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先先说结论,长期看好储能。
简单来说全球碳中和,储能必然会成为必需品,而且从去年开始全球新型储能装机同比大幅增加。目前来看是中欧美同步进行,但这方面一直是我们引领增长的,特别是电网这块,占比颇大。但是国内工厂配储渗透率仍不足1%,峰谷价差套利经济性凸显,成长空间巨大。
同时欧美对这方面需求一直都是很迫切的状态,再加上我们这边在大力推进出海行动,所以未来预期还是比较大的,尤其是欧美市场对高品质、高安全性储能产品需求旺盛,所以出海也就为具备技术、品牌和渠道优势的厂商打开广阔出海空间。
还有就是AI这块发展真的肉眼可见的迅猛,那么全球数据中心惊人的耗电量一定会需求大量的配套储能用来稳定电网的刚性需求。这方面的订单也是非常可观的。所以储能这块短期看工商储渗透率提升+出海放量,中期看电力市场化改革带来的盈利模式优化,长期看AI等新需求与全球能源转型的宏大叙事
简单来说全球碳中和,储能必然会成为必需品,而且从去年开始全球新型储能装机同比大幅增加。目前来看是中欧美同步进行,但这方面一直是我们引领增长的,特别是电网这块,占比颇大。但是国内工厂配储渗透率仍不足1%,峰谷价差套利经济性凸显,成长空间巨大。
同时欧美对这方面需求一直都是很迫切的状态,再加上我们这边在大力推进出海行动,所以未来预期还是比较大的,尤其是欧美市场对高品质、高安全性储能产品需求旺盛,所以出海也就为具备技术、品牌和渠道优势的厂商打开广阔出海空间。
还有就是AI这块发展真的肉眼可见的迅猛,那么全球数据中心惊人的耗电量一定会需求大量的配套储能用来稳定电网的刚性需求。这方面的订单也是非常可观的。所以储能这块短期看工商储渗透率提升+出海放量,中期看电力市场化改革带来的盈利模式优化,长期看AI等新需求与全球能源转型的宏大叙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