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跨境电商 #创业 #俄罗斯 #创业故事 #ozon #wb #明白人
曾几何时,跨境电商是一个充满红利的市场,
卖家老板们采购上架即出单,挣钱挣到自己怀疑人生
里面的开发、运营岗也特别膨胀,薪资预期很高
或者动辄就离职自己下场创业
真羡慕那个时代的玩家。
不过跨境发展到今天这个阶段
大部分市场已经过了红利期
无论是北美亚马逊,还是欧洲东南亚,甚至我们在做的这些小国家
任何地方都挤满了人
没了红利,接下来就是就是拼真实力的时候
那么就难免有人起高楼,有人楼塌了
俄罗斯市场,乃至其他市场,都是如此,都很热闹
每天都有入场的人,也每天都退场的人
(不知道是不是跟股票市场一样,两人擦肩而过,互道“SB”,哈哈)
今天讲一个黯然退场的案例
这是一家上海的公司,老板出身不错,有一定的家底
然后在21年左右就关注并且入局了俄罗斯市场
并且还融到了一些资方的钱
大举做俄罗斯ozon,wb的本土店
高峰期销售额不菲,已经成为WB的头部卖家
员工也有几十号人
在那个时间以那个资源入局,确实可以说是一手好牌
不过最终打烂了
在24年,因为资金链断裂,资不抵债,公司宣告破产
最后欠了供应商很多钱,创始人也走向了“老赖“的终局
了解完一些信息后,我发现这家公司确实存在诸多问题
核心是以下几点:
1、内部混乱,上上下下都想挣钱
或许这个老板用的是资方的钱,
觉得最后有了净利润也会被分走,所以过程中就开始琢磨
通过一些报销,差价等手法,将公司的钱往自己的小金库挪
这种情况下,下面的也都是明眼人
上梁不正下梁歪
所以从采购到运营,到中台部门,在其中都开始施法
可以说,这个公司从廉政的角度来讲,烂透了
不能说这家公司最终走向灭亡是被掏空了
但起码从这个时候开始,这家公司就失去了生命,注定了结局
2、公司一把糊涂账
据说这家公司的账目,都没有算明白的时候
总是感觉挣钱,但实际挣多少,没人知道
他们家做了各种百货小商品
据说那个时候纯商品的毛利率有60%,不含平台费用等
可以说,做这个类目,这个毛利
肯定是亏损的,但是运营老大和老板没有这个意识
毕竟俄罗斯平台的佣金,运费,推广费都在那
又是做的本土公司
所以回款,汇损啥的都是钱。
做高客单类目的,这个加价倍率都不一样够,更何况做这些小商品的了
在这个高毛利,足够挣钱的幻觉下
采购人员肯定也不会怎么去优化供应链了
各个地方花钱大手大脚也是必然的了
所以这个公司其实每年都在失血
不过有供应商的杠杆,所以能转的动
曾几何时,跨境电商是一个充满红利的市场,
卖家老板们采购上架即出单,挣钱挣到自己怀疑人生
里面的开发、运营岗也特别膨胀,薪资预期很高
或者动辄就离职自己下场创业
真羡慕那个时代的玩家。
不过跨境发展到今天这个阶段
大部分市场已经过了红利期
无论是北美亚马逊,还是欧洲东南亚,甚至我们在做的这些小国家
任何地方都挤满了人
没了红利,接下来就是就是拼真实力的时候
那么就难免有人起高楼,有人楼塌了
俄罗斯市场,乃至其他市场,都是如此,都很热闹
每天都有入场的人,也每天都退场的人
(不知道是不是跟股票市场一样,两人擦肩而过,互道“SB”,哈哈)
今天讲一个黯然退场的案例
这是一家上海的公司,老板出身不错,有一定的家底
然后在21年左右就关注并且入局了俄罗斯市场
并且还融到了一些资方的钱
大举做俄罗斯ozon,wb的本土店
高峰期销售额不菲,已经成为WB的头部卖家
员工也有几十号人
在那个时间以那个资源入局,确实可以说是一手好牌
不过最终打烂了
在24年,因为资金链断裂,资不抵债,公司宣告破产
最后欠了供应商很多钱,创始人也走向了“老赖“的终局
了解完一些信息后,我发现这家公司确实存在诸多问题
核心是以下几点:
1、内部混乱,上上下下都想挣钱
或许这个老板用的是资方的钱,
觉得最后有了净利润也会被分走,所以过程中就开始琢磨
通过一些报销,差价等手法,将公司的钱往自己的小金库挪
这种情况下,下面的也都是明眼人
上梁不正下梁歪
所以从采购到运营,到中台部门,在其中都开始施法
可以说,这个公司从廉政的角度来讲,烂透了
不能说这家公司最终走向灭亡是被掏空了
但起码从这个时候开始,这家公司就失去了生命,注定了结局
2、公司一把糊涂账
据说这家公司的账目,都没有算明白的时候
总是感觉挣钱,但实际挣多少,没人知道
他们家做了各种百货小商品
据说那个时候纯商品的毛利率有60%,不含平台费用等
可以说,做这个类目,这个毛利
肯定是亏损的,但是运营老大和老板没有这个意识
毕竟俄罗斯平台的佣金,运费,推广费都在那
又是做的本土公司
所以回款,汇损啥的都是钱。
做高客单类目的,这个加价倍率都不一样够,更何况做这些小商品的了
在这个高毛利,足够挣钱的幻觉下
采购人员肯定也不会怎么去优化供应链了
各个地方花钱大手大脚也是必然的了
所以这个公司其实每年都在失血
不过有供应商的杠杆,所以能转的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