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建筑位于北京大学校园中心,作为科学教育实验室使用。其空间功能主要分为三部分:围合空间用作实验室,室内空间用作学习区,半室外空间则用作公共区域。建筑的所有门均可完全开启,使室内外空间融为一体,可灵活用作展览空间等多功能场所。\n环境\n建筑与周围环境完美融合。白色的金属漆面和钢结构与现有的校园建筑相协调。同时,透过部分透明的屋顶,人们可以抬头看到摇曳的树叶和洒落的自然光线。弯曲的屋檐向下延伸,将人们的视线引导至建筑前方的草坪景观。\n形态\n该建筑空间极为明快,给人以原始棚屋般的印象。建筑从地面抬起,仿佛悬浮在草坪之上。三个曲面屋顶相互交叉重叠,屋顶由三角形钢柱交叉支撑,并用钢索固定,实现了具有稳定性、轻盈感和张力感的结构。\n可持续性\n设计旨在避免南向和西向的强烈日晒,通过将建筑抬离地面并设置檐下空间,以应对中国南方湿润、高温、多雨、日照强的气候。\n* 气流分析 (Airflow Analysis)\n利用多重屋顶、可自动开闭的侧窗以及可完全开放的推拉门,最大限度地增强了自然通风以及与外部环境的连通性。\n* 结构分析 (Structure Analysis)\n部分屋顶使用了具有隔热性能的透明亚克力板,以确保自然采光。\n* 采光分析 (Daylighting Analysis)\n除基础部分外,主体主要采用钢结构、铝板和亚克力板,提高了灵活性与可回收性,同时也兼顾了经济性。未来的建筑或许会朝着这样轻量化、减轻地球负担的方向发展。\n采用低成本、高效且简单的能源技术,在部分屋顶安装了柔性太阳能电池板,为设备和照明提供电力,实现了能源消耗和二氧化碳排放的削减。#北京大学 #堺工作室 #建筑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