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5.7.27 | 上海 | 关注方向:AI医疗 / 图形视觉\n这次参加WAIC,从早到晚逛了整整一天。收获不少,也有不少思考,简单分享一下我的参会体验和一些“深层感受”?\n⸻\n? 感受到的亮点:\n✅ 很佩服主办方的组织力,把这么多AI企业聚在一起,本身就是件了不起的事。\n✅ 策展内容覆盖非常广,从底层技术、行业应用到终端设备、全域生态,基本是“AI全景图”。\n✅ 打卡奖励设置得刚刚好,不难,奖品质量也不错~但报名费都收了,胸牌袋子这种小细节希望也别忽略啦?\n⸻\n? 体验上有些小遗憾:\n❗️人真的很多,有点像“大众嘉年华”多于“专业技术会”,听说还有黄牛,秩序略显混乱。\n❗️很多展位派来的是销售/市场,问技术细节吃力一些,感觉技术深度被稀释了。\n❗️国际大厂展出不多,像DeepMind都没出现,本来还蛮期待的。\n❗️AI for Science论坛全是传统院士主讲,角度偏传统学科延伸,AI本体内容比较浅,真心希望未来能听听一线研究者的声音,比如CNS一作、顶会获奖团队等。\n❗️志愿者挺辛苦的,但现场协作信息似乎不太统一,问兑换奖品的事好几次都被“踢皮球”了~?\n⸻\n? 更深一点的思考:\n? 专业 vs 大众: 大会热度高了,但技术深度降低了,专业观众想听干货却越来越难找。\n? 策展逻辑偏广度,缺乏路径感: AI医疗相关内容分散在不同展馆,对垂直从业者不太友好。希望未来能更聚焦细分行业,给出观展路径建议~\n? 学术 vs 实践: 很多院士演讲内容“站得高但落不了地”,真正的AI进展其实很多发生在年轻研究员、一线工程师和创业者手中。\n? 志愿体系协同弱: 志愿者执行力有,但缺少信息统一调度系统,体验上有点“各扫门前雪”。\n⸻\n? 总结一下:\nWAIC依旧是AI产业的一面“镜子”,热闹、热情、也有热度,但也逐渐暴露出“大而散”、“深不够”的一些问题。希望未来能在内容深度、行业聚焦、专业交流体验方面做得更好。\n明年会不会来?我会关注议程再决定?\n但这场AI的盛会,我仍然觉得——值得一来、值得观察、也值得思考。#WAIC #ai #AI人工智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