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全球对可再生能源的需求不断增长,以及全球环保和可持续发展意识的不断提高,储能技术创新成为解决能源存储和调度问题的主要手段,储能产业及其数字化智能化的发展方向越来越成为各国关注的焦点。在这个背景下,加快推进储能产业数字化智能化发展已经成为一项不可忽视的重要任务。
大基地的思路是“以建设大型风光基地为基础,以其周边煤电为支撑,以特高压线路外送,外送通道可再生能源电量比例原则上不低于50%”。这是“集中开发,远方消纳”的思路,显然这个思路无法实现2060年碳中和目标。
巅峰储能建议是,按可再生能源的特点和规律,发展可再生能源,其特点是分布式,上述的八个字的思路似应改为“分布开发,就近消纳”,解决其波动性的路径应该是“风光氢储”。
发展可再生能源的空间格局应该是提高中东部能源的自给率,中东部是我国能源负荷的重头戏,解决的思路应该是首先身边取,实在不夠再辅以远方來。河南兰考的能源革命试点巳经证明了这个思路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西北部丰富的风光能源应主要用于发展西部的经济,同时国家必要的高耗能项目(如数据中心),也可放在西部,既有利于西部发展,又可充分利用西部能源就地开发和就近消纳,也可缓解我国东西部发展的不平衡。
似应改变多年来西电东送的思路,不排除一部分西电东送,但中东部能源首先要身边來,这是可再生能源逐渐担当大任时代应树立的观念。
总之,应由“分布开发,就近消纳”,取代“集中开发,远方消纳”。这亊关国家能源发展战略和政策,建议认真思考讨论。
茫茫沙漠中一排排方格小屋整齐排列着连绵不绝这是沙漠营地?实际上它是电化学储能电站是新型电力系统中发电和储电的设备,1800年意大利物理学家亚历山德罗·伏特用铜片和锌片浸于食盐水中接上导线制成了第一个电池,可以持续提供电能。
历史上电的发明和电池相伴,今天储存能量的电池将和新能源相伴,2023年6月发布的《新型电力系统发展蓝皮书》提出系统形态由“源网荷”向“源网荷储”转变。
储能如何发挥作用?如何接入电网?为什么需要储能?发电—输电—配电—用电,须保持供需实时平衡发多少电就要用多少电,用不了就浪费了但在某些时间我们却并不怎么需要电,比如在你躺平的时候这时电就要白白浪费吗?此外风电、光伏大量并网但又有波动性、间歇性发电曲线常常让人心跳电一会多一会少不仅影响电力系统安全也浪费了不少电有没有一种电力“蓄水池”呢?多了就存点少了就放点。

有的!电力“蓄水池”就是各种储能设备它就像是“智能充电宝”可以及时存电可以灵活放电,它像长辈、亲人容忍新能源的任性,抚平它的情绪波动让它稳定供应电能,具备一定过载能力的构网型储能电站,甚至有望替代常规发电机组,一方面它可以与同步发电机一样支撑电网,另一方面在大电网出现严重故障时,它可以形成一个个微网,为重要客户连续供电,还能为大电网,提供“黑启动”电源储能是啥样储能长啥样 大号电池那样吗?
储能不单是一堆电池也不是诸多“充电宝”而是由多种设备和系统共同组成的一个整体,由一个或多个储能单元构成能够实现电能存储、转换、释放、
它长啥样?很多储能是这样:大量储能电池(“能量块”)串、并联形成储能电站模块,就是我们经常见到的储能“集装箱”储能知多少依据介质不同
储能分为多种:物理储能 电化学储能 化学类储能 电气类储能 光热储能
其中电化学储能配置灵活建设周期短环境影响小选址要求低成为储能“黑马”储能电站并网方式各有不同,下面说说当下最热的,电化学储能是如何并网的上网过“三关”储能对于电网,可谓好处多多。

但是国内现有的储能电站基本直接接入发电侧或客户侧直接接入光伏电站光伏发电单元和蓄电池储能单元共享一个逆变器在逆变器直流端直接平抑发电波动,直接接入用户侧可以补充企业客户自身用电有些还可以用于家庭,但是,如何把储能接入大电网并由电网对其统筹调度一度是个难题
2019年之前国内外大规模储能电站与电网协调运行的成功案例非常之少。从这一年开始我国电网开始攻关
从2019年到2022年我国电网三年攻克三关填补世界空白。2020年11月中国首个商业化运行的独立储能电站格尔木美满闵行储能电站在青海并网,
2023年2月安徽最大的电网侧大容量独立共享储能电站一期工程在淮北投运该站规划容量100万千瓦时通过220千伏升压站并网。关键零部件储能系统接入电网,还需要一个设备电化学储能系统中必不可少的是PCS——双向储能变流器,它是电网与储能间的接口在电网负荷低谷期将电网的交流电转换为直流电,给储能组件充电,在电网负荷高峰期又将储能组件中的直流电,转换为满足电网要求的交流电
电一般是从690伏升压进入10千伏/35千伏配网如果再通过变压器升压就可进入110千伏/330千伏主网,这正是储能可是不一般稳定“风光”把功建服从调令撑电网化身微网策万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