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不久前闭幕的第十四届陆家嘴论坛释放了国家经济和金融发展重磅信号,将加大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质效,加快构建“科技-产业-金融”新三角循环,推动国家经济高质量发展。
▲6月8日-9日,第十四届陆家嘴论坛在上海举行
今年开年以来,“科技—产业—金融”良性循环成为地方政府工作报告等文件中的高频词汇。其本质上就是要通过加强产学研资的深度结合,让科技成果能够及时产业化,发挥金融对科技创新和产业振兴的支持作用,并为金融发展提供坚实的实体经济支持,由此推进中国经济从“房地产-地方政府(基建)-金融”的旧三角循环过渡到“科技-产业-金融”新三角循环。
那么,如何调整金融发力方向,让科技、产业、金融三大要素形成联动并保持良性循环?
民生银行首席经济学家温彬认为,金融业需要将服务科技创新摆在突出位置,全力支持国家打造战略科技力量,紧跟创新链产业链布局,完善科创金融产品、组织和风控体系,加大对关键核心技术领域、战略性新兴产业、现代服务业、数字经济等新动能的支持力度。

5月25日,深圳重磅发布《深圳市关于金融支持科技创新的实施意见》(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实施意见》)从完善科技金融服务体系、推动科技金融创新发展、支持风投创投集聚发展、强化资本市场枢纽功能、完善平台智库服务支撑等六个方面出发,着眼金融、科技和产业良性循环与互动,为金融支持科技的服务体系将按下“升级键”。
根据《实施意见》,深圳鼓励银行机构为“20+8”产业集群和“专精特新”企业开辟信贷绿色通道;计划打造全国首个高收益债券市场试点;
探索“深圳商行+香港投行贷款+外部直投”等新模式,为科创企业提供“股权+债权”相结合的融资服务;
提出建立联通风投创投机构与科技创新项目的对接机制,引导风投创投机构重点支持深圳“20+8”产业集群;
同时提出要建设优质创新资本中心和世界一流交易所,推动建设科技成果和知识产权交易中心,实施“星耀鹏城”上市培育行动计划;
还提出完善平台智库服务支撑,例如建设市级征信服务平台,强化企业库对接服务,建立高水平的智库研究平台等。
科技创新具有成本高、周期长、风险大等特点,从科技研发到成果转化应用,再到市场开拓、产生效益和投资回报,每个阶段都需要大量资金支持。
随着深圳金融科创工具箱的扩容,将进一步完善“基础研究+技术攻关+成果产业化+科技金融+人才支撑”全过程创新生态链,助力科技创新企业解决融资难等问题,让创新主体能得到“真金白银”的支持,实现科技资源与金融资源高效对接,从而带动产业的升级和现代化转型。

作为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加速器”,高交会多年来持续打造科技成果交流交易重要平台,为科技、产业、金融的有机联动提供了洞悉科技创新前沿、把握投资风口的绝佳窗口。
2022年,5671家展商亮相实体展会,带来展览和交易的项目8667项,其中1302项新产品和407项新技术首次亮相,涵盖人工智能、智能驾驶、智能制造、数字经济、5G商用、物联网、IT抗疫、芯片技术、大数据与云计算、信息安全、区块链等领域。
▲第二十四届高交会中国基金合伙人(GP/LP)峰会
在不断拓展专业展示领域的同时,高交会紧跟国家战略和产业需求,升级自身服务模式,促进项目、技术、资本、信息、人才、市场、创新等要素的有效对接和优化配置,构建了科技创新与成果转化的全链条服务体系。
▲高交会产业服务升级路径
多年来高交会坚持从科创企业痛点出发,持续关注企业发展困境,精准对接企业需求,汇聚了海内外创投、技术转移服务、知识产权等领域的机构和企业,为众多迫切需要项目推广和资金支持的各成长期企业提供融资渠道和相应的产业服务。
深创投、深高新投、深圳天使母基金、中国科技开发院、大亚湾科创中心、浙江赛创未来等知名创业投资服务企业多年连续参展,英国如文思、法国和世、葡萄牙英闻达、中国深圳宏博知识产权等多家知名中介服务机构先后参展,星河资本、创享投资、前海创投等多家知名创投机构受邀驻场展示和洽谈。
在第24届高交会上,深创投、深圳市引导基金、深圳天使母基金等机构纷纷携所投的高新技术项目亮相,展示企业培育的最新成果,创造更多资源链接的机会。可以说,高交会已成为创投机构为所投企业投后赋能最直接的实践场。

▲第二十四届高交会创投新元素
过去二十余年里,高交会不断强化产业服务水平,在科技、产业与金融三者的良性循环之间架起了坚实的桥梁,促成了一批批创新成果从实验室走向市场,陪伴并见证了腾讯、大族激光、朗科、金蝶、科大讯飞等一批优秀企业和项目,在各自所在的领域发光发亮。
在新一轮技术变革和产业变革的交汇点,新一届高交会上又将迎来哪些成长故事,诞生哪些未来传奇,敬请拭目以待。
声明
· 本公众号文章内容未经授权不得擅自使用,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和保持信息完整性。
· 本文内有未注明出处的信息、图片或素材,如无意中侵犯某方的知识产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精彩回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