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杭州·云栖小镇\n为期三天的云栖大会,今天正式收官。三天逛展、听论坛、刷朋友圈,我有三点感受分享给大家。\n \n未来感:口号震撼,但也要落地\n第一天主论坛,最燃的一句话是:“AGI是确定性,ASI是终极目标”。自然语言会成为AI时代的源代码,人人都能造Agent。\n愿景宏大,现场也很震撼。但三天下来,我更关心的是:这些能力离行业落地还有多远?能不能在一年后变成客户眼里真正的价值?\n \n技术力:全栈展示,但差距在细节\n人工智能+馆、计算馆、前沿应用馆三大展区,三天我都逛了。\n计算馆:全栈AI基础设施展示很全面,从芯片、集群到分布式训练、推理加速,一站式看下来会觉得底层很硬核。但作为业内人,我能感受到不同厂商之间的差距,真正的门槛其实在细节的打磨。\n人工智能+馆:通义大模型的矩阵和百炼平台的体验,给我一种“工具逐渐走向伙伴”的感觉。\n前沿应用馆:汽车、物流、电力的应用案例,是最接地气的地方,也让人看到AI的“真用处”。\n \n产业化:共识已成,节奏才是关键\n这三天另一个直观感受是:AI已经不需要证明自己重要了,大家唯一在问的是“什么时候真正普及”。\nAgent、AI PC、AI眼镜、机器人足球……这些展出内容让我想到一个词:AI的节奏感。节奏太快,技术不稳。节奏太慢,红利被别人拿走。能不能把AI真正变成产业生产力,拼的就是执行力和节奏控制。\n \n?最后一点感悟\n三天云栖看下来,我觉得:AI不是一场短跑,而是一场马拉松。口号是起点,技术是中途,但最终决定胜负的,还是产业落地的耐力。\n \n??? 作为AI云厂商的PM,这三天最大的收获是:产业的天花板从来不在口号,而在于和开发者、客户一起把AI跑进真实场景。这一点,比任何展台都更值得带回去思考。\n \n#小红书AI引路人 #云计算 #大模型 #互联网大厂 #一起来按模 #科技作者强化学习营 #云栖大会 #2025云栖大会 #阿里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