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广 热搜: 采购方式  甲带  滤芯  气动隔膜泵  减速机  减速机型号  带式称重给煤机  履带  无级变速机  链式给煤机 

杨校长:工信部最新重磅文件,直击电动车行业三大软肋

   日期:2024-05-09 07:40:08     来源:网络整理    作者:本站编辑    浏览:13    评论:0    

    

     昨天,工信部会同市场监管总局、国家消防救援局,对外发布二个重磅文件,一个是《电动自行车行业规范条件》,以下简称《规范条件》另一个是《电动自行车行业规范公告管理办法》简称《管理办法》,而这二个文件,实际已与4月30号正式印发,5月1日已正式执行,昨天只是对外发布的日子。

    杨校长为什么称这两个文件为重磅文件?是因为两个文件不仅对电动车行业安全隐患全链条大整治,也对电动车行业未来的发展,起到举足轻重甚至划时代的作用。

     在两个文件发布的前言中,文件既指出了电动车行业取得的成绩,也直言不讳的指出了行业存在的三大软肋,准确的说是在电动车生产领域存在的三大软肋,那这三大软肋究竟是什么?我们来看一看:

一电动自行车行业产业集中度不高

二是企业创新研发能力弱

三是质量保障能力不足,

      针对以上软肋,《规范条件》编制了九部分31条内容,《管理办法》编制了五部分17项内容,下决心从根本上解决电动车生产领域存在的主要问题。篇幅关系,今天我们就不一一陈述,只就重点条款做简要解读。

一、规范条件

    这个文件首先声明本文件为引导性文件,不具有行政审批的前置性和强制性。从字面上看,这句话大大减弱了文件的权威性和可操作性,实际上恰恰相反,说明这个文件“药性太强”,如果强制性立即执行,可能电动车行业所有生产企业无一过关,全军覆没,这显然不是国家想要的结果,国家要的是去伪存真,去芜存菁,优胜劣汰。主要措施是:

      1)  企业应具有与产能相匹配的金属料件切割,弯曲,焊接,电泳设备和生产线,焊接自动化率达到70%以上。鼓励采用自动焊接机器人。简单的说就是企业要自行具备喷漆烤漆能力和车架焊接能力(70%为机器人焊接)

     2)同时要具备塑料件生产及金属零部件自动化喷涂、烘干生产线。

     3)除具有相匹配的装配生产线外,工序设置应满足规模生产要求。应有车架上下碗组装机等装配设备,电动和气动装配工具应达到流水线上产品工艺设计总工位的70%。

    4)对电池、充电器和产品研发、产品追溯及动态监控、质量保证、监督管理等方面也提出具体要求

      从以上条款可以看出,之前绝大部分企业外协配套的塑料件,烤漆,喷漆以及车架焊接,今后都要求企业自行生产配套。

      杨校长估计,若要达到以上要求,企业估计至少要投入千万元甚至数千万元之巨,相信一些中小厂家品牌,大概率要知难而退,选择退出行业,电动车行业厂家品牌将大幅减少,行业集中度将显著提高,此举也必将波及销售渠道,众多经销商可能因无车可卖而将被迫转型转行。大家可参考我的公众号4月23日的文章:《电动车大整治,厂家将大幅减少,经销商会不会无车可卖?怎么办?》。

二、管理办法

     1)《管理办法》中,第一条第一句就是:“为顺利实施《电动自行车行业规范条件》,开展电动自行车规范公告管理工作,促进行业健康可持续发展。制定本办法"。这句话的意思就是:《管理办法》是为《规范条件》服务的,一切以《规范条件》马首是瞻,值得细细品味。

       2)工信部负责全国电动车行业规范公告管理工作,组织对电动车生产企业报送的相关材料进行复核,现场查验等工作,公告并动态管理符合《规范条件》电动自行车企业名单。未计入公告名单,电动车企业的公告申请,受理,审核,公告等工作,一般每年开展1到2次。

    ,此条款也非常重要,标志着国家要对电动车生产企业建立“白名单”制度,没有进入白名单的生产企业,在产品公告等方面,将面临非常被动的局面。

    3)而要进入“白名单”,应具备五个基本条件(略),其中,“近两年内生产销售的电动车未因自身质量问题引发较大及以上火灾事故",为电动车生产厂家加上了“紧箍咒”,引人注目。

    4)对生产企业可能出现的九类违法行为或情况之一的,拒不整改或整改不合格的,工信部有权将其从公告名单中撤销。

此款堪称“重典”,如“利剑悬头"。因为仅“两年发生两次以上产品质量国家监督抽查不合格”这一条,杨校长不知有哪一个企业可以绝对拍胸脯保证,不会发生在自己身上,何况还有另外八条。

三最后小结

     这两个文件的发布,表面上是看针对生产企业,但实际上会带来整个电动车行业的巨变,其影响力甚至不亚于新国标的修订。

      相信很多人会自嗨于文件的“引导性”而不是“前置性、强制性”,但如果你反复阅读、认真领会这两个文件,你会发现,《管理办法》就是为《规范条件》保驾护航的,这两个文件是一脉相承,互为补充的。任何轻视无视这两个文件的企业必将撞南墙而不回。

      随着《电动车行业安全隐患全链条大整治》活动的开展,最近行业多个相关管理文件密集出台,预示未来行业的品牌集中度将大大提高,产品研发创新和质量保障也将迈上新台阶,标志着电动车行业这一次必将刮骨疗毒,脱胎换骨,涅磐重生。

      你准备好了吗?

如果认同杨校长观点,请点赞、点再看

杨校长,最懂市场的电动车行业咨询师

     

 
打赏
 
更多>同类资讯
0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皖ICP备20008326号-18
Powered By DESTO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