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广 热搜: 采购方式  甲带  滤芯  气动隔膜泵  减速机  履带  减速机型号  带式称重给煤机  链式给煤机  无级变速机 

【东吴电子|行业深度】AI终端行业深度:AI应用落地可期,终端有望迎全面升级

   日期:2024-05-10 21:16:27     来源:网络整理    作者:本站编辑    浏览:1    评论:0    

投资要点

AI手机:SoC及存储是算力提升关键,散热配套升级:根据联发科和Counterpoint数据,生成式AI手机渗透率有望从23年的不到1%增长至27年的43%,存量规模从2023年的百万部级别增长至2027年的12.3亿部。苹果润物无声,不急于通过AI应用软件营销,而是立足生态强化软硬一体,多维度齐头并进打牢AI软硬件基础。安卓阵营以头部芯片公司的AI芯片作为算力基础,叠加自研大模型实现差异化AI体验。AI手机产业链相比传统手机,主要看点在于算力大幅提升后所带来的零组件机遇,其中以SoC芯片、存储为核心,辅以散热等外围材料迭代。据Counterpoint数据,2027年生成式AI手机端侧整体AI算力将会达到50000EOPS以上。同时为了适应端侧AI大模型的需求,性能更优的UFS 4.0闪存已成为旗舰手机的标配。算力提升将对散热等外围材料提出更多要求,石墨烯、VC均热板等更高价值量的方案有望加速渗透。如在24年5月苹果宣布全新iPad Pro后盖配备石墨片。

AI PC:放量元年开启,存储、结构件、散热、组装等环节价值量提升显著:根据IDC数据,24Q1全球PC出货量同比增长5%,PC行业逐步走出下行周期,Canalys 预计24年全球PC出货量同比增长8%。产业链内从芯片厂商到品牌商均加速AI PC布局,Canalys预测24年AI PC渗透率约19%,到2027年渗透率超60%。AI PC与传统PC的主要差别在于需要搭载NPU等模块提供AI算力支持。“CPU+GPU+NPU”的异构计算方案已成为业界的主流选择。AI PC算力提升对存储容量及速度均提出升级需求,DDR5内存和QLC NAND SSD是满足AI PC存储需求的关键技术。AI PC推动更轻量、高端的高端结构件、外观件需求提升,拉动镁铝合金、碳纤维等轻量化材料需求增长。算力提升要求更优异散热性能,高价值量新方案、新材料不断导入,联想、华为等公司新品均从热管切换至价值量更高的均热板方案。

耳机、音响等智能硬件结合AI创造增量需求,带动产业全面扩容:AI带来革命性的交互体验,契合MR虚实结合需求。人机交互以及算法推荐使耳机从音频传输器扩展为用户的私人秘书,同时AI也在耳机的核心竞争力音质方面带来提升。AI音响能够实现便捷交互及家居助手功能,成为智慧家居控制节点。智能安防及其他设备均可借助AI实现产品体验革新。AI所带来的交互体验改变和智能化程度提升,在智能产品的方方面面均带来显著提升,AI浪潮有望开启新一轮终端升级。

投资建议:我们看好AI终端生态加速成熟后对下游新需求的创造能力,同时处理器、存储、散热、结构件等核心环节有望持续升级,板块投资机会凸显!1)苹果积极布局AI终端,传统3C产品有望迎AI升级,同时叠加MR眼镜等新兴生态加速,果链各环节代表公司有望引领技术升级,且估值性价比凸显,立讯精密(组装)、歌尔股份(传感器及智能硬件)、东山精密(FPC)、蓝思科技(防护玻璃)、统联精密(精密结构件)、中石科技(散热方案)等;2)AI PC催化密集,CPU+操作系统+品牌+零组件生态有望全方位率先成熟,关注存储、结构件、散热、组装等价值量显著提升的环节——春秋电子、中石科技、华勤技术等;3)各类终端厂商大力布局AI产品,应用场景的拓展及新需求的创造有望带来销量和盈利能力的双重提升,包括传音控股(AI手机)、联想集团(AI PC)、海康威视(AI安防)、萤石网络(AI家居)、漫步者(AI音箱)、创维数字(XR眼镜)等。

   

风险提示:AI技术进展不及预期风险;消费电子复苏不及预期风险。

报告目录

报告正文

1

大模型落地开花需要AI硬件土壤,

终端核心零组件升级打开新一轮

成长空间

1.1.   大模型百花齐放,科技巨头软硬结合加速产业布局

1.1.1. 大模型:OpenAI一骑绝尘,各类模型百花齐放

海外大模型成三足鼎立格局:OpenAI领先地位稳固,谷歌疲于追赶,Meta开源自家模型对全球大模型行业产生深远影响。2024年2月16日,OpenAI发布Sora,惊艳的效果再次引起广泛关注,也进一步拉大了和其他厂商的差距。OpenAI在23年布局频繁,从产品技术、商业变现、合作与投资三方面引领大模型产业潮流。OpenAI的主要竞争对手谷歌仓促应战,在23年2月紧急推出类ChatGPT对话服务Bard,5月推出对标GPT4的PaLM 2,12月发布对标DALL·E 3的文生图大模型,不仅产品发布始终慢于OpenAI一步,发布后的产品效果也不及OpenAI惊艳。2024年2月15日,谷歌发布多模态大模型Gemini 1.5 Pro,随后便被OpenAI发布的Sora盖过风头。2023年2月Meta推出Llama 1大模型,并将其开源,其后分别在23年7月与24年4月发布第二代及第三代Llama,对全球大模型生态和人工智能创业带来深远影响。

三家大厂之外:创业公司产品百花齐放,“小而美”模型陆续出现。2024年2月欧洲AI独角兽公司Mistral AI正式发布Mistral Large模型,并且推出对标ChatGPT的对话产品:Le Chat。根据公司发布数据及Alpha Engineer整理数据,作为Mistral新推出的旗舰模型,本次发布的Mistral Large在常识推理和知识问答上均表现出色,在2024年2月综合评分超过Gemini Pro及Claude 2,仅次于GPT-4,荣登世界第二。随着开源技术的普及、云计算的发展等因素,加之大模型的最终技术路线尚未敲定,市场上出现了很多小公司发布的优秀大模型产品,例如Bloom、Megatron-Turing NLG等,在不同的技术路线探索中呈现百花齐放的格局。

国产大模型:“百模大战”暂告一段落,回归产品至上。随着2022年11月ChatGPT的发布,国产大模型密集涌现,“百模大战”热度居高不下,根据南都大数据研究院数据,23年国内大模型数量超过200家,百度、阿里、腾讯等主流互联网科技公司相继入局,悟道、鹏城等国内学术机构发布的大模型也陆续出现。随着大模型市场的进一步成熟以及海外开源项目的增加,大模型创业门槛进一步降低,但数量的增加提升了对大模型产品核心产品力、用户体验的要求,只有真正具备核心竞争力的大模型产品才能避免昙花一现的结局,成为用户日常交互的一部分。

1.1.2. AI硬件:大厂加速部署AI功能

主流大厂加速部署AI核心硬件,打牢AI大模型及相关应用落地的算力底座。AMD于23年1月率先发布了搭载NPU的锐龙7040系列CPU,23年12月AMD和Intel均发布强化了AI功能的CPU芯片,为AI端侧应用作铺垫。高通、苹果均相继发布专为AI应用设计的CPU芯片,从硬件侧为AI应用的大规模落地奠定算力基础。

AI终端:手机、PC终端厂商引入AI功能刺激换机需求,作为硬件载体进一步推动AI应用成长。继苹果在23年11月发布针对AI功能特化的M3系列芯片后,联想在24年4月发布6款AI PC及个人大模型“联想小天”,正式揭开AI PC放量序幕。在手机方面,华为在23年8月发布的Mate 60系列手机即搭载盘古大模型,三星的S24系列手机以AI功能作为主要亮点,23年11月OPPO与Vivo相继发布端侧大模型,旗舰手机均搭载AI消除等AI应用,硬件配置也已提前满足后续进阶AI应用的算力需求.

1.2. 硬件是AI落地开花土壤,算力需求带动SoC、散热等零组件升级

随着大模型进入多模态、轻量化时代,智能终端作为流量入口与交互中心作用凸显。GPTs加强了通用AI大模型的实用性,有望极大加速Agent领域的探索,更为自然、便捷的人机交互成为可能,无需唤醒的陪伴交互模式,是用户习惯AI助手的第一步。大模型的高速发展加速了AI应用的研发与落地,而终端硬件作为AI运行的算力底座,是AI进一步开花结果的土壤。终端所搭载的AI功能带来的良好体验,会刺激新的换机需求,形成正向循环。在手机、PC等产品进入存量时期后,AI的出现有望开启另一轮创新周期,同时加速现有的换机周期,释放终端出货量能。

AI算力的提升带动核心零组件性能需求提高,产业链迎来创新升级机遇。终端AI硬件为了运行AI相关功能需要更强的算力支撑,这不仅对CPU、GPU、NPU等芯片提出更高要求,也带动了存储、散热、电磁屏蔽等部分需求提升,同时早期AI终端产品普遍从高端市场切入,外观件、结构件也需作出相应升级以奠定旗舰地位。

2

AI手机:硬件先行,尚待爆款应用催化

AI手机处于渗透率高速增长阶段。根据联发科和Counterpoint在24年5月联合发布的“生成式AI手机产业白皮书”数据,生成式AI手机存量规模将会从2023年的百万部级别增长至2027年的12.3亿部,渗透率从23年的不到1%增长至27年的43%。

2.1. AI手机:目前AI赋能以影像、通话、搜索三类为主

AI手机定义尚未明确,但不仅仅是搭载了大模型,还需具备明显区别于传统手机的体验革新。IDC和OPPO联合发布的《AI手机白皮书》,用4种能力定义了“AI手机”——算力高效利用、真实世界感知、自学习和创作能力。Counterpoint和联发科发布的《生成式AI手机产业白皮书》则提出:生成式AI手机是利用大规模、预训练的生成式AI模型,实现多模态内容生成、情境感知,并具备不断增强的类人能力。硬件方面,Counterpoint提出5点规格:基于领先工艺和先进架构设计的移动计算平台,拥有集成或者独立的神经网络运算单元(如APU/NPU/TPU),大容量和高带宽的内存,以及稳定和高速的连接,硬件级和系统级的安全防御。根据联发科在24年5月发布的“生成式AI手机产业白皮书”数据,联发科预计到2027年生成式AI手机数量将超过10亿部。

目前AI手机应用主要在AI影像、智能通话、智能搜索三大类,重量级AI应用尚未出现。三星S24系列手机搭载AI照片编辑功能,用户可以借助AI对背景中的多余部分进行消除,同时生成式补全缺失内容,使照片自然度提升的同时大幅降低了修图门槛,这一功能也被后续厂商广泛采用,成为现阶段AI手机主流配置。智能通话主要功能为通话实时转换为文字、智能翻译以及智能通话纪要。智能搜索以三星S24搭载的一圈即搜为代表,同时手机端侧搭载的大模型提供了智能对话选择,使人机交互体验大幅改善

2.2. 苹果润物无声锤炼AI内功,安卓阵营突出AI应用更能直观感受

2.2.1. 润物无声:苹果立足生态,配合供应商体系全面升级AI能力

苹果重剑无锋,不急于通过AI应用软件营销,而是立足生态强化软硬一体,多维度齐头并进打牢AI软硬件基础。由于苹果尚未推出类似AI消除、AI智能通话摘要等功能,也未在端侧搭载大模型,给消费者造成了苹果在AI硬件领域相比安卓阵营较为落后的印象。然而苹果拥有性能领先的自研A系列和M系列芯片,均具备领先的AI加速性能,同时IOS生态也为AI应用打下了更牢固的基础,能够为设备提供无缝的AI体验。相比直接发布尚显稚嫩的AI消除、AI通话等初级功能,苹果更注重从芯片、系统、数据、软件等多层面的软硬协同,为尚未出现的爆款AI应用铺垫,侧重于远期真正的革新AI体验。

苹果M4芯片强悍性能已提前满足未来AI应用的硬件需求,作为AI基础设施保障大模型、AI应用等流畅运行。根据2024年5月7日苹果发布会数据,苹果的M4芯片使用第二代3nm制程工艺打造,相比M2专业渲染性能提升4倍、中央处理器性能提升1.5倍,其搭载的神经网络引擎可为各类AI任务提速,每秒运算速度达到38万亿次。 

2.2.2. 安卓阵营:AI芯片+大模型,从应用出发刺激换机需求

安卓阵营以头部芯片公司的AI芯片作为算力基础,叠加自研大模型实现差异化AI体验。目前安卓旗舰机普遍搭载的骁龙8 Gen3以及天玑9300系列芯片均具备AI加速功能,可在端侧搭载大模型。根据机器之心数据,高通AI引擎实现了终端设备上世界首次支持运行100亿参数的模型,并且针对70亿参数LLM每秒能够生成20个token。各类虚拟助手、GPT聊天机器人、StableDiffusion等都可以在手机等终端正常运行。根据联发科官网数据,天玑9300系列芯片最高可支持330亿参数的AI大语言模型。伴随头部芯片厂商的AI性能强化,安卓阵营终端厂商可以借助已搭建好的AI地基,通过自研的大模型及特色AI应用构筑自身差异化体验,刺激用户换机需求。

安卓厂商相比苹果默默提升软硬件,更侧重直观体验,从高频需求入手先一步布局AI应用。虽然目前还未出现真正重量级的AI应用,但安卓厂商围绕AI影像、智能通话、智能搜索三大类常用功能已经提前布局AI应用,使用户先一步体验AI交互,也使得AI硬件的效能更直观的体现在用户端。

2.3. AI手机产业链机遇:SoC及存储是算力提升关键,散热配套升级

AI手机产业链相比传统手机,主要看点在于算力大幅提升后所带来的零组件机遇,其中以SoC芯片、存储为核心,辅以散热等外围材料迭代。

SoC:端侧AI算力仍有巨大提升空间,SoC芯片性能提升是实现AI体验关键。根据Counterpoint数据,2027年生成式AI手机端侧整体AI算力将会达到50000EOPS以上。因此,在当前阶段,手机SoC芯片的性能提升仍是关键

存储:UFS 4.0闪存已成AI时代旗舰手机标配。AI手机面临着存储容量和速率的挑战。为了适应端侧AI大模型的需求,传输速度更快、功耗效率更优的UFS 4.0闪存已成为旗舰手机的标配。UFS是一种为计算和移动系统设计的高性能接口,它通过高速串行接口和优化的协议显著提升了吞吐量和系统性能。其全双工接口支持同步读写操作,进一步提高了数据传输的效率;双通道的数据传输,增加了整体的吞吐量。2022年8月,JEDEC推出了UFS 4.0标准,其传输速率可达4640MB/s,是UFS 3.1的两倍,是eMMC的十倍以上,同时功耗降低了46%,存储容量高达1TB,满足了AI手机对存储容量、运行速度和电池续航的要求,可以实现更流畅、更即时的人机交互体验。

在UFS 4.0基础上,存储厂商积极进行升级迭代。美光推出了增强版UFS 4.0移动解决方案,与前代UFS 3.1相比,生成式AI应用中的大语言模型加载速度可提高40%。铠侠发布了第二代UFS 4.0,相比第一代产品,提升了18%顺序写入性能、30%随机写入速度和13%随机读取性能,并支持高速链路启动序列(HS-LSS)特性,将启动时间缩短70%。三星计划推出UFS 4.0 4通道产品,其传输速度和功耗效率相较UFS4.0会有两倍的提升。

散热:AI算力提升显著提升散热等外围材料性能要求,带动零组件全面升级。算力提升将对散热、电磁屏蔽等外围材料提出更多要求,在推动材料用量提升的同时也催化新技术、新材料不断应用。目前手机普遍使用的散热材料是人工石墨导热膜,在散热效率方面难以满足端侧大模型需求,石墨烯、VC均热板等更高价值量的高性能方案有望加速渗透。在24年5月苹果iPad Pro发布会中,苹果宣布全新iPad Pro后盖配备石墨片,同时后盖logo加入了铜材料,将散热性能提高20%。石墨烯导热膜以高烯单层氧化石墨烯为核心原料,拥有较高的二维导热均热性能、高柔软性、优异的耐弯折性以及厚度可定制等特点。AI的广泛应用除了带动SoC、存储等核心部件升级,也会对整机的零组件产生全面的拉动作用,在智能手机进入存量竞争的时代,AI有望再次引领手机产业链回到创新驱动的轨道。

手机散热方案从单一石墨导热片到最新的石墨烯/VC均热板综合运用,价值量不断提升。石墨片方案最早用于手机散热,通过将热源的热量发散到更大面积达到散热效果,随着SoC性能提升,石墨片用量随之提高。由于手机厚度持续降低且内部零组件增多,内部空间更加紧凑导致手机内部空气流通空间减少,单纯的石墨片导热无法满足要求,金属背板散热应运而生,能够满足密闭空间的导热要求。导热凝胶直接覆盖于芯片上方,类似PC端的散热硅脂,是散热方案的有效补充。热管散热虽然效果优异,但由于占用体积较大,在手机端应用较少。VC(均热板)散热方案是热管的改进,在提升散热效率的同时减少散热模组体积,一般和石墨烯材料配合使用。

3

AI PC:放量元年开启,换机潮推动

产业链景气度提升

3.1.PC行业复苏趋势明显,2027年AI PC渗透率有望超60%

2023年全球PC出货量同比降幅逐季度缩窄,24Q1同比增长5%。根据IDC数据,23年全球PC出货量同比降幅逐季度收窄,24Q1全球PC出货量同比增长5%,PC行业逐步走出下行周期,行业拐点出现。

根据Canalys预测,全球个人电脑市场正步入复苏之路,24年出货量有望同比增长8%。AI对个人电脑行业的影响是深远持久的,OEM、处理器制造商和操作系统供应商等领先玩家将在2024年密集推出具备AI功能的新机型。这些举措将会提振换机需求,其中商用领域尤为明显。Canalys 预计2024年全年出货量预计达到2.67亿台,较2023年增长8%,这主要得益于Windows的更新周期,以及具备AI功能和采用Arm架构电脑的崛起。

Canalys预测24年AI PC渗透率约19%,到2027年渗透率超60%。随着x86 架构对AI能力的提升,Canalys预测2024H1将出现AI赋能模型浪潮。鉴于在2024年末推出的最新Windows操作系统将发布经AI强化后的功能,以及AI工具在商业和生产力软件的广泛应用,AI PC市场将在2025年和2026年有望实现快速增长。Canalys预测到2027年,AI PC全球出货量预计超过1.7亿台,在总个人电脑出货量的占比超60%,23-27年AI PC出货量 CAGR达63%。

3.2.产业巨头积极布局,AI PC开启渗透率提升元年

产业巨头均加码AI PC布局:自联想2023年10月24日以“AI for All”为主题的第九届联想创新科技大会(2023 Lenovo Tech World)大会首次展示AI PC以来,产业链巨头纷纷入局,相继发布一系列AI PC相关进展。2024年无疑是AI PC 时代元年,无论是借助酷睿Ultra移动芯片喊出在2025年前为100万台PC带来AI特性的英特尔,还是率先推出具有AI引擎锐龙8000系列APU桌面级处理器的AMD;再或是努力破局的高通、使用Arm架构站稳脚跟的苹果,都集中在此刻发布或透露其围绕AI概念的PC平台产品。

联想正式发布AI PC新品:2024年4月18日,以“AI for All,让世界充满AI”为主题的第十届联想创新科技大会在上海举办。联想集团董事长兼CEO杨元庆正式发布6款AI PC新品。联想定义了AI PC五大特点,分别是:配备了个性化的AI agent 智能体——联想小天;拥有CPU、GPU、NPU相结合的强大的本地异构算力;为每一个拥有者都建立个人知识库的能力;连接开放的人工智能应用生态;保护个人数据和隐私安全的能力

苹果借助M系列芯片优越AI加速性能卡位AI PC赛道:苹果同样将AI作为Mac产品宣传重点,直接将M3版MacBook Air命名为世界最佳消费级AI笔记本以示“占位”。2024年3月4日发布的M3款Macbook Air,苹果在产品详情页面提到了AI功能。在美区的官网页面上,苹果自称M3版的Macbook Air是目前最佳的AI设备。苹果CEO库克2024年开年就曾在两次不同的场合暗示了苹果计划推出新的人工智能功能。在2月份的苹果第一季度财报电话会议上,库克表示苹果将在“今年晚些时候”分享其人工智能工作的细节。几周后在苹果股东大会上,库克又暗示苹果将在今年“生成式人工智能领域取得突破”。随着M4芯片的发布,卓越的AI性能成为苹果在AI赛道稳步成长的压舱石。

Intel联合软硬件产业链共同打造AI PC加速计划:英特尔在Innovation 2023大会上分享了AI PC使用案例后,日前宣布启动AI PC加速计划,通过这项全球创新计划,加速AI在整体PC产业的发展。这是一项全球创新行动计划,以加速AI在客户端计算产业的发展速度,预计到2025年将惠及上亿台PC。该计划旨在联结独立软硬件供应商,并充分利用英特尔在AI工具链、协作共创、硬件、技术经验等资源,尽可能最大限度发挥AI和机器学习应用的性能。细节方面,英特尔宣布将通过与超100家独立软件供应商合作伙伴的深度合作、集合300余项AI加速功能,在音频效果、内容创建、游戏、安全、直播、视频协作等方面继续强化PC体验。

AMD新CPU系列AI性能提升明显:AMD官方宣布,将于2024年3月21日在北京隆重举行一场名为“AMD AI PC创新峰会”的活动。届时,AMD董事会主席及首席执行官苏姿丰博士和众多AMD高层,将会携手产业链重量级嘉宾们,共同出席此次盛会,展示AMD AI科技的强大实力。2023年初,AMD发布的锐龙7040系列笔记本处理器率先集成了NPU AI硬件单元,打造了全新的Ryzen AI引擎,生态支持也逐渐铺开,与微软、Adobe、字节跳动、爱奇艺等巨头都有深入合作。2023年底,AMD又推出了新一代锐龙8040系列,NPU AI算力大幅提升了60%。进入2024年,锐龙8000G系列APU又成为第一款具备AI引擎的桌面级处理器。2024年,AMD预计还将推出代号Strix Point的下一代产品,升级XDNA 2架构的新一代NPU,AI性能猛增超过3倍。

微软将AI功能融合于系统层面,从底层改善AI使用体验:2024年3月22日,微软将举办“办公新时代”新品发布会,预计主要内容是Copilot、Windows和Surface,利用AI提高用户生产力。据Windows Central报道,微软将发布Surface Pro 10和Surface Laptop 6,首批将搭载英特尔酷睿 Ultra,并在6月推出高通 Snapdragon X Elite版本,均内置NPU单元,实现更强的AI性能。该AI PC将支持“AI Explorer”,该功能可适用于电脑任何程序,实现自然语言模糊搜索、理解上下文、编辑图像等;该功能将作为全新Windows11 AI 功能的一部分,于秋季跟随新系统发布。

3.3.AI PC产业链机遇:关注存储、结构件、散热、组装等价值量显著提升环节

AI PC催化密集,CPU+操作系统+品牌+零组件生态有望全方位成熟,存储、结构件、散热、组装等环节价值量提升显著。

AI芯片:AI PC与传统PC的主要差别在于需要搭载NPU等模块提供AI算力支持。以英特尔、AMD、高通为代表的处理器大厂,纷纷推出了支持本地AI大模型运行的AI PC处理器,并着重强调NPU性能。从处理器功能来看,CPU擅长顺序控制,适用于需要低延时的场景,同时也能够处理较小的传统模型,如卷积神经网络或特定大语言模型;GPU更擅长处理高精度格式的并行任务,例如对画质要求极高的视频和游戏。相比之下,NPU采用数据驱动并行计算架构,模拟人类神经元和突触,擅长处理视频、图像等海量多媒体数据,可以快速处理AI算法和大数据集。针对PC端的计算需求,以CPU为核心的算力架构在处理AI神经网络所需的并行计算任务时显得力不从心,且成本效益不高。因此,采用“CPU+GPU+NPU”的异构计算方案已成为业界的主流选择。随着人工智能的日益重要,未来处理器市场可能会形成CPU与NPU并驾齐驱的局面。

存储:AI PC算力提升对存储容量及速度均提出升级需求。随着算力的提升,AI PC对存储器提出了更高要求。为了有效处理AI产生的大量数据和复杂指令,特别是在运行大语言模型等应用时,内存大小决定模型上限,因此PC存储产品性能和容量必须同步升级。对于AI PC的存储配置,微软计划在Windows12为AI PC设置最低门槛——需要至少40TOPS算力和16GB内存。DDR5内存和QLC NAND SSD正成为满足AI PC存储需求的关键技术。

结构件轻量化、高端化需求提升:AI PC由于早期价格较高率先从高端商务本开始渗透,推动更轻量、质感更好的高端结构件、外观件需求提升,拉动镁铝合金、碳纤维等轻量化材料需求增长,结构件与外观件价值量提升显著。24年4月联想集团和上海交通大学联合发布了业界首款可商业化的高亮不锈镁合金材料并成功应用于ThinkBook X产品,镁合金具有轻量化优势的同时拥有更好的电磁屏蔽性能,尤为契合算力提升背景下AI PC需求,且相比碳纤维具有更好质感,渗透率有望快速提升。

散热:算力提升要求更优异散热性能,均热板替换热管成为趋势,新方案持续导入。PC散热由多个散热部件组成,包含散热硅脂、热管、均热板、散热片、风扇、散热鳍片、石墨等。散热硅脂有优异的导热性和电绝缘性,填充在CPU/GPU与热管之间。热管一般由纯铜打造,呈现扁平状且内部中空,填充有冷凝液,承担将硅脂传导来的热量转移至另一端风扇侧的功能,AI PC可能从热管切换至价值量更高的均热板方案。热管通常需要嵌入到散热基板中,而均热板可以直接与散热介质接触从而提高散热效率。此外均热板的形状可以根据芯片的布局进行任意设计,因此可以兼容处于不同高度的多个热源的散热。而热管通常只能用于单个热源的散热,并且热管的体积要大于均热板,在内部空间紧凑的AI PC中相对不利。石墨具有独特的晶体结构,能够实现较强的平面导热能力,在PC算力提升的背景下石墨在散热模块的渗透率有望进一步提升。华为AI PC MateBook X Pro搭载风冷VC模组,联想ThinkBook X将传统热管替换为均热板,强化轻量化与散热效率。

4

新型智能硬件结合AI创造增量需求,

AI带动产业全面扩容

MR:AI带来革命性的交互体验,契合MR虚实结合需求。虽然目前MR与AI的结合还处于早期阶段,但MR作为融合虚拟与现实的设备,天然具有更强的AI需求以带来更前卫的科技感与交互模式。随着MR和AI技术的进步,MR设备将能够创造出更加逼真和身临其境的体验,同时AI将协助MR变得更加智能化,能够理解用户意图并提供上下文感知的帮助。

AI耳机:私人助理+更好音效,AI助力耳机全面革新。人机交互以及算法推荐使耳机从一个单一的音频传输器扩展为用户的私人秘书,同时AI也带来更好的音频优化以及歌单推荐,在耳机的核心竞争力——音质方面也带来提升。2024年4月22日国际智能声学品牌Cleer推出了AI耳机CleerARC3音弧,在开放式耳机中实现了AI降噪效果,搭载了高精度6轴传感器及全新一代的高性能GreenwavesGap9AI芯片驱动,深度融合了硬件、软件以及AI算法,形成了一套完整的人工智能生态系统,全方位解读个性化的需求。同时科大讯飞旗下的Nano+耳机系列,在耳机中集成AI通话摘要,使耳机成为用户的会议助理,且支持AI提取待办事项以及相应跟进。

AI音响:便捷交互+家居助手,成为智慧家居控制节点。AI音箱可以与用户进行自然语言对话,除了语音控制与AI搜索功能外,还可以连接智能家居设备,例如灯、插座、空调等,实现智能语音控制。智能音响除了传统音频播放功能外,也是智能家居的交互入口,通过与智能家居的连接实现全屋智能的语音控制。

智能安防及其他设备均可借助AI实现产品体验革新。在安防领域,通过AI强化后的智能安防可以在校园、医院、监所等场景中,通过智能前端,获取人、车、设备的静态、动态全息数据,结合人证注册访客机及小程序,实现快捷登记、人车闭环管理、园区考勤、重点区域布控、会议签到等一脸通业务。AI技术可以用于识别图像中的物体、人脸、动作等,从而实现对可疑人员、物品和行为的识别和预警。同时AI技术可以用于训练机器学习模型,从而实现对安防数据的预测和分析。例如,AI技术可以用于预测犯罪事件的发生概率,并制定相应的预防措施;也可以用于分析安防数据的历史趋势,并发现潜在的安全风险。AI所带来的交互体验改变和智能化程度提升,在智能产品的方方面面均带来显著提升,AI浪潮有望开启新一轮终端升级。

5

投资建议:

我们看好AI终端生态加速成熟后对下游新需求的创造能力,同时处理器、存储、散热、结构件等核心环节有望持续升级,板块投资机会凸显!

1)苹果积极布局AI终端,传统3C产品有望迎AI升级,同时叠加MR眼镜等新兴生态加速,果链各环节代表公司有望引领技术升级,且估值性价比凸显,立讯精密(组装)、歌尔股份(传感器及智能硬件)、东山精密(FPC)、蓝思科技(防护玻璃)、统联精密(精密结构件)、中石科技(散热方案)等。

2)AI PC催化密集,CPU+操作系统+品牌+零组件生态有望全方位率先成熟,关注存储、结构件、散热、组装等价值量显著提升环节——春秋电子、中石科技、华勤技术等。

3)各类终端厂商大力布局AI产品,应用场景的拓展及新需求的创造有望带来销量和盈利能力的双重提升,包括传音控股(AI手机)、联想集团(AI PC)、海康威视(AI安防)、萤石网络(AI家居)、漫步者(AI音箱)、创维数字(XR眼镜)等。

风险提示

1)  AI技术进展不及预期风险:如果AI技术进展不及预期,则AI终端的吸引力将下降,进而对出货量及产业链公司造成负面影响。

2)消费电子复苏不及预期风险:如果消费电子复苏程度不及预期,则相关AI终端出货量可能承压。

文章来源

本文摘自:2024年5月10日已经发布的《AI终端行业深度:AI应用落地可期,终端有望迎全面升级

马天翼 执业证书编号:S0600522090001

             邮箱:maty@dwzq.com.cn

鲍娴颖 执业证书编号:S0600521080008

             邮箱:baoxy@dwzq.com.cn

 免责声明 

本公众订阅号(微信号:东吴电子)由东吴证券研究所电子团队设立,系本研究团队研究成果发布的唯一订阅号。

本公众号所载的信息仅面向专业投资机构,仅供在新媒体背景下研究观点的及时交流。

本订阅号不是东吴证券研究所电子团队研究报告的发布平台,所载内容均来自于东吴证券研究所已正式发布的研究报告或对已发布报告进行的跟踪与解读,如需了解详细的报告内容或研究信息,请具体参见东吴证券研究所已发布的完整报告。

本订阅号所载内容不构成对具体证券在具体价位、具体时间、具体市场表现的判断或投资建议,不能够等同于指导具体投资的操作性意见。本订阅号所载内容仅供参考之用,接收人不应单纯依靠本资料的信息而取代自身的独立判断,应自主作出投资决策并自行承担风险。东吴证券研究所及本研究团队不对任何因使用本订阅号所载内容所引致或可能引致的损失承担任何责任。

本订阅号对所载内容保留一切法律权利。

订阅人对本订阅号所发布的所有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影像等)未经书面许可,禁止复制、转载;经授权进行复制、转载的,需注明出处为“东吴证券研究所”,且不具有对本订阅号所载内容进行任何有悖原意的引用、删节或修改。

特别声明:

《证券期货投资者适当性管理办法》、《证券经营机构投资者适当性管理实施指引(试行)》于2017年7月1日起正式实施。通过新媒体形式制作的本订阅号推送信息仅面向东吴证券客户中的专业投资者,请勿在未经授权前进行任何形式的转发。若您非东吴证券客户中的专业投资者,为保证服务质量、控制投资风险,请取消关注本订阅号,请勿订阅、接收或使用本订阅号中的任何推送信息。因本订阅号难以设置访问权限,若给您造成不便,烦请谅解!感谢您给予的理解和配合

 
打赏
 
更多>同类资讯
0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皖ICP备20008326号-18
Powered By DESTO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