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广 热搜: 采购方式  甲带  滤芯  气动隔膜泵  减速机  减速机型号  带式称重给煤机  履带  无级变速机  链式给煤机 

暑期社会实践 | 茶产业三产融合团队:揽得钟山绿,助力祁门红

   日期:2023-07-16 21:37:52     来源:网络整理    作者:本站编辑    浏览:51    评论:0    

壹|活动概括

2022-2023学年暑假期间,南京农业大学人文与社会发展学院茶产业三产融合团队(以下简称团队)的8名本科生在江苏省南京市区及周边地区、安徽省黄山市祁门县开展跨省茶产业三产融合暑期社会实践。团队在人文院尹燕老师的带领下,同学们以祁门红茶为代表的中国传统乡村农业生产方式与茶叶生产现代化、茶产业发展现状与文旅创新等核心要素展开实地调研,通过本团队师生的共同努力,努力实现以祁门红茶为代表的中国茶叶产业现代化发展路径与三产融合优化。

团队成员与祁门红茶集团领导合照

贰|活动内容

(一)茶产业相关调研篇

团队前往夫子庙、老门东、云几茶馆(紫金山店)、黄龙岘茶文化村、祁门红茶集团进行茶产业调研,这是一次富有收获和意义的考察之旅,团队通过实地考察、文献阅读和讨论分析,发现在茶产业中存在着一种“本地茶效应”

首先,中国茶叶种类繁多,地域性强,许多茶种种植规模较小。不同地区根据气候、土壤和传统种植技术的差异,培育出了独特的茶叶品种。然而,由于茶叶种植规模较小,很多茶农的生产方式仍以传统的手工方式为主,致使茶叶的产量相对较低。这限制了茶叶的规模化生产和供应。

其次,本地茶多通过熟客渠道销售,对于扩大市场既无意向也无产量。传统的茶叶销售模式主要依赖于熟客关系和口碑传销,缺乏主动拓展市场和寻找新客户的意向。一方面,茶农习惯于和熟悉的客户合作,对于开拓新市场缺乏积极性;另一方面,由于产量有限,茶农缺乏大规模产销的能力和资源。

此外,当地人对于茶叶的选择明显青睐本地茶叶,对于茶文化和其他茶叶接触主动性不足。由于长期的地域文化影响和传承,当地人对于本地茶叶有着偏好和认同感。他们更愿意购买和饮用本地茶叶,对于其他地区的茶叶了解和接触较少。

最后,供给量少,需求量小。每个地区的本地茶供需基本持平,形成了小农性的自给自足,不利于高品质茶叶的国内市场开拓。由于种植规模小、产量有限以及当地茶叶偏好,茶叶供应不足以满足大规模市场需求,导致茶叶市场发展受到一定的制约。

团队成员在夫子庙的合照

团队成员在云几茶馆由负责人引导介绍的合照

团队成员在黄龙岘的合照

(二)乡村振兴篇

在祁门县平里镇、芦溪村、贵溪村进行调研的过程中,团队成员注意到茶产业的三产想要成功融合,只依靠企业的力量是不够的,一定要通过村企联合的方式发挥出村镇在三产融合的支持作用,通过政府、企业、村民的多方合作,实现三产资源的统筹规划和合理利用,才能真正实现茶产业三产融合。

团队成员与贵溪村领导合照

从乡村振兴战略角度来看,农业三产融合是一项“守望历史、走向未来”的工作。祁门县具备发展茶产业三产融合的良好基础条件,拥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和大量传统生产加工技艺均保存良好,发展茶产业三产融合有利于提升祁门县人民的文化自信,拓展农业提质增效新渠道。保护好、传承好伟大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载体之一农业及农业文化,结合当今时代发展新变化、新趋势,推动我国农业和农业文化与当代文化相适应、与现代社会相协调,借助我们当代青年学子的思想道德修养与科学文化素养,实现农业三产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则是对我国优秀传统文化与中国智慧的肯定与弘扬。

(三)三产融合篇

祁门红茶作为中国传统名茶之一,具有悠久历史和独特品质。为了促进祁门红茶产业的发展,茶产业三产融合被视为一种创新的发展模式。该模式将第一产业、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有机结合,旨在实现茶产业的全面升级,同时推动当地经济的发展和文化的传承

在第一产业方面,茶园不再仅仅是祁门红茶种植的地方,还融入了观赏性旅游。通过将茶园打造成一个美丽的风景区,吸引游客来欣赏茶园的美景,并且深入了解茶叶种植的过程。同时,引入智能化采摘技术,提高茶叶采摘的效率,减轻人工劳动的压力。此外,借助智慧可视化农业技术,茶树的生长情况可以得到监测,这样可以及时调整种植管理策略,提高茶叶产量和品质。

团队成员在祁门红茶集团茶园拍摄鲜茶

在第二产业方面,5G技术的应用为祁门红茶的生产加工过程赋能。借助5G技术,可以实现对生产环节的远程监控和智能化管理,从而提高工艺流程的准确性和效率。此外,结合科技知识与祁门红茶工业发展历史,以及研学旅行的方式,可以让更多人了解祁门红茶产业的发展情况和历史文化,从而增加消费者的认同感和对品牌的忠诚度。

团队成员在祁门红茶集团车间的合照

团队成员学习祁红集团任经理对新研发5G生产流程的介绍

在第三产业方面,可以从多个角度、全流程对祁门红茶进行文旅资源开发。通过举办茶叶文化展览、茶艺表演等活动,可以弘扬祁门红茶的文化价值和历史意义,吸引更多游客来体验茶文化。同时,结合当地的旅游资源,打造独特的旅游线路,提供祁门红茶文化体验和研学旅行服务,进一步推动茶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团队成员参观中国茶叶改良场陈列馆

综上所述,茶产业三产融合的模式为祁门红茶产业的升级和发展提供了新思路。这种融合不仅能促进茶产业的经济发展,也能使茶文化得到了传承和弘扬。

(四)文旅创意篇

【旅游产品】

团队共计划打造四大旅游产品:研学旅游、茶空间休闲、民宿和旅游文化地标。

在研学旅游方面,我们计划以祁门红茶的种植、加工和体验学习为主题,开发针对学校组织团体和家庭亲子的两种产品。学校组织团体的研学旅游将提供全面的茶叶生产过程体验,包括茶园采摘、制作茶叶和参观茶厂等环节,以便学生们了解并参与到红茶的制作过程中。而家庭亲子则能够参与到亲子采茶活动中,感受农耕生活和亲近自然的乐趣。

在茶空间休闲方面,我们计划开发大众茶馆和高端康养两种类型的茶空间。大众茶馆将提供舒适宜人的环境和各类精选茶饮,为游客们提供一个轻松愉快的品茗场所。而高端康养则将结合茶文化与养生理念,提供专业的茶艺表演、茶道体验和康养咨询等服务,让游客们尽情享受身心放松的乐趣。

在民宿方面,我们计划采取“一主体多带动”的开发模式。首先,以祁门红茶集团为主品牌,发挥国企示范带动的作用,打造高品质的民宿体验。其次,祁门县的各个村镇和农户将自发发展农家乐,提供独特的住宿和农村体验服务,让游客们亲身参与当地的田园生活和农耕文化。

在旅游文化地标方面,我们计划对梅南渡渡口、平里镇中学和中国茶叶改良场陈列馆进行开发。梅南渡渡口将打造成漕运祁红民国风格的沉浸式景区,通过历史文化展示和互动体验,让游客们感受祁红茶与漕运文化的融合之美。平里镇中学将改造为民国主题休闲馆,不仅提供研学活动,还举办祁红故事、民国历史、新中国建立初期剧本杀、密室逃脱等活动,并提供丰富多样的餐饮服务,让游客们在轻松愉快中了解历史文化。中国茶叶改良场陈列馆将展示祁红和近代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历程,为游客们提供一个了解茶叶改良和工业历史的机会,深入了解祁门红茶的独特魅力。

【文创设计】

本次社会实践中,团队通过将祁门红茶的文化内涵与自身特点相结合,以打造独特文化内涵和具备市场潜力的产品为目标。团队认识到祁门红茶市场主要面向中年高消费群体,缺乏年轻人喜欢的产品,市场需求单一。因此,团队提出了建设全年龄段全消费群体的祁门红茶文创市场目标,并提出了"快起来:便捷又健康""慢下来:精致又美丽"这两个主要的文创设计思路。团队通过从历史中寻找创意,向传统文化取灵感,设计出具有新颖、有创意、富有心意的文创产品,旨在吸引不同年龄和消费水平的消费者,并提升祁门红茶的知名度。

在文创设计中,团队主要从包装设计、周边文创和联名联动三个方向进行构思。并充分考虑不同年龄和消费水平的目标群体,分别设计了"快"和"慢"两个方向的产品。团队还提出了文创产品"好看"、"好玩"和"好用"三个特征,对产品进行进一步细化设计。整个设计中,包含了一个标志图案设计方案,两个IP形象设计方案以及三十多个具体的文创产品设计创想。

本次设计中最具代表性的产品是祁红茶杯,该设计收获了广泛好评。茶杯的设计旨在展现祁门红茶所传达的“红”、“香”和“拼配”的特点。祁门红茶以不同的香气和滋味组成经典的祁门香,因此,每个茶杯上都有一片茶叶碎片,当茶杯排列成一排时,茶叶碎片拼成一片完整的茶叶,体现了祁红茶的“拼配”理念。同时,祁门红茶的汤色鲜红浓郁,每一泡的颜色都略有不同。因此,设计团队选取了几种经典红色,应用在茶杯的设计上。此外,茶杯选用了感温材料,当杯内温度达到50-60℃这个最佳饮茶温度时,杯身会变成“祁门红”,提醒人们及时享用美味的茶汤。

祁红茶杯概念图

【线上营销】

在线上营销方面,我们团队提出了元宇宙与宣传视频两个主要思路。

元宇宙方面,我们计划利用增强现实(AR)导览技术,结合非遗文化和剧本杀等活动进行营销。通过AR导览,游客可以在虚拟场景中亲自体验祁门红茶的生产过程,感受茶叶采摘、制作和品尝的乐趣。此外,我们还将借助非遗文化的传承和创新,将祁门红茶的历史和技艺与元宇宙结合,打造出独特的体验项目,让游客们从中领略到祁门红茶的魅力。同时,我们还计划开展剧本杀等互动活动,结合祁门红茶的故事背景,让游客们在参与游戏的同时增加对祁门红茶的了解和兴趣。

而在宣传视频方面,我们将主要依靠知名意见领袖(KOL)和文旅局长进行宣传。通过与具有影响力的KOL合作,我们可以借助他们的粉丝基础和社交媒体影响力,将祁门红茶的优点和独特之处传播出去。他们可以通过线上直播、分享体验和推荐等方式,向更多的人推介祁门红茶,并传达它的品质和价值。同时,与文旅局长的合作也是重要的一环,他们身居官方地位,可以通过官方渠道和资源,将祁门红茶的故事传达给更广泛的受众。

通过元宇宙和宣传视频的双管齐下,我们相信可以有效地在线上推广祁门红茶,吸引更多的游客和茶爱好者,让他们深入了解和体验祁门红茶的魅力。

叁|活动成果

(一)老师、领导寄语,同学们活动感悟

尹燕老师:这次的暑期实践让我非常的惊喜和意外。首先是这孩子们实在是太优秀了,不仅可以很好的理解老师的要求,而且能够非常主动的去琢磨调研的任务,可以根据实地调研过程中看到的情况非常深入的去探讨关于茶产业、祁门红茶相关的问题,最后也呈现出了非常精彩的成果,得到了实践单位充分的肯定。第二个让我很惊喜和意外的是,我们的实践单位祁门红茶集团非常热情地、细心地、周到地安排,从调研活动中的详尽解释、到日常食宿地安排、以及对于我们同学调研成果的指导,都让我们感受到了真诚与热情,这些孩子也都感受到了来自各位领导的心意,都很用心地去完成自己的调研工作。那么我作为指导老师呢,也非常希望这次活动是我们缘分的开始,未来希望我们祁门红茶集团和南京农业大学可以有更加深入地交流与合作!

祁门红茶集团方政宗经理:南京农业大学师生一行十余人在南农大尹燕教授的带领下,来祁门红茶集团开展为期三天的“祁门红茶三产融合发展”暑假研学,意义非凡!偶有所感。

祁红集团尹燕来,

茶旅金陵祁门香。

校企众擎祁红帜,

产学研用展宏图。

 

葳蕤芳艳诠美意,

豆蔻年华似香茗。

师生品茗陶情韵,

从此南农更芳华。

团队成员张欣宜:这次暑期实践真的很辛苦,就是从在南京的调研开始,尹老师因为临时出差了,所以我们在南京的调研是我们自己去做的,我们在夫子庙那边就是顶着大太阳,然后一家店一家店去问茶叶的销售情况和品牌这些,那就有的商家他就不是很乐意跟我们讲这些嘛,就会面临一个精神和肉体的双重压力。后来在黄龙岘天气很热,我们整体也很辛苦。但是,到祁门这边来之后,最明显的就是祁门这边各位领导和尹老师都特别特别好,尤其是祁红这边的各位领导,我们的调研他们是全程讲解,就算是早上六点到茶园去调研,或者非常热的天气去到梅南渡,还有就是晚上我们开会做汇报加班到晚上十点多,他们都是在全程陪同和照顾我们,真的是非常感动。而且尹老师也是非常用心,很晚了还从县城赶到厂区来指导我们,当时我们就是觉得必须要全力以赴,不然的话真的是都对不住领导和老师的用心。所以最后取得很好的结果,我觉得更多的是领导和老师的指导和支持。

(二)量化成果

本次调研自6月29日开始,直至7月15日圆满结束,历时17天,其中外出实地调研时间9天。实地调研地区跨江苏、安徽两省,包含南京市玄武区、江宁区、秦淮区,祁门县平理镇、芦溪村、贵溪村六个区县,兼顾以南京夫子庙、老门东为代表的市内景区零售端调研与以祁门县祁门红茶集团茶园、梅南渡、平里中学为代表的乡村祁红三产的供给端调研,实地调研总里程超过1000公里。向老师、领导进行调研成果汇报共计4次、团队内部讨论会议时长共计46小时。

尹老师与团队成员夜间开会

现已实现两段、共计时长121秒的视频成果,536张高清活动照片,66页成果汇报ppt,8219字调研初稿。调研成果汇报于7月12日向祁门红茶集团姜红总经理、陈副总经理及营销团队顺利进行,并获得合作领导的高度肯定,预计最终将形成内容详实、结构严谨、逻辑清晰的茶产业三产融合调研报告。

祁红集团与团队座谈

团队成员最终汇报剪影

(三)总结意义

本次调研接近尾声,在祁红集团各位领导的热情指导下,同学们集思广益,最终实现对祁门红茶三产现状基本明晰,完成系统化创意构思,为后续调研报告的撰写打下坚实可靠的材料基础。在实地调研的过程中,团队成员借助调研资料收集实践过程,对科学严谨的调研过程形成清晰认知,对实地调研的程序方法进行初步学习;同时在茶园中亲眼观察茶叶种植与车间茶叶加工,与祁红集团各位老师进行直接交流也增进了同学们对我国农业三产的具象化认知和乡村振兴战略必要性理解,为培养兼具高尚奋斗情怀和卓越科学素养的强农兴农人才演绎出一堂精彩的实践课。

青春正当时,实干显真章。茶产业三产融合暑期社会实践服务团顺利完成预定工作,圆满达成相关任务,为我团队师生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强调乡村文化振兴中的青年参与,增强学生服务“三农”的责任感,进一步落实乡村振兴战略,加快建设农业强国,扎实推动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振兴,积极引导青年学子在社会实践中以实际行动助力乡村振兴提供实践经验。积极响应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入学习贯彻要求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青年工作的重要思想,积极引导青年学子在社会实践中学思践悟党的二十大精神以及习近平总书记给中国农业大学科技小院同学们的回信精神,引导和帮助广大青年学生上好与现实相结合的“大思政课”,在社会课堂中“受教育、长才干、作贡献”,培育“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的新时代好青年。

着眼于历史格局,既功在当代又利在千秋;从全人类角度出发,则是中国为世界农业可持续发展贡献的杰出中国力量。

文字 | 茶产业三产融合暑假实践团队 李梓琪 张欣宜

图片 | 茶产业三产融合暑假实践团队

编辑 | 传媒部 梅一昭

校对 | 李梓琪

审核 | 冯绪猛 林延胜

 
打赏
 
更多>同类资讯
0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皖ICP备20008326号-18
Powered By DESTO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