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广 热搜: 采购方式  甲带  滤芯  气动隔膜泵  履带  减速机  减速机型号  带式称重给煤机  链式给煤机  无级变速机 

深刻理解未来产业,加快培育新质生产力

   日期:2024-04-30 17:25:20     来源:网络整理    作者:本站编辑    浏览:5    评论:0    

未来产业是由前沿技术驱动,目前处于孕育萌发阶段或产业化初期,具有显著战略性、引领性、颠覆性和不确定性的前瞻性新兴产业。当前,未来产业已成为大国博弈的竞争焦点和塑造未来世界的决定性力量。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未来产业发展,2020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在考察浙江时首次提出要培育未来产业这一重大时代命题。落实好习近平总书记对浙江的重要嘱托,超前谋划布局和培育发展未来产业,事关浙江面向未来谋划新增量塑造新优势、事关构建有浙江特色的现代化产业体系、事关两个先行区的进程,也事关大国博弈争夺新赛道新领域的浙江担当,需要前瞻谋划、科学规划、形成合力、积极推进。

未来产业的内涵与特征

从产业生命周期来看,未来产业仍处于爆发式增长前期或孕育阶段,未来发展潜力巨大,是具有全局带动和重大引领作用的产业。与未来研究时间尺度相对应,未来产业既包括当下可见的技术加速突破支持经济社会形态演变,处于爆发式增长前期的业态,如AI突破发展衍生的智能网联汽车、远程医疗、智能制造等;也包括面向未来的生产生活愿景,仍处于孕育与谋划阶段的业态,如能源互联网、卫星互联网、量子科技、基因编辑、类脑智能、深海空天等。其共同点是潜力大、全局带动和重大引领性,不同点则是面向未来的时间尺度有所不同。

从技术驱动来看,未来产业是由突破性、颠覆性技术推动的产业。根据技术成熟度曲线,在技术导入期的领域可能是未来10—15年就有望成长起来的新兴产业。近年来,信息技术、生物技术、制造技术等蓬勃兴起,是推动未来产业的重要力量。

从社会需求来看,未来产业是面向未来生产生活需求的产业。未来产业代表着人类对智能能力、生命质量、资源利用、空间拓展更具“极限突破性”的需求,而不是简单的需求升级和线性迭代。

因此,未来产业是由突破性、颠覆性前沿技术所推动,在未来较长时期能发展成熟并实现产业转化,对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支撑带动作用,但当前尚处于孕育孵化阶段的新产业,具有依托新科技、满足新需求、催生新动力、拓展新空间的显著特征,以及发展方向更加多元化智能化和绿色化、创新模式更加数字化开源化、高度不确定性趋向多样化等发展趋势。

国内外未来产业布局进展

全球主要经济体加快布局未来产业

近年来,美国、日本、德国、法国、英国等都把未来产业发展摆在十分突出的位置,努力抢占未来发展先机(见表1)。主要特点包括:聚焦智能、低碳、健康三大方向,在人工智能、量子信息、工业软件、仿生机器人、先进材料、生物技术等领域重点布局;通过加速前沿技术、新兴技术和传统产业的融合来发展未来产业;从只重视技术创新到同时兼顾研发模式与组织结构的革新,比如美国面向国家战略需求组建未来产业研究所,旨在促进从基础、应用研究到新技术产业化的创新链全流程整合,推进交叉领域创新,促进创新效率提高。

我国高度重视未来产业发展

2020年4月、5月、10月,习近平总书记多次提出明确要求,强调培育发展未来产业。2021年3月,国家“十四五”规划《纲要》提出“谋划布局一批未来产业”;同年11月,科技部、教育部确定10个未来产业科技园建设试点和1个试点培育名单。2022年10月,二十大报告强调“要加强基础研究,突出原创,鼓励自由探索”,对前沿性颠覆性未来技术的研发产业化进行了部署。2024年1月,工业和信息化部、教育部、科技部、交通运输部、文化和旅游部、国务院国资委、中国科学院等7部门联合印发《关于推动未来产业创新发展的实施意见》(工信部联科〔2024〕12号,以下简称《实施意见》),形成我国未来产业发展顶层设计。

国内省市加力抢抓未来产业机遇

据不完全统计,目前有6个省(直辖市)、16个地级市共计发布未来产业相关政策文件26个,其中18个文件于2022年集中发布。浙江、上海、北京、江苏、山西、河南等已出台省级政策;江苏、广东等省份,以下辖的主要城市为主先行探索,其中南京和深圳推出的未来产业政策较为详实、带动效应显著。主要特点有:在产业细分赛道上,依托各自优势产业,推进“现有产业未来化”和“未来技术产业化”是重中之重;在产业空间布局上,主要结合优势科技资源如一流高校、一流科研院所集中布局,探索建设先行区、先导区;在产业规模目标上,提出的产值目标均较为务实,基本在3000亿—5000亿元区间;在产业支持举措上,主要聚焦于关键技术研发突破、高层次人才和团队的引进和培育,同时倡导包容审慎监管。

总的来说,加强对科技、社会等各层面的未来研究,培育未来产业,是在全球战略竞争优势重塑、产业分工重组、经贸规则重建、治理体系重构的大背景下,我国把握未来发展主动权的关键。

解读《实施意见》,明晰顶层设计

根据工信部官方解读,《实施意见》旨在把握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机遇,加强对未来产业的前瞻谋划、政策引导,围绕制造业主战场加快发展未来产业,支撑推进新型工业化,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

从主要目标来看,《实施意见》从技术创新、产品突破、企业培育、场景开拓、产业竞争力等方面提出到2025年和2027年的发展目标。到2025年,未来产业技术创新、产业培育、安全治理等全面发展,部分领域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产业规模稳步提升。建设一批未来产业孵化器和先导区,突破百项前沿关键核心技术,形成百项标志性产品,打造百家领军企业,开拓百项典型应用场景,制定百项关键标准,培育百家专业服务机构,初步形成符合我国实际的未来产业发展模式。到2027年,未来产业综合实力显著提升,部分领域实现全球引领。关键核心技术取得重大突破,一批新技术、新产品、新业态、新模式得到普遍应用,重点产业实现规模化发展,培育一批生态主导型领军企业,构建未来产业和优势产业、新兴产业、传统产业协同联动的发展格局,形成可持续发展的长效机制,成为世界未来产业重要策源地。

从核心内容来看,《实施意见》按照“技术创新—前瞻识别—成果转化”的思路,提出了推动前沿技术产业化的具体举措。一是抓创新。面向未来制造、未来信息、未来材料、未来能源、未来空间、未来健康等6大重点方向,实施国家科技重大项目和重大科技攻关,发挥国家实验室、全国重点实验室等创新载体作用,鼓励龙头企业牵头成立创新联合体,体系化推进关键核心技术攻关。二是精识别。打造未来产业瞭望站,跟踪重点领域科技发展动向,聚焦前沿热点,利用人工智能、先进计算等技术,精准识别具备高水平技术突破、高潜能产业化前景的技术创新。三是促转化。定期发布前沿技术推广目录,高水平建设未来产业成果“线上发布大厅”,打造产品交易平台,举办成果对接展会,提供精准对接。高水平建设技术市场和科技企业孵化器,高效整合创新优势资源,推动先进科技成果落地转化。

从生态构建来看,《实施意见》强调围绕技术供给、产品打造、主体培育、丰富场景、支撑体系等方面构建未来产业发展生态。一是强化技术供给。发挥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和领军企业作用,加快前沿技术和颠覆性技术突破,打造原创技术策源地。二是打造标志性产品。突破下一代智能终端,发展适应通用智能趋势的工业终端、面向数字生活新需求的消费级终端、智能适老的医疗健康终端和具备爆发潜能的超级终端。做优信息服务产品,发展下一代操作系统,推广开源技术。做强未来高端装备,突破人形机器人、量子计算机等产品。三是壮大产业主体。引导领军企业前瞻谋划新赛道,实施中央企业未来产业启航行动计划。建设未来产业创新型中小企业孵化基地,梯度培育专精特新中小企业、高新技术企业和“小巨人”企业。依托龙头企业培育未来产业产业链,建设先进技术体系。创建未来产业先导区,推动产业特色化集聚发展。加强产学研用协作,促进大中小企业融通发展、产业链上下游协同创新的生态体系。四是丰富应用场景。围绕装备、原材料、消费品等重点领域,面向设计、生产、检测、运维等环节打造应用试验场。加快工业元宇宙、生物制造等新兴场景推广。依托载人航天、深海深地等重大工程和项目场景,加速探索未来空间方向的成果创新应用。定期遴选发布典型应用场景清单和推荐目录,通过标杆示范、供需对接等方式建设标志性场景。五是优化产业支撑体系。实施新产业标准化领航工程,统筹布局未来产业标准化发展路线,加快重点标准研制。同步构建中试能力,为关键技术验证提供试用环境,加快推进新技术向现实生产力转化。大力培育未来产业领军企业家和科学家,优化鼓励原创、宽容失败的创新创业环境。深入推进5G、算力基础设施、工业互联网、物联网、车联网、千兆光网等建设,构建高速泛在、集成互联、智能绿色、安全高效的新型数字基础设施。

从实施保障来看,《实施意见》提出四项保障措施。一是加强统筹协调。加强部际协同、央地协作,以实施意见为指南,围绕脑机接口、量子信息等专业领域制定专项政策文件,形成完备的未来产业政策体系。二是加大金融支持。带动资本投早投小投硬科技,完善金融财税支持政策,鼓励政策性银行和金融机构等加大投入,引导地方设立未来产业专项资金。三是强化安全治理。坚持包容审慎的治理理念,加强伦理规范研究,科学划定“红线”和“底线”,构建鉴别—评估—防御—治理一体化机制。四是深化国际合作。鼓励国内企业与研究机构走出去,鼓励跨国公司、国外科研机构等在我国建设前沿技术研发中心,加强与相关国际组织合作,积极贡献中国产品、中国方案和中国智慧。

来源:《信息化建设》2024年4月刊

作者:陈革 王冠

作者单位:浙江省经信厅技术创新处(人工智能处)

本文第三部分内容来自工信部《关于推动未来产业创新发展的实施意见》解读,略有删改。

-END-

 
打赏
 
更多>同类资讯
0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皖ICP备20008326号-18
Powered By DESTO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