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周二,美国财长耶伦结束了4月4日到4月9日在中国的访问。因为中美之间目前的关系,国内外都非常关注这次访问的有关话题。

耶伦虽然重申了美国不会寻求与中国“脱钩”,但在访问中,耶伦多次强调“新三样”的问题,也就是新能源汽车、光伏和锂电池。
耶伦说中国的新能源产业已经严重过剩,中国企业正在用低廉的价格倾销全球市场,这样不公平的竞争影响到了其他地区的发展,美国不会接受这样的做法。
那么,中国的新能源产业真的过剩了吗?
中美之间,接下来会不会在新能源产业摊牌,开始正面交锋?这可能会对我们带来哪些影响?
首先,我们来听听单仁牛商董事长,央视凤凰评论员单仁博士的看法。美国财长耶伦说,中国的新能源产业用低价冲击他国市场,形成了不公平竞争。假如一国的产品用低于国内市场的价格,向他国低价倾销产品,同时还享受国家特别的补贴获得利润,这确实是一种不公平的竞争。但事实上,中国的“新三样”在国际市场的销售价格,往往超过国内市场,而且没有出口补贴,完全是靠中国市场本身产业链的成本控制,技术进步带来的效率提升,产业链高度协同,加上国内市场高度内卷,从而使整个产品系列价格相对低廉。也就是说,我们是在用国内市场内卷出来的产品和成本优势进入国际市场,用相似的价格获得稳定的利润。从目前出口的新三样来说,无论美国市场,还是欧洲市场,从资源、人力成本、产业配套、产业效率、工作效率方面,已经被中国拉开了差距。中国产品的品质越来越高,性价比也越来越高,在全球市场的竞争力越来越强,这是未来大的趋势。国内市场如此内卷的结果,一定是要以更大的竞争力走进全球市场,这也是曾经西方国家进入全球市场,包括中国市场的相同路径。当年,中国市场的需求非常庞大,部分产业受到国家政策的调控,西方国家的跨国公司为了获得垄断利润,把价格定得相对较高,同样也给中国的企业留下了发展和成长的空间。耶伦老太太其实指责中国的时候,也可以反过来想一想,在其他领域,美国人是怎么做的呢?比如在芯片领域,美国各方面确认很强大,政府直接操控全球市场,不允许顶尖企业和我们往来,竭尽可能的把我们封锁、孤立起来。我们可不可以这么去说,你们的芯片产能过剩了?芯片技术太强了?全世界的芯片领域巨头都在你们这边,你们应该可以分一点给我们,帮助我们也建立自己的芯片力量?美国人的逻辑就是,我比你跑得快,那是应该的,我要是没你跑的快,你就得放慢脚步等我,最好是把自己腿打瘸。当我们今天借助于先发优势和产业链优势,在某些取得了技术和成本领先的领域,我们在进入国外市场的时候,也可以借助于汇率对价的条件,用相对高的价格去销售,获得更高的利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