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数字浪潮席卷而来,成为经济发展关键力量。互联网、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等数字技术正深刻改变着我们的生产方式、交往方式、生活方式,逐渐成为影响人民生活态度与行为能力的重要尺度。从社交、娱乐、购物到出行,人们越来越多地借助各种网络平台。这一变化在赋能数字产业、释放科技创新红利的同时,也带来了诸多不容忽视的挑战,短视频沉迷现象就是其中一种。应对数字化时代的挑战,需要提升数字素养,运用数字化时代的伦理智慧加以调适。
网络空间的匿名性、网络文化的复杂性、网络信息的虚假性使得道德伦理对人们行为的约束力减弱,数字技术又在一定程度上加速了社会舆论在数字空间的传播,带来了一定的伦理问题。我们应养成良好的数字品德,主动遵守数字社会行为规范、合法进行数字世界交往,面对网络暴力时能进行理性的道德判断,面对文化差异时能尊重他人,遇到有悖道德和法律的行为时能慎思明辨。文明上网、文明用网,增强数字安全防护意识,强化个人信息保护,合力构建清朗网络生态,营造安全数字发展环境。作为社会个体,我们要清楚认知自己在数字空间中依法享有的权利以及必须履行的义务,把控好追求自由与规则约束之间的“度”;要养成良好的数字意识,积极主动参与数字社会建设,明晰法律要求与道德规范,规范自身行为;要提高自身的安全意识,保护个人隐私和名誉,维护自身合法权益。近年来,党和政府高度重视数字素养的培育工作,加快建设数字政府,积极完善数字素养相关政策,为数字素养教育工作的开展提供了坚实保证。2021年10月,中央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委员会印发《提升全民数字素养与技能行动纲要》(以下简称“纲要”),对提升全民数字素养与技能做出安排部署。纲要指出,提升全民数字素养与技能,是顺应数字时代要求、提升国民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战略任务,是实现从网络大国迈向网络强国的必由之路。因此,在数字生态环境的治理方面,要将法律规范和伦理道德有效融入数字空间之中,强化数据平台监管,加强网络安全保护,提高数据安全防护能力,营造绿色健康、安全有序的数字发展环境,保障国家和个人的数据安全,保护人民的合法利益。提升全民数字素养与技能,是顺应数字时代要求也是弥合数字鸿沟、促进共同富裕的关键举措,具有重要意义。提高劳动者的数字技能需要全社会共同发力,要在政府、企业以及社会组织等不同群体的共同作用下开展全民数字技能培训、提升全民的数字素养。融入数字化浪潮需要具备数字工具的使用能力、数字技术的创新能力、数字社群的交往能力以及数字运用的批判能力。人民不仅是数字时代的参与者,更是影响数字未来的创造者,不仅要适应数字时代的变化,更要积极掌握现代化数字技能,跟上甚至引领数字时代发展步伐。数字时代中存在着纷繁复杂的信息和神秘莫测的风险,以批判的态度辩证看待各个事件尤为重要。要引导大众清楚了解数字技术的优越性,积极主动融入数字时代、养成数字本领,还要帮助他们确定网络行为的边界,清楚认知数字技术的潜在风险,进而摆脱数字生存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