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上9点到达上海新国际博览中心,人已经不少,但还没到拥挤的程度。
刷身份证入场,领了展会地图,大致规划了一下路线——先看原料和设备,再逛成品展区,最后看看有没有能试吃的。
原料与设备:效率至上
一家展台的工作人员正在演示如何用预烤酥皮制作拿破仑蛋糕——解冻、组装、装饰,全程不到10分钟,成品看起来竟然还不错。
设备区依旧是大型烤箱和搅拌机的天下,但多了不少智能化产品。
成品展区:颜值与同质化
试吃了好几家展商的可颂和生巧,口感确实不错。倒是中式糕点区让人眼前一亮,荷花酥、桃酥、月饼,造型精致,摆盘也很有国风韵味。和一位展商聊了聊,他说这两年国潮点心需求增长很快,但竞争也激烈,很多店都在拼包装。
试吃
中午12点左右,试吃区开始排队。安佳的奶油杯和王后面粉的现烤面包最受欢迎,排了15分钟才拿到。
下午2点,路过翻糖大师周毅的展台,里三层外三层全是人。挤进去看了一眼,他的糖艺作品确实非常精致。我也跟着排了队,领到一小包翻糖和几个裱花嘴,算是小收获。
最后的逛展体验
走到下午4点,腿已经酸得不行。展馆太大,有些区域来回走了两遍还是漏掉了一些展台。
一些观察与思考
冷冻半成品确实方便,但长期来看,消费者会不会厌倦“工业感”太强的产品?
装饰内卷让很多产品看起来雷同,真正有记忆点的反而少了。
中式烘焙势头不错,但能否持续创新,而不是仅靠包装和情怀?
#上海烘焙展 #烘焙行业观察 #逛展记录 #烘焙展观察 #行业趋势 #手作温度 #上海展会 #美食 #甜品 #烘焙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