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大数据产业政策支持、园区发展、产业规模等方面,福建省不断深化数字福建建设,取得显著成果。2023年,福建关键业务环节全面数字化企业占比居全国第三,数字经济增加值达2.9万亿元。近年来,福建省大数据产业相关政策法规逐步健全。2021年12月,福建省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次会议通过《福建省大数据发展条例》,在全国率先立法明确公共数据资源实行分级开发模式。《福建省公共数据资源开放开发管理办法(试行)》《福建省加快推进数据要素市场化改革实施方案》等文件,不断规范、促进公共数据资源安全有序开放和开发利用,探索构建合规有序的数据要素市场。
进入大数据东湖科技园区,颇具未来感的办公建筑高耸林立,博思软件、星网瑞捷、长威科技、思路创新等大批互联网头部、独角兽级企业,以及中国电子、阿里巴巴、微软等世界500强企业入驻,园区注册企业292家,合计注册资本超300亿元。
据了解,大数据东湖科技园定位为研发与数商总部基地,园区依托福建省大数据集团生态资源及福建大数据交易所数据资源,发挥数字中国建设平台功能,进一步激活数据要素潜能、释放数据要素价值。设在大数据东湖科技园内的福建大数据交易所在全国率先取得金融牌照,推出全国首个服务数据交易全流程的交易大厅和支撑数据交易全链路的交易平台,上架数据产品500多款,合作数商超500家,累计交易金额突破10亿元,拉动数据要素市场规模化增长超55亿元。
福建大数据交易所通过提供资产评估、登记结算、交易撮合、流通服务核心服务以及数据包、隐私计算、云资源、算法应用等数据商品,推进数据资源合规交易、有序流通高效利用。
福建是全国公共数据资源开发利用试点省份之一,专家、业者建议,在先发优势的基础上,进一步激发数据要素新动能,打造数字经济新高地。
数字中国研究院(福建)院长宋志刚建议,福建省要在数据要素方面实现领先,可充分发挥传统特色产业和区位优势,在应用场景上深挖价值和创新实践。如在发挥区位优势方面,一是可利用福建省优势突出的海洋资源和底蕴深厚的海洋文化,发展海洋大数据的差异化战略,避免与其他省市共同发展大数据的同质资源竞争挑战。二是发挥福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核心区优势,可依托中国—东盟信息港建设面向东盟的国际通信网络体系,打通福建、广西两省数字节点,构建数字海上丝绸之路东部大通道,助力国际贸易高质量发展。
业内人士分析指出,发挥数据要素的乘数效应,除了使数据要素对自身产业和实体进行赋能、降本增效以外,关键是让数据实现跨实体、跨地域、跨产业复用和融合,创造增量的倍乘效应。建议通过数据平台接入、数据托管等多种方式,推动公共数据产品、行业数据等接入福建大数据交易所,丰富场内数据产品规模,做大场内数据交易规模。
集美大学副教授李青岩提出,重点加快加强统计学、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人工智能等三个大数据相关专业的硕士生和博士生高端人才的培养。同时,进一步完善人才优惠政策,在待遇、住房、子女教育等方面,提供更多政策优惠;推动企业与科研院校深度合作,构筑产学研深度融合的创新体系。研究全省统一的大数据工程职称评价标准、评价方式,为大数据从业人员建立专门的职称评价通道,统一规范大数据专业人才评价标准,推动大数据产业实现高质量发展。
来源:福建省大数据集团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