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信行业,它被归类为一级行业,并细分为通信运营、通信设备(包括传输、终端、配套服务)和电信增值业务、电信运营服务、电子设备、互联网服务等二级行业。
截至2023年,通信行业在股市中的市值占比约为1.2%,在全行业收入中占比约为1.4%。
该行业的平均市盈率(PE)在31至45倍之间,平均市净率(PB)在2.2至2.7倍之间。
此外,该行业的平均收入约为89亿,平均毛利率约为29%,平均净利率约为7% 。
在通信行业的具体公司方面,包括了如通鼎互联、中瓷电子、ST高升、东信和平、立昂技术、中兴通讯、南京熊猫、中国移动等75家公司。
这些公司涵盖了通信行业的各个细分市场,从通信运营到设备制造,再到电信增值服务等。
通信产业链全球分工明确,国内产业链中下游实力领先,上游核心元器件依赖性强。
5G基建作为开启工业数字化和万物互联互通新时代的重要抓手,涉及产业链极广,全球范围内的分工在不断地整合和演变中也在不断分化细化。
国家分工上:
整体上看呈现区域布局的特点:
美国垄断高端芯片与基础软件;
日本在上游半导体材料和元器件上领先;
欧盟则在主机和装备上具有优势;
我国产业链则产业链较为完整且整机实力突出。
产业链角度看:
下游呈现巨头垄断格局,中国华为、中兴作为通信主设备商实力雄厚,与诺基亚、爱立信成四足鼎立之势,三星也在5G时代逐渐发力成为新的竞争者。
产业链上游集中度相对较低,我国厂商主要集中在中低端产品如光纤光缆、光器件、天线,而技术壁垒较高的如高速背板连接器、高速光模块和射频芯片等主要依赖进口,美国、日本等国家在核心芯片、元器件和关键半导体材料上有很强的话语权。
26项发展重点:
重点方向涵盖了新型数字基础设施、数字化发展、行业管理、安全保障以及跨地域跨行业统筹协调五个方面。
其中,新型数字基础设施建设方面是重点之一,包括全面部署5G、千兆光纤网络、IPv6、移动物联网、卫星通信网络等新一代通信网络基础设施,以及统筹优化数据中心布局、构建绿色智能、互通共享的数据与算力设施等。
中国《“十四五”信息通信行业发展规划》强调了信息通信行业在构建国家新型数字基础设施、提供网络和信息服务、全面支撑经济社会发展中的战略性、基础性和先导性作用。
你看国家对通信行业的定位是战略性、基础性和先导性。从这个视角看,你就看到了国家全力推进网络强国和数字中国建设的决心。
以中国这样一个大型的经济体和14亿的人口规模,通讯行业是基础的国民服务和国家基础设施,是高端制造与增值服务的集中体现。
所以,你有必要了解通讯行业的投资价值和机会。
1 行业概况
通信行业大家太熟悉了,也一度充满争议,三大运营商2021年登陆A股以来,相信你一定领略到了它们的巨大价值和魅力,今天就来了解这个传统又创新的行业。
1.1 行业分类
通信行业在申万的分类中,归到科技大类,而科技大类又可以进一步划分为通用型科技和专用型科技,而通用型科技行业包括电子、计算机、通信。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进步,通用型科技与应用行业的结合,比如与有色金属、医药生物、电力设备和国防军工的结合,促进了应用行业的技术进步与效率的提升,原来用人工做的事情,被科技、无人化替代,原来一个月的产出被科技改造后几天就完成。
因此,科技大类从电子、计算机、通信到高端的智能制造、工业互联网等,呈现出它的多样性和创新性。
同时,这些领域的快速发展也预示着未这些通用型科技行业的重要趋势和投资机会。
通信行业的二级行业分类有2个,三级行业有7个,运营、工程、增值、器件、线缆、终端、其他设备,所以,分析通信行业就是围绕着通信的设备与服务来展开的。
1.2 行业定义
通信行业是怎么定义的呢?
它是指开发通信技术,研发、生产、销售通信设备并提供通信服务的行业。
目前,中国通信产业的上市公司数量较多,分布在各产业链环节。
其中,上游通信零部件制造业的上市企业主要包括灿勤科技(688182)、创远仪器(831961)、神宇股份(832026)等;
中游通信设备制造业的企业(上市和非上市)主要包括中兴通讯(000063)、华为、小米集团(01810)、vivo、oppo以及苹果、三星等外国企业;
电信运营服务的上市公司有中国移动(600941)、中国电信(601728)、中国联通(600050);光通信行业的上市企业主要有烽火通信(600498)、中天科技(600522)、亨通光电(600487)、富通信息(000836)、通鼎互联(300004)、特发信息(000070)等。
通信行业的规模,涉及到的领域。它既有基本的服务,但实际上它是市场经营生态圈基础网络生态的完整体系。
2 影响通信行业的因素
接下来从宏观维度、技术维度以及市场竞争三个维度分别来看。
2.1 因素之一:宏观(政策、监管)
政策和监管,决定行业发展的广度。
首先,通信行业由于是国家基础骨干服务行业,所以它受到非常强力和明确的政策监管和牌照特许。
在中国是这样,在全球同样如此,它不是一个完全自由进入的领域。
它不像其他很多行业,有钱就能做,而是有明确的牌照管理。
在中国观察通信行业一个重要的指向就是看中央政策、地方政策对于通信行业究竟是如何要求的。
下面这张图是“十四五”期间全国主要各省市地区对通信行业发展的各种规划。
比如说骨干网、光纤网、5G的应用以及其他的基站、增值服务、数据中心、共享私有云、公有云等等,你会发现通信是中国绝对的骨干企业。
其次,从历史看。
通信行业发展的几个关键的节点,1994年、1997年、2000年、2002年和2008年。
1994年:邮电政企分开。中国联通成立。
1997年:邮电分管。移动电话和固定电话分开。
1999年:中国电信重组。组建中国网通。
2000年:组建几大集团。移动、卫通、电信。
2002年:划分电信业务。
2008年:重组三大运营商集团。
这里面经过了非常复杂的博弈,比如说田溯宁,他曾经建立了网通,现在这个公司已经不存在了。
曾经还有过小灵通等等各路神仙在其中,有当时的模拟网、GSM的数字网,后来2.5代的CDMA网,3G、4G到今天的5G。
中国电信在过去30年的时间里经历了极其复杂的政企分开、集团分拆、业务重组、行业竞争、国际合作,最终技术迭代、服务扩充、资费下降,真的是做了无数的事情。
所以我们用这30年的时间塑造了一个全球规模最大的电信市场,并且让中国电信、中国联通、中国移动三大电信运营商变成世界级的巨型公司。
从这个角度上讲的话,中国电信的持续改革,成绩和成就是非常卓著的,虽然里面还有很多的问题和麻烦。
今天我们看到的三大电信运营商的基本模板形成于2008年,所以三大电信运营商的垄断格局也就是这十几年的时间。
了解了背景历史对于我们评价这三家公司以及它们的特性和业务的擅长就有了很大的帮助。
比如说中国移动为什么在移动互联网领域里非常强大,因为它成立那天起就是专门做移动业务,而那时候的移动业务是一个新兴但是规模很小的,跟当时中国电信做的基础电信固话业务完全不可同日而语,科技技术的变化造就了新的格局。
2.2 技术(硬件、软件)
硬件和软件,影响行业发展的深度。
除了牌照的特许,形成三大电信运营商各种不同的因素,里面涉及到了关键技术硬件变化的因素。
首先中国在全球电信迭代中是引领性的,曾经最大的是从2G到3G的跨越。
中国移动坚定不移选择了3G,而不是去搞CDMA的技术路线,搞CDMA的联通,恰好在2G向3G迭代的过程当中被中国移动大规模反超,全面碾压,最终形成了后来中国移动的一马当先。
所以技术和硬件的迭代,对任何一个行业竞争格局的影响都是巨大的。
当今,互联网宽带接入比打电话重要得多。
因为数字中国、产业互联网、消费互联网、人工智能、自动驾驶等等都跟互联网宽带、物联网有非常密切的关系,需要电信提供最基础的网络接入,而不是腾讯。
因此,三大电信运营商的价值在未来的智能化时代不仅不会降低,而是会不断上升。
虽然全民打电话、发短信的时间和次数在减少,但是三大运营商在这个时代完全不可或缺。
从1G模糊数字、3G、到4G中国参与、5G中国引领,以及未来的6G,差不多十年一次迭代,现在我们处于5.5G阶段,但是6G迟早会到来。
因为5G很多方面没有达到我们的需求。
而人工智能的爆发,物联网的全面推进等等各方面的智能化应用,恰恰就是未来的三五年,随着5G向6G过渡的这个过程中进化。
请注意,所有基础迭代是基于电信传统业务的逐级迭代而产生的,谁在颠覆这个技术呢?
马斯克的星链网络,它不需要电信的基站发射接入互联网,它是不是未来的技术方向?
这个问题随着马斯克星链的全球布局正在发生。
这是一个技术迭代的关键期,我们一定要仔细关注。中国5G时代非常领先,6G会不会领先?不确定。
2.3 市场(消费、竞争)
消费和竞争,将改变行业发展格局。
消费需求是一个最大的变化,消费需求2B和2C带来了电信行业业务重大的变化与重组。
比如说基于打电话、语音、图片,微信对它们的颠覆从2012—2018年是致命的,发生了业务的巨大调整。
随着云业务云计算的发展,中国公有云市场的份额较前两年发生了重大的变化。
专属云、公有云、私有云正在迅速变成更具覆盖性和竞争力的全新业务,也改变了三大运营商的核心能力和主要的业务收入。
2023年三家运营商的云业务收入实现2315亿,已经是阿里云的两倍。
显然阿里云丢掉的市场被华为、中国电信和中国移动三家分食。
你说里面是技术因素的影响吗?
不是,这实际上是行业竞争、消费惯性以及其他的应用场景给三大运营商切入到云计算、云服务市场的一个重要的理由。
2023年全球电信设备的市场份额,华为和中兴占到全球市场份额的40%。
这你就知道为什么美国人要制裁它们,欧洲离不开它们还要限制它,这是竞争带来的结果,也是研发技术和对消费需求的不断满足。
因此,在中国的通信领域,看似三大运营商是有一个寡头垄断,但实际上行业竞争早就是全球化、立体化、全系化的。
总结一下,影响行业发展的三个关键因素中:宏观是基础,技术是本质,市场是核心,最终市场的需求会改变技术的迭代以及行业的竞争。
3 行业价值分析
行业的价值分析,我们从三个维度的出发来看。
看行业规模:行业发展空间有多大、谁在增长;
看产业链条:行业上下游、谁更有价值;
看竞争格局:谁是行业龙头、谁在成长。
3.1 关键结论
先给结论,便于你更容易先有个基本的印象。通信运营和投资的三个基本判断:
第一,市场庞大,产业规模持续稳定;产品是刚需,行业增长速度稳定。结论是:值得超长期布局配置。
什么是超长期布局,就是买了就不要轻易卖掉。
尤其是在比较合理的价格买进的时候,因为我们的电信运营商特别赚钱,中国移动在它的财报中曾经这样表述:鉴于本公司实在没有什么大型规模化的投资需求,所以我们决定把本年度利润的60%—70%分红。
因此,哪怕今年股价涨得不够理想,它的投资分红股息率也是非常可观的,所以任何时候卖出电信股可能都是错误的。
第二,产业上下游链条比较长,中下游的运营商是关键。产业上下游价值,重点看资产和现金;重技术行业,长期关注研发产出。
结论是:把握公司长期技术投入趋势。因为是用投资的方式做设备更新,还是用研发的方式做技术和设备的迭代,这略有区别,但是投入是刚性的。
当然三大运营商既有重要的研发投入,它们做的更多投入是设备更新和投资并购,它们大型的设备投资、固定资产投资的增长在三大运营商里面表现得比纯研发投入更重要。
而研发投入在华为、中兴这些设备商身上非常非常重要,所以这两者的差别你要注意区分。
第三,受政策影响,公司间差异不显著;竞争格局容易跑出大龙头公司。
结论是:把握行业头部公司的投资价值。也就是说,通信行业的投资特简单,傍大款,成长性在这个行业不一定吃香。
在中国三大运营商谁是巨头?中国移动。
无论中国电信还是中国联通,面对中国移动碾压式的优势,很多时候它们也是有心无力。
3.2 行业规模:行业发展空间有多大、谁在增长
3.2.1 业务收入
行业规模(收入):2023年,中国电信业的电信业务总收入1.68万亿。同比增长6.2%。
1.68万亿的规模,是医药行业的二分之一,是房地产行业的六分之一,所以,你看它的行业规模不算大。
电信行业有四块业务,宽带接入业务、移动数据的流量业务、新兴业务(2B的业务包括数据中心、云业务、大数据、物联网等)还有一个语音业务。具体的数据下下面的图中:
细分业务中谁在增长?
两快业务在增长,分别是宽带业务和新兴业务。
宽带业务同比7.7%的增长,2023年的收入是2626亿,占行业总收入16%。
新兴业务同比19.1%的增长,是增速最快的业务,它的收入3564亿,占行业总营收的21%。
你一定看到了移动数据流量的收入6368亿,是行业总收入的38%,接近四成的收入是流量贡献的,但是它的增速下降了,与需求阶段性的饱和密不可分。
语音业务继续下降,这就不用说了,回看你自己有多久没用过这个业务了?
所以,新兴业务的快速增长显示了通讯行业正在积极拥抱数字化转型,通信行业正从传统的基础服务提供商转变为数字化服务的推动者。
另外,前文在分析影响通信行业的影响因素时,第一个因素就提及政策对行业的影响,你看正在推动的数字中国建设战略为新兴业务的发展是不是提供了强有力的政策支持和市场环境。
因为它直接促进了行业的发展,尤其是在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新兴技术的快速发展和广泛应用。
3.2.2 用户数量
既然业务面向个人和企业,那么用户数量的变化也非常重要。
也就是说有多少移动电话户、有多少用户已经接入宽带、有多少蜂窝物联网用户、有多少网络电视用户。
行业规模(用户数):2023年,移动电话用户17.27亿户。
2023年全国电话用户19亿户。
其中,移动电话用户持续增长,用户数量17.27亿户,全年净增4315万户。
普及率122.5部/百人,比上年末提高3.3部/百人。
中国14亿人口,超过人手一部手机,很多人都是两部手机。
特别是在农村市场,电商的发展完全有赖于电商农村市场跨越了固话,直接进入移动电话和智能手机,支撑了电商和快递的市场下沉。
5G移动电话8.05亿户,占移动用户46.6%,同比增加13.3个百分点。
看到这个数据,感觉5G正在中国的普及没有想象的那么高,5G的普及率还是不够的。
但是它的增速很快,随着5G套餐资费不断降低,5G网络覆盖的增加,用户数量仍会继续攀升。
另外,网络是否比短信更重要?是的。
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显示,2023年打电话的时长在继续减少,微信电话、视频通话、网络连接、钉钉、飞书其他各种连接方式都使得网络的流量在增加,但是直接的语音通话和电话通话时长在明显减少,它们正在逐渐被边缘化。
3.2.3 网络基础设施
电信行业的固定资产投资很重要,尤其是设备更新非常关键,铁塔、基站、服务器、交换机、光通信等设备不断增加。
2023年,电信固定资产投资4205亿元,比上年增长0.3%。
其中,5G投资额达1905亿元,同比增长5.7%,占全部投资的45.3%。
从2023年的固定资产投资看,行业的基础设施投资增速仅为0.3%,其中,5G投资1905亿,同比增加5.7%,5G投资占到电信投资的45.3%,行业投资没有出现明显的快速增长。
再看5G基站337.7万个,5G用户8.05亿,占到移动用户的45%,但是5G基站占总数不到30%。
在地铁、楼梯间、相对偏远地区我们的电话就不是那么好用,基础设施的空间还非常大。
这是谁的机会?这是电信设备公司的巨大机会,相关的电信设备和铁塔公司的业务增长在未来三年五年就是可持续的。
因此,我们要观察今年上半年统计局公布的数据,行业的固定资产投资会不会有所增加?大概率会增加。
因为5G的覆盖、5G的网速、5G的效率有待进一步提高,产业互联网和人工智能的发展和应用需要我们的网络覆盖和效率变得更高一些。
2023年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显示,计算机、通信、电子设备制造业固定资产投资同比9.3%的增长。
这个数字看起来比电信行业要高一些,其中关键是计算机行业的投资增速会更快一点,今年一季度的数据就在告诉我们,计算机行业涉及超级计算、人工智能、芯片等等,在这个领域里它更值得整个国家去做大幅度的投资。
3.2.4 A股上市公司的行业规模
3.2.4.1 通信服务
看一下申万二级行业中上市公司的数据。
通讯服务有三个三级行业,除了运营商外,还有通信工程服务和增值服务。
润泽科技为数据中心提供的就是通讯增值服务,还有有一些特殊的专属的专线通信服务,比如说基于国家安全、铁路交通、防汛旱涝等等,但是这里面显然三巨头最重要。
通信服务行业收入18000多亿,利润1000多亿,2022年整个行业利润率8.5%。
这样看行业不是那么赚钱,因为通信行业的基础投资、服务网络以及管理效率还是蛮复杂的。
但是从2023年数据看,运营商三巨头增收又增利,反映在股价上,你会看到。
中国电信在2B的云服务领域里,网络宽带接入领域里面增速很快的一家公司,今年以来涨15.53%,股价表现比较好。
另外,普天科技,一家大型骨干电信行业的服务企业,它的股价今年涨了18%表现更好。
但是在通讯服务行业三大运营商首先值得我们分析。
3.2.4.2 通信设备
如果网络跑得快,设备更新就慢不来。
中国通信设备的上市公司有90家(含北交所)算是比较多的。
虽然华为没有上市,但是它的上下游产业链的很多公司都上市了。
中兴通讯作为全球前三名电信设备公司,它的2B业务远大于2C业务。
2023年的年报还没有披露,总体说行业规模2022年不到5000亿,净利润率也就是5%左右。
今年一些龙头,比如说中际旭创、天孚通信是增收同时增利,这也就解释了它们为什么股价表现这么好了。
中际旭创已经是50%的上涨,天孚通信差不多翻倍的增长。
所以电信设备行业里的成长型公司和高盈利公司值得你高度关注。
虽然整个行业盈利水平并不好,但我们可以关注优质高盈利的好公司,这些可能是我们价值投资里最应该关心的。
3.3 产业链条:行业上下游、谁更有价值
结论是产业价值多在中下游。
通信产业链上游是零部件,包括电子元器件、塑胶及五金结构件、通信设备零部件。
中游是通讯设备制造,包括通讯系统和通讯终端的制造。
下游是通信网络运营和终端应用。
粗略看看,行业的优质公司真不多。
整个产业链中,电子器件重要、通信设备制造和通信终端都很重要,但是更重要的是下游运营商环节。
三巨头垄断了下游价值链,引领着行业发展和市场需求的变化,运营商发展的好,上游、中游也会受到它们的利益带动和溢出效应。
我们选两个热度较高的细分领域进一步看产业链价值分布。
从5G产业链的价值分布看,虽然5G基站建设和设备更新很重要,但是最终还是要回到网络优化与运营。从而让更多的用户愿意用5G流量和物联网的业务。
曾经三大运营商互不往来的时候,同一个地方,一个杆子上有三根天线,后来国家由铁塔公司做集中建设,但其实三大运营商的业务侧重、区域分布不一样,使得它们的网络优化与运营还是有挺明显的差别。
所以,这也是我们反复提醒你关注运营商龙头的投资价值和潜力的原因。同时,也要提醒你,5G技术不仅仅局限于通信领域,它还将为各行各业带来深刻变革,关注那些能够利用5G技术实现业务转型升级(AI)的行业龙头企业。
再看看云服务的产业链条
三大运营商的新业务是2B的云服务,云业务的产业链涉及到的公司非常多,这张图强烈建议你存下来。
如果未来你讨论云服务的时候,注意下游的应用很多,但是每一个不同的下游应用直接影响上游的相关产业链的核心价值。
政府的政务云谁来服务?
原来是阿里、腾讯,现在是三大运营商、紫光网、浪潮网、曙光网就成了政务云服务的重要截胡者。
再比如金融云服务的专有云谁厉害呢?原来是阿里,现在恐怕是像华为、中国移动天翼网等等介入其中。
下游的需求对上游的竞争影响和价值的分布产生非常巨大的影响,中国是全球最具规模潜力的云服务市场,但是整个云服务的多样化、立体化、竞争的分化正在迅速发生。
PaaS、SaaS、IaaS是不同的说法,云服务SaaS是软件的共享,PaaS是平台的共享,IaaS是基础设施的共享,这都是不同的云服务的说法。
在云服务的专属云SaaS中,金蝶、用友的云,主要是它们软件的共享。而在公有云PaaS中,阿里云很厉害,当然阿里无论是基础设施共享还是平台共享,它都很重要。
在基础设施共享IaaS中,华为、中国移动、电信和联通的优势都体现的特别明显。
基础设备再往前,服务器、芯片、交换机、光芯片、光模块,每一个领域都有特别牛的公司。
比如电信设备的一家公司中际旭创,它就在云产业服务的基础设施光模块领域里非常非常牛。
所以这里面关于技术的问题,要求还是蛮高的。
同时由于整个行业必然的发展趋势,上游的芯片基础设施的重要性也逐渐提高。
所以当云服务不断增加时,决定云服务的关键零部件、关键设备供应和关键的系统集成也变得非常重要,这是我们说理解整个电信行业,不要只是看打电话上网这样一个简单的逻辑,云服务正在变成电信行业最重要的第二、第三增长曲线。
3.4 竞争格局:谁是行业龙头、谁在成长
竞争格局的特点是行业巨头明显,但是并非没有竞争,即使三巨头之间也有激烈的竞争和业务侧重。
同时在产业上游的设备零部件元器件、中游的设备制造和服务里,竞争堪称惨烈。
比如说云服务竞争,光通信光模块的竞争,芯片的竞争,就不是一个简单的巨头垄断。
所以通信行业是一个超级巨头垄断的竞争不充分的行业,这个说法仅仅限于下游的运营商,在前端可不完全是这样。
比如云服务市场,中国竞争激烈,全球竞争更加激烈。
中国的公有云服务
阿里第一,但是第二名的华为已经紧随其后了,还有天翼(中国电信)、移动、AWS云服务,中国企业出海的时候,AWS全球的云服务云存储就有巨大的帮助,中国的云服务商在全球的能力还是没法跟亚马逊和微软相比。
专属云服务
它包括国防云、金融云、教育云、医疗云、政务云,这些有专属的保密信息的隔离和特定需求的云服务,阿里的份额很小,而电信、移动、浪潮、联通、京东占有相对大的份额。
尤其是中国电信,它在专属云服务至少在2023年上半年的统计里面具有明显的引领性,虽然传统的移动业务中国电信不如中国移动,但是在新增的云业务特别是专属云服务领域里,中国电信的实力不容忽视,它可能对中国移动都有某种程度的碾压感和威慑感。
从云服务的角度来讲,两家的侧重点和竞争性各有不同。
在通信设备领域,华为遥遥领先。但2023年全球通信规模在下降。因为全球的用户需求没有那么多,尤其是5G设备的更新,并不是很多国家的刚需,3G、4G也可以满足需求。
随着5.5G、6G研发开始逐渐有点眉目,包括美国、日本、韩国、中国这样一些电信大国也可能会适当放缓对5G设备基站的大规模更新。
如果能够在核心城市满足基本需要,两三年之后,6G的布局可能就会开始了,那个时候也许在这些领先国家的新的电信设备浪潮会有一轮更新。
所以设备更新有明显的周期性,从而导致行业竞争发生巨大的变化。
比如说3G、4G时代是美国的天下,欧洲的天下,爱立信、西门子、摩托罗拉、高通很牛,但是到了5G时代你会发现华为很牛。
光通信
中际旭创就是光模块里非常牛的公司,光通信里面全球的竞争,是比较复杂的产业结构图。
中国在芯片和组件领域里,不占优势,这是美、日的天下。
在终端设备领域里,中国具备一定的优势,华为、中兴包括烽火等等,最终的竞争焦点就是光模块。
中国在中低速模块中,性价比和市场占比非常高。
但在高速的模块里面,美日企业仍然具有巨大的优势。
因此,在中国,虽然我们市场很大,服务很全,华为也很厉害,但是在光通信的光模块领域里,中国的科技实力和竞争优势并非是全面碾压式的。
而在光通信的基础领域里,美日的优势非常明显,这是理性看待行业逻辑的一个观察视角。
中际旭创很牛,但不是整个链条通吃,它有它的局限和短板。
声明:本文数据来自网络,本文仅代表个人观点,本人不推荐任何个股。所有内容不构成投资建议,不作为买卖依据,买者自负!卖者也自负!
长按下方二维码或扫一扫添加“投资知事”微信
为你提供个性化解决方案
看清事物背后的逻辑,做你投资好帮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