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广 热搜: 采购方式  甲带  滤芯  气动隔膜泵  减速机  减速机型号  带式称重给煤机  履带  无级变速机  链式给煤机 

产业观察 | 关于发展智能网联汽车产业的建议

   日期:2023-07-14 11:35:23     来源:网络整理    作者:本站编辑    浏览:29    评论:0    

点击上方蓝字关注我们

产城智库

作者:CCZK
产城智库——致力于分享优质行业洞察、热点分析、相关产业发展最新资讯。

♬ 点上方音频可收听朗读

"

在智能化、网联化和电气化的带动下,汽车产业正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智能网联是其中具有极高战略意义的产业方向。近年来,伴随着国家行业政策法规的不断完善、高新技术的快速演进、软硬件技术的逐步攀升,智能网联产业迎来关键发展期。本篇将结合我国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发展宏观环境,对东莞市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发展趋势进行探讨与展望。

"

什么是智能网联汽车?


智能网联汽车是一种跨技术、跨产业领域的新兴汽车体系。从狭义上讲,智能网联汽车是指车联网与智能车的有机联合,利用现代通信与网络技术,通过搭载先进的车载传感器、控制器和执行器等装置,从而实现车与人、路、后台等智能信息交换共享,使汽车在舒适、节能、高效的情况下安全驾驶,从而替人来完成汽车行驶过程。从广义上讲,智能网联汽车是以车辆为主体和主要节点,融合现代通信和网络技术,使车辆与外部节点实现信息共享和协同控制,以达到车辆安全、有序、高效、节能行驶的新一代多车辆系统。

车联网是由车辆位置、速度和路线等信息构成巨大交互网络。通过GPS、RFID、传感器、摄像头图像处理等装置,车辆可以完成自身环境和状态信息采集;通过互联网技术,所有车辆可以将自身各种信息传输汇聚到中央处理器;通过计算机技术,这些大量车辆信息可以被分析和处理。车联网是一个宽泛的领域,从车内发展到车外,从车内娱乐导航服务向汽车数据中心发展。目前,车联网有两个世界标准流派:一个是IEEE基于WIFI制定的DSRC(Dedicated Short Range Communications,专用短程通信技术),获得丰田、雷诺、恩智浦等的支持;另一个是由3GPP通过拓展通信LTE标准制定的C-V2X,并向5G演进,获得多家车企和通信企业的支持,如:福特、宝马、奥迪、沃尔沃、华为等。

为什么要做智能网联汽车?


智能网联汽车不是一个企业或者是一个地域能够完成的一个项目,需要在国家层面制定顶层的战略,从而进行产业的协同、政策的扶持,才能逐步的形成体系。

对于智能网联汽车来讲,不形成体系,就带不来安全交通效率和舒适节能等效果。从智能交通到智能汽车,都是政府引导、产业协同、全社会参与的一种态势在进行发展。


PART/01


智能网联汽车是各国博弈的战略制高点

当前,全球智能化、网联化融合发展驶入快车道,并成为汽车行业变革的主导力量。智能网联汽车也成为各国博弈的战略制高点。世界各地的智能网联汽车具有显著本地特色,而中国方案,是实现我国智能网联汽车跨越式发展的必经之路,也是我国汽车产业“换道先行”、实现从汽车大国向汽车强国迈进的必由之路。

新形势下,我国抢抓机遇,不断加速智能网联汽车的产业布局,贯彻“单车智能+车路协同”的中国自动驾驶发展方案。通过制定发布国家车联网标准体系建设指南,逐步建立技术标准体系,以标准法规引领产业快速发展。系统谋划符合中国实际、与国际并轨的智能网联汽车标准体系,被联合国(UN/WP.29)、国际标准化组织(ISO)以及德国等主要汽车产业国家列为参考文件。此外,由中国牵头制定的首个自动驾驶测试场景领域国际标准ISO34501《道路车辆自动驾驶系统测试场景词汇》于2022年12月正式发布。

未来,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将持续加强顶层设计谋划,抢抓智能网联汽车网联化、智能化的窗口期;聚焦“卡脖子”问题,促进前瞻共性及平台等核心技术的研发;加强行业合作,打造多领域主体参与的网状生态。积极践行中国方案,成为全球技术趋势开放者与引领者。


PART/02


智能网联汽车相关政策

我国人口众多,也就导致对汽车的需求量大,庞大的汽车市场需求为我国智能网联汽车产业提供了良好发展机会。同时,疫情期间所倡导的“无接触服务”也加大了对自动驾驶产品的需求,例如小马智行提供的无人配送服务、智行者在武汉火神山医院的无人消毒车等。由于电动化、智能化、网联化是汽车产业的发展潮流和趋势,为促进智能网联汽车发展产业化,国家与地方也出台了一系列相关政策,鼓励发展智能网联汽车。

中央政策(资料来源:政府网站)

地方政策(资料来源:政府网站)

以东莞为例,2021年7月广东省出台《广东省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十四五”规划》提出,支持东莞以松山湖国家高新区为依托,重点打造人工智能与各类交通工具相结合的智能交通解决方案。

东莞在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发展与国家产业政策导向的背景下,未来是有很大的发展智能网联汽车产业的空间,并且东莞具备三大优势:

①地域优势,东莞作为一座国际制造业城市,从改革开放初期就与港澳构建起了“前店后厂”的关系,近年来与广州、深圳的科研资源、创新能力、产业外溢等形成了很好的互补和配套;

②制造优势,作为年产量3亿部手机的“手机之城”,落户于东莞的三大手机巨头华为、OPPO和VIVO都纷纷入局“造车”,东莞发展智能网联汽车产业机会更大;

③研发优势,京东、阿里巴巴、腾讯、谷歌等互联网巨头都在东莞进行产业布局,为东莞发展智能网联汽车产业注入了新动能。


因此,东莞更要着眼于未来技术发展趋势及自身发展优势,争抢机会提前布局智能网联汽车产业。


关于发展智能网联汽车产业的几点建议



PART/01


组织成立智能网联汽车产业联盟

组织汽车企业、科研院所、移动运营商、软硬件厂商等单位,共同发起成立智能网联汽车联盟。智能网联汽车联盟充分利用现有创新资源和载体,整合各方力量打通技术链、产业链,打造跨界协同的创新生态系统,抢占未来技术竞争制高点,提升东莞智能网联产业的核心竞争力。在联盟的组织下,围绕国家智能汽车发展战略和人才培养需求,搭建校企合作培养人才平台,与行业内领军专家联合制定人才培养计划,共同打造高层次应用型人才培养基地,营造有利于人才队伍建设的良好生态环境,打造出国内智能网联汽车人才培养品牌。


PART/02


规划建设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基地

建议在松山湖科学城范围内规划建设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基地,产业基地以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园和孵化器作为基地实体,产业园形成智能网联汽车产业上下游聚集,孵化器以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园为载体,赋能汽车产业转型,助推科技创新创业,推动智能网联汽车关键技术研发、孵化和产业化,促进东莞传统汽车产业向下一代汽车转型升级。


PART/03


规划建设智能网联汽车试验基地

道路测试是开展智能网联汽车技术研发和应用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应积极推进封闭场地建设,强化软硬件部署,开展测试验证工作。在实验基地内,加快开展智能网联汽车基于多场景的示范应用,为相关部门决策提供参考,提出合理化建议,同时推动建立多场景、分功能的测试评价标准,并联合行业力量开展典型场景的智能网联汽车先导示范应用。


PART/04


发起设立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基金

建议引入世界级头部企业入驻,例如谷歌、苹果、博士、达瑞、上汽等相关生产、研发类型头部企业,发起设立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基金,资金重点投向新能源、智能交通、人工智能、先进制造、自动驾驶等领域,引导社会资本助力智能网联汽车产业高速发展。

当前,得益于各界的共同探索,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呈现蓬勃发展态势,但专业跨度大,技术领域广,意味着该产业仍有漫长道路要走。目前,智能网联行业在供应链、核心部件技术创新、5G等通信网络提速、配套设施建设、城市应用场景改善等方面已具备较好发展基础。“十四五”期间,国家战略规划、产业发展实施落地、道路测试验证与示范应用等方面将持续得到相关政策和标准法规的支持,《中国制造2025》以及《“十四五”规划》等针对智能网联汽车产业的发展也明确提出具体方向及规划举措,以期推动关键核心零部件以及整车的高质量发展,促进智能网联汽车市场规模稳步提升。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由产城智库整理编辑,部分图文来源于互联网及公众平台,内容仅供各位学习参考,如有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产业地产动态,也许你会喜欢:

园宇宙产业联盟构建中国园区产业互联网平台、孵化新一代园区标杆

关注 | 未来产业最新动向及趋势展望

元宇宙产业园怎么做?9个案例给你思路

“精一赢家”与T型战略

没有USP,招商难如意

深度研究丨“工业上楼”已成产业地产新趋势

招商引资,必须给企业家吃下这6颗定心丸

基于产业园区全生命周期运营的数字化赋能

酱酒产业的快速崛起,未来走向如何?

招商引资如何科学运用“投行思维”?

新时代我国工业发展区域格局的变化特征与优化思路

“产业招商地图”是如何炼成的?



About Us


赢城是一家专业的中国产业地产及智慧园区运营服务商。10多年来,为近百个地方政府、园区管委会、大型地产商和城投与基建公司等客户的近百个项目提供了专业服务,涉及资金数千亿元,创造了良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确立了行业领先地位。

一路走来,赢城秉持“以客户为中心”的服务理念,以“产业运营赋能地产”思维创新构建了“产网融城人的一体化运营服务体系”,理顺了从策划规划到招商运营、资本运作、智慧园区的服务链条。面向未来,赢城将聚焦于产业地产及智慧园区运营领域,为客户提供高品质的价值创造服务,致力成长为一家在中国经济社会建设领域具有重要影响的领军品牌!
欢迎联系我们!
项目咨询 - 女士137 9880 8119
人才招聘 - 陈女士:137 2997 9699

 
打赏
 
更多>同类资讯
0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皖ICP备20008326号-18
Powered By DESTO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