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选品只看价格不看匹配度:比如为节省成本采购低价但不兼容现有生产设备的原材料,导致后续无法使用,反而增加退换货成本和工期延误风险。
2. 供应商不做背调直接合作:未核查供应商资质、产能及口碑,合作后发现对方无法按时交货,或产品质量不达标,直接影响公司正常运营。
3. 订单参数错漏不核对:下单时把产品型号、规格、数量等关键信息写错,比如将“100箱”写成“10箱”,到货后才发现数量不足,临时紧急补采导致成本上升。
4. 库存不把控盲目采购:不结合销售数据和库存余量制定采购计划,比如某款产品明明库存还能支撑3个月,却又大量进货,造成资金占用和库存积压。
5. 议价时只盯着单价不放:忽略运费、付款周期、售后保障等隐性成本,比如看似单价低,但供应商要求全款预付且不承担运费,实际总成本反而更高。
6. 合同条款不细看就签字:未注意合同中“质量问题不予退换”“逾期交货无赔偿”等霸王条款,出现纠纷时无法维权,只能自己承担损失。
7. 需求变更不及时同步:接到业务部门调整采购需求的通知后,未第一时间告知供应商,导致供应商按原需求生产,最终产生大量滞销产品。
8. 不跟踪物流进度:下单后完全不管货物运输情况,直到约定到货时间过了才发现物流滞留,既无法及时向业务部门反馈,也错过最佳处理时机。
9. 验收时只走形式不检查:收到货物后不核对数量、不抽检质量,直接签字确认,后续发现货物短缺或存在质量问题,供应商以“已验收”为由拒绝负责。
10. 不总结经验重复踩坑:比如上次因某供应商交货延迟吃过亏,下次采购同类产品时,仍选择该供应商,导致同样的问题再次发生,毫无规避风险的意识。
#采购 #采购员 #职场是个技术活 #采购日常 #采购人 #采购技巧 #职场核心竞争力 #采购职业 #供应链管理
2. 供应商不做背调直接合作:未核查供应商资质、产能及口碑,合作后发现对方无法按时交货,或产品质量不达标,直接影响公司正常运营。
3. 订单参数错漏不核对:下单时把产品型号、规格、数量等关键信息写错,比如将“100箱”写成“10箱”,到货后才发现数量不足,临时紧急补采导致成本上升。
4. 库存不把控盲目采购:不结合销售数据和库存余量制定采购计划,比如某款产品明明库存还能支撑3个月,却又大量进货,造成资金占用和库存积压。
5. 议价时只盯着单价不放:忽略运费、付款周期、售后保障等隐性成本,比如看似单价低,但供应商要求全款预付且不承担运费,实际总成本反而更高。
6. 合同条款不细看就签字:未注意合同中“质量问题不予退换”“逾期交货无赔偿”等霸王条款,出现纠纷时无法维权,只能自己承担损失。
7. 需求变更不及时同步:接到业务部门调整采购需求的通知后,未第一时间告知供应商,导致供应商按原需求生产,最终产生大量滞销产品。
8. 不跟踪物流进度:下单后完全不管货物运输情况,直到约定到货时间过了才发现物流滞留,既无法及时向业务部门反馈,也错过最佳处理时机。
9. 验收时只走形式不检查:收到货物后不核对数量、不抽检质量,直接签字确认,后续发现货物短缺或存在质量问题,供应商以“已验收”为由拒绝负责。
10. 不总结经验重复踩坑:比如上次因某供应商交货延迟吃过亏,下次采购同类产品时,仍选择该供应商,导致同样的问题再次发生,毫无规避风险的意识。
#采购 #采购员 #职场是个技术活 #采购日常 #采购人 #采购技巧 #职场核心竞争力 #采购职业 #供应链管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