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段时间在看企业战略相关的书,书里提了做战略的二个法则:三因法则,阶段论法则。这让我特别有感悟。特意拿出来给大家分享:
三因法则
它是什么呢?就是“因时、因地、因人”。中国人讲,做一件事最理想的状态就是,天时地利人和。也是这三因的一个表现。
时是什么?
时就是“势”,审时度势,找准事情发展的阶段,发展的趋势,从宏观上来把控。让我印象最深的是雷军的话,“一个人如果能做成一个大事,本质上不是这个人有多强,而是顺势而为,在千仞之山,推千钧之石”。
地是什么?
地是地域,最生动的话就是这句“橘生淮北则为枳”。同一个事物在不同的地域,由于环境的不同,可能导致的结果也不同。当然这个地不仅仅是指所处的地理位置,同样也包借势所需要的资源,所处的行业地位,在圈子里能获取的资源等等。
人是什么?
人是制定战略和执行战略的核心。三因定律,最重要的就是这个。所有战略都是围绕人来的,基于人的不同的特征、特长,发挥独有的特性。如果人变了,那么整个战略都要变。这个“人”也包括他的资源,能力,社会关系,利益相关方等等。
从这三个因来看,实施的顺序是先“因人”,再“因时因地”。拿《高效能人士的7个习惯》里“知彼解己”这个模型来看,最重要的是要“知己”,才去“知彼”,再去“解己”,最后达成统一的目标“双赢”。强调的也是要首先要“知己”。
阶段论法则
阶段论法则,是指我们任何事物它都有发展的阶段,我们要基于事物不同的阶段来去制定不同的战略。
就好比说一个小企业,如果要对标一个世界五百强,要对标的不是那个大企业成功的阶段,而是那个大企业最开始的阶段,和现在这个小企业类似的阶段。因为大企业成功以后的阶段,和小企业现在所处的阶段面临的问题有可能是完全不一样的,可比性没那么强。
对于我们普通人想要成功也是一样。在成功之前,我们读史书,读传记,最重要的是看这些牛人还没有成功之前的经历,他做了那些事。而不是看名人成功以后的丰功伟绩。所有人都不是随随便便成功的,所有的成功都来源于积累,才能够达到那个高度。
简单的来说,要做战略对标就是要做"青苹果对青苹果“,同样的阶段才能更有启发。
结语
选择比努力更重要。有了方向,才不会“南辕北辙”,才不会“做的越多,错的越多”。
所以,在做事之前想清楚,搞明白,需要怎么做才是最重要的。企业做战略规划,我们个人做个人成长规划,目的都是一样的。
怎么做?
先了解自己,再看趋势,再看自己喜欢做什么,能做什么,找到这些后再扎下头去执行。
在过程中,遇到问题,找达人求助是个好方法。需要注意的是,要拿人家处在类似境地的案例来思考和帮助自己改进。切莫迷信“伟人光环”,搞错对标对象,捡了芝麻却当个西瓜。
全文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