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广 热搜: 采购方式  甲带  滤芯  气动隔膜泵  减速机  减速机型号  带式称重给煤机  履带  无级变速机  链式给煤机 

破解杂技行业招生难,行业发展与人才培养应并驾齐驱

   日期:2023-07-24 15:45:19     来源:网络整理    作者:本站编辑    浏览:32    评论:0    

点击蓝字·关注我们

    

破解杂技行业招生难,行业发展与人才培养应并驾齐驱

——第三届全国优秀杂技理论作品推优活动暨新时代中国杂技人才发展研讨会举办

第三届全国优秀杂技理论作品推优活动暨新时代中国杂技人才发展研讨会现场

新时代以来,中国杂协重视杂技理论评论工作,不断探索杂技人才培养新路径,切实推动中国杂技事业的可持续发展。7月22日,由中国杂协、内蒙古文联主办的第三届全国优秀杂技理论作品推优活动暨新时代中国杂技人才发展研讨会在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举办。中国杂协分党组书记、驻会副主席唐延海,内蒙古文联党组书记、主席冀晓青,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副秘书长、中国文联文艺评论中心副主任杨晓雪及来自全国各地的杂协、杂技团负责人、杂技理论评论工作者等与会研讨。

 

加强杂技理论建设,发掘杂技理论人才,是中国杂协一直以来的重要工作。自今年6月底,中国杂协启动第三届全国优秀杂技理论作品推优活动征稿,全国各团体会员单位组织推选论文共计67篇,经严格审议与充分讨论,辽宁范译鹤《意象、意境、气韵:红色题材杂技剧弘扬中华美学精神的创作呈现》、河北郭晓霞《杂技剧融合传统文化资源的创新性发展探析——从第十三届中国艺术节参评杂技剧说起》、甘肃王丽蓉《手就是最好用的魔术道具》等10篇作品入选。会上,中国杂协为获选作者颁发了证书。

 

“人才是第一资源”,杂技人才培养是杂技理论关注的重要课题之一。中国杂协切实聚焦“做人的工作”,于2021年6月启动“新时代中国文艺人才发展论坛”(杂技篇)征稿活动,征集到22篇新创主题论文,对于客观分析我国杂技人才规模和结构,剖析人才队伍建设存在的突出问题,探寻“出人才、出精品”的成长规律和创作规律,完善激发人才创新创作活力的政策体系起到了积极作用。最终6篇作品入选,入选作者代表获颁证书,并分别在此次研讨会上做主旨发言。

 

杂技人才培养关乎中国杂技的未来,但杂技招生困难已是不争的事实。长春市艺术研究所创作部副主任、编剧赵美娜剖析指出,生源短缺,青黄不接,成为杂技人才培养面临的首要困境,究其原因主要在于中国城乡人口结构、家庭结构、教育观念和择业观念发生了巨大变化,在普遍的社会认知中杂技被认为是高危、艰苦行业,杂技演员社会地位和社会评价达不到预期,杂技作为一门谋生技术的诱惑力不断降低,越来越少的家庭会选择送子女接受杂技教育。同时,杂技教育内容“专而窄”,造成杂技演员除了杂技表演没有其他专长,而杂技演员职业生命相对较短,一旦离开舞台即面临再就业,杂技招生愈加困难。此外,杂技演员的经济收入相对下降、杂技教育缺乏资金和配套政策的支持等,都是杂技人才培养的制约因素。因而,她提出,应提高杂技演员的待遇,完善保障制度,确保职业吸引力,并借鉴其他姊妹学科的经验,尽快建立完善统一、规范的教学体系,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观念,为杂技演员提供继续教育和转岗培训,增加杂技演员艺术生命的长度和宽度,培养高素质杂技人才。

大连相信魔术文化传播有限公司总经理陈辉长期关注魔术人才的培养,指出目前魔术行业的人才选拔机制主要依靠魔术比赛与文艺评奖,而目前国内仅存的专业性魔术比赛只有中国杂技金菊奖魔术比赛和上海国际魔术节魔术比赛,且只有在比赛中获奖,才能继续参评文艺奖项,造成魔术人才选拔只剩比赛一条路。魔术比赛与文艺评奖逐渐成为专业院团刷资历、评职称的渠道,相较而言,魔术行业新文艺群体资金等各方面难以与之抗衡,机会甚少,缺乏发展空间,面临20岁入行、30岁转行的窘境。因而,他强调,应建立新的魔术人才选拔机制,即魔术艺术考级机制,以此促进魔术行业文艺人才梯队培养,为魔术行业新文艺群体创造出“魔术比赛”之外的展示机会和官方认可,减少人才流失,共同促进魔术行业未来发展。

增强杂技行业对人才的吸引力,改变社会对杂技的固有认知,也是此次研讨会的热议话题。江苏省文联副主席、省杂协主席、南京杂技团团长池文杰呼吁,不要过分渲染杂技行业的不容易,无论哪个行业都不容易,杂技理论评论应去掉对杂技的“同情”,重在赞美与引导,真正要展现的是杂技人的风采与精神,也让杂技演员树立行业自信。中国杂协副主席兼杂技理论研究委员会主任、湖南省杂技艺术剧院董事长赵双午谈道,“杂技行业为什么不好招人?先招人还是先把行业发展好,这是先有鸡还是先有蛋的问题”。她强调,行业发展与人才培养是并驾齐驱的。过去社会对杂技的认知是苦和累,应发掘杂技的多重社会价值,引导社会对杂技重新定位,比如要从杂技精神中挖掘杂技坚韧不拔、提振信心等社会价值,重视杂技在外交与文化走出去中承担的文化使者作用等等,种下梧桐树,引来金凤凰,行业发展好了,人才自然就吸引来了。

 

其他杂技理论工作者也纷纷对杂技人才培养建言献策。广西建设职业技术学院高级讲师符蓉对广西部分杂技表演专业开展了深度调研,探索杂技表演专业“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发展,强调要以杂技表演专业人才培养为根本,构建学校和行业“统筹—融合”发展新格局。河北省文联文艺宣传中心主编、编审郭晓霞针对河北杂技人才储备不足等问题,提出从刷新观念、整合资源、财政扶持、健全教育、完善保障等方面,助推杂技表演人才可持续发展。北京奇幻森林魔术文化产业集团有限公司策划张东帅以陕西省高校魔术联盟为例,提出从自身治理建构区域新文艺组织服务体系,努力开创青年群体魔术发展新局面。长春市杂技团业务人才中心副主任李斌指出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建议借鉴体育中的体操类项目,挖掘体育中的杂技元素,促进杂技创新发展。

 

讨会现场

杨晓雪对杂技理论评论工作给予充分肯定,指出杂技理论评论特点鲜明,充满使命感与责任感;杂技理论评论始终“在场”,与具体实践紧密相连,绝不凌空蹈虚,而是脚踏实地;杂技理论评论人才队伍年轻化,显示出蓬勃向上的生命力,朝气、锐气十分凸显。

 

冀晓青谈道,内蒙古杂技浸润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底蕴,依托“北疆文化”深厚积淀,以其独特的审美感受、丰富的艺术实践、优秀的文艺作品,成为内蒙古文坛艺苑中的一道亮丽风景。近年来内蒙古杂技不断提升杂技理论与评论水平,树立鲜明导向,激发创作活力,希望内蒙古杂技工作者紧密结合自治区发展实际,共同深化杂技理论与评论工作,深化新时代杂技人才队伍建设,为全力打响“北疆文化”品牌,繁荣社会主义文艺事业发展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唐延海表示,中国杂协在加快杂技理论队伍建设、夯实杂技评论和理论工作,促进杂技创作繁荣、推动杂技事业科学发展等方面,取得了积极成效,杂技创作和杂技评论互促互进、空前活跃,不断形成理论与实践良性互动的生动局面。中国杂协始终高度重视杂技人才培养工作,当前协会的时代责任之一就是推动中国杂技界尽快建构具有中国特色的杂技理论体系、话语体系、评价体系,尽早完成高等院校杂技学科建设,打造一支规模宏大、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杂技人才队伍,推动杂技理论建设和杂技人才事业迈向更高水平。

与会人员合影


转载:中国艺术报


关注我们

扫二维码

 
打赏
 
更多>同类资讯
0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皖ICP备20008326号-18
Powered By DESTO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