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试想一个大厂策略产品的典型场景。比如你为了让某个阶段某APP的用户留存率从8%涨到9%,拼了命调动数据科学验证,算法建模,技术服务研发,测试用例团队将近十位同学,最后配合你卷出了一个成果,你放在周报上highlight给你的+1或+2去show这个亮点时。你是否认真想过,除了换回一句“还行不错,继续优化”的鼓励之外,这种努力方向,你真实学会的能力是什么?\n \n如果你不能立刻回答出这个问题,那请跟着我一起看一下面三个场景。\n \n场景一。内卷技能是否可以拆成零件去迁移?\n当你作为c端策略产品去优化用户端策略时,数据提升的背后,猜用户想要什么,是你对用户需求的洞察能力。\n \n假设今天你去和一个新消费品牌的商家开会,当对方正苦恼于为什么8月份的业绩迟迟不能突破增长时,也许他从来没有考虑过自己的用户画像结构出现了怎样的演变。这时你就可以站出来告诉他,我可以去帮你看一下后台的用户结构是否发生了趋势变化,然后顺手帮助他做好用户的分层,区分出高中浅三个价值层级的用户,并且贴好标签,制定差异化的运营策略。单单这一套体系,可能在市场上就价值2万元。\n \n可问题是,你如何遇到这样的场景?能不能把你背后的能力迁移到新的情境中去分析问题?并作为顾问给出你的解决方案。\n \n场景二。轻量级试水验证方向,别裸辞去踩坑。\n当你攒了30万裸辞去做自由咨询者,发现三个月一单接不到,最后只能灰溜溜回大厂继续当牛马时。\n \n你是否有能力用你的策略思维分析一个陌生的行业,并将这个分析结论发布在社交媒体上,看看有多少人给你点赞。如果你能写出明确的落地方案,比如用户分层模型再往下推就涉及到应该满多少元触发消费券策略,并且告诉终端门店按此执行。\n \n这叫做“碰真钱,见真人”。看看对方是否会采纳你的建议。尽量搞懂真实世界的游戏规则。如果不接受,那证明你的轻试水没有走通,别忙着裸辞,想清楚为什么对方不接受。\n \n场景三。跨部门撕逼的力气,本质是展行业人脉。\n当你天天和运营、技术去撕谁背OKR,却没有发现那些带你跳出内卷的人,不在你的吵架名单里。\n \n比如在和数据团队同时吃饭的时候,可以多问一嘴。你们平时和哪些外部客户对接,他们最头疼什么问题?跨部门的沟通,其实是你人脉积累的起点。打破部门墙就是要了解别的视角,在想什么,在做什么。\n \n所以如果你觉得越努力越空虚,不妨问一下自己这两个问题。\n \n1、你每天花最多时间做的事,能拆成离开大厂也能用的技能吗?\n2、你圈子里面有三个以上非互联网行业的朋友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