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的本质》第六章 管理的新世界 8产业发展的逻辑 领读内容
工业化生产具有内在的暴力倾向,尤其是在追求规模化经济效应的促进下,进一步的加剧了供求背离的态势,具体的表现是产能和产量的过剩,以及周期性的经济危机。造成供求背离趋势的内在逻辑,始于
亚当斯密的“分工理论”,分工理论强调“分工”而忽略了“组织”,渐渐地人们把供应者和需求者之间的关系简化为“产品—货币交换”层面的关系,把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简化为物与物之间的关系。
在自然天道中,分工和组织是一件事情的两个方面,分工意味着供求分离,组织意味着供求一体化,这两个是同时发生的,分工之后的供求分离必须加以组织以实现供求一体化。德鲁克提出确立顾客原则,也是为了实现供求一体化,并且,顾客原则也是企业内部组织统一性的基础。
因此,产业社会的逻辑是要顺应天道,其应有的逻辑是分工与组织是对应起来的。分工和组织是一件事情的两个方面,自觉分工必须与自觉组织相辅相成。如果不能有效地进行组织,就不能无节制地持续深化分工,反之,不能有效地进行分工,就不能无节制地扩大组织规模,确保组织功能的持续强化。
互联网让人们有机会构建一个庞大的数字化人群社区,使任何一个组织者能够以很低的成本,并且不受时间和空间的影响,把志趣相投的人聚集在一起,形成虚拟社区,这也给了人们一个机会,让人们有机会从根本上改变以往的产业发展逻辑,让产业社会的逻辑回归自然天道。
这种改变需要依赖社区商务方式的理论指导,而不能依赖以往的实践经验。社区商务是在社区化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先有社区,后又商务。社区的本质特征是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体系,在社区中人们形成了共同的生活方式,以及与之对应的生活理念和生活态度,在这样的关系体系中,人们才会想到发挥自己的天赋和才干,在可预期的供求一体化关系体系中,实现个人价值最大化,在这种基础上发生的分工而不是基于人类交换意识上发生的分工,才是顺应天道的产业逻辑。
所以,只有懂得并学会如何构建一体化的消费者社区,企业才能有效地集中配置资源,在一体化的关系体系的基础上,发展出营销与创新的能力,发展出独特的供求一体化的商务关系。相应的,社区的组织者也成为了产业链的组织者,是基于消费者社区的产业链组织者,不是基于资本集团利润诉求的产业链组织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