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4月广交会开始,德国科隆spoga、法兰克福eurobike(后被证实是误会)到到现在的迪拜Big5…不断有查封“黑摊位”的新闻。
首先解释一下什么叫“黑摊位”,就是非官方渠道的二手摊位。用广交会举例,广交会摊位的申请对企业年出口额是有条件的,比如说我的年出口额达标,但是我不想去广交会,而你的年出口额不够,但是你想去广交会。那么就可以用我的名义去申请,楣板和会刊也是我企业的名字,而产品和参展人员是你公司的。最明显的就是有些摊位上没有宣传材料和名片,你问人家要名片他就说发完了(第一天就发完…)因为如果被巡场的主办方发现宣传册和名片的公司信息与楣板不一样的话,是要封摊的,封摊最严重的结果就是这家公司法人名下的企业15届不得参展。今年分摊位时各地商务局也是三令五申不得转让摊位,足以见得主办方对打击黑摊位的重视。
可是反过来看。这些买黑摊位的企业就算不知道规则,难道他不知道“盗版货”有风险吗?一个小企业,他的出口额都不够,他不去广交会这种国外采购商多的展会拼一把,还能去哪里找客户?国外展会国际馆人头攒动而中国馆采购商寥寥无几,他不去国际馆捞客户那就甘心做陪跑了?国外展会要求联展,几个展下来一年上百万,而黑摊位加两个人员只要三十万,正规摊位多出来的钱谁出?有的黑摊位是转让的,急须脱手,卖的比官方摊位都便宜很多,在投资回报率低、市场不明朗的情况下,谁不想降低试错成本?…如果这些企业都是财大气粗,他们会不知道找正规渠道的摊位吗?
说了那么多,我也不是在为购买二手摊位的企业找借口,这始终是违规的、得不偿失的。但是追究根因,包括前几天居然之家和靓家居事件,背后还是苦苦挣扎的外贸企业。有人说,不倒70%的外贸企业,外贸行业就不会触底反弹。在产能过剩、需求降级的今天,外贸企业应该如何破局呢?
#外贸人找客户 #海外展会 #外贸 #贸易 #海外业务拓展 #外贸知识 #全球化竞争 #外贸经验 #跨境电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