吸收电力,高电价时向电网提供电力。
应用场景
1. 增强电力保供能力:虚拟电厂可提供调峰、调频、备用等多种调节服务,增强电网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2. 促进新能源消纳:虚拟电厂能够整合分布式能源资源,优化资源利用,提高新能源的消纳能力。
3. 完善电力市场体系:虚拟电厂可以聚合分散的资源参与市场交易,促进能源市场的竞争和多样化。
4. 需求侧管理:虚拟电厂可以组织负荷资源开展需求响应,优化用电习惯,节省电费支出。
资源调控
虚拟电厂可以调控的资源包括:
- 分布式电源:如太阳能、风能等可再生能源发电设备。
- 储能系统:如电池储能、抽水蓄能等。
- 可调负荷:如电动汽车充电桩、可中断负荷、可削峰式负荷、可时移式负荷等。
政策支持
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发布《关于加快推进虚拟电厂发展的指导意见》,明确到2027年,虚拟电厂建设运行管理机制成熟规范,参与电力市场的机制健全完善,全国虚拟电厂调节能力达到2000万千瓦以上。到2030年,虚拟电厂应用场景进一步拓展,各类商业模式创新发展,全国虚拟电厂调节能力达到5000万千瓦以上。#申论素材 #新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