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广 热搜: 采购方式  甲带  滤芯  气动隔膜泵  减速机  减速机型号  带式称重给煤机  履带  无级变速机  链式给煤机 

最新报告 | 2024绿色氢能产业发展白皮书

   日期:2024-04-20 08:16:12     来源:网络整理    作者:本站编辑    浏览:8    评论:0    

来咯来咯~今天要给大家分享的是最新发布《绿色氢能产业发展白皮书(2024)》
注:领取方式在文末哦!
主要内容概览:
1、氢能产业政策动态
2、氢能关键技术进展
3、氢能产业发展情况
4、氢能市场应用情况
5、氢能产业发展趋势展望

氢能产业政策动态

一、背景

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正加速进行,氢能成为未来全球能源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

受政治经济、气候问题、化石能源价格波动、页岩气大规模开发、新能源和新能源汽车技术突破等因素影响,全球氢能产业发展经历了几起几落,正迎来新一轮发展浪潮。

(二)国际政策

氢能领先国家相继调整氢能国家战略,大幅提高发展目标、加大支持力度

美国、日本、德国等在氢能发展方面走在世界前列,2023年全面升级国家氢能战略,扶持产业发展,竞相争夺氢能产业领先地位。

绿氢规模目标更高:美日德2030年绿氢产能目标合计高达1350万吨

财政支持力度更大:美日德已明确财政资金支持合计超过1万亿元

欧美抓紧抢占低碳氢标准,将氢气纳入碳市场、碳边境调节机制等,加快构建氢能监管体系

欧盟通过可再生能源指令(REDI)要求的两项授权法案,并提出了三种可以被计入可再生氢的情形,包括绿电额外性、时间和地理相关性等。

美国氢气分类标准相对简单,只设置了碳排放强度要求,多用于支撑财政补贴决策。碳排放强度越低,税收抵免越多

*一是直接连接新的可再生能源发电机所产生的氢气;二是在可再生能源比例超过90%的地区采用电网供电所生产的氢气;三是在低二氧化碳排放限制的地区签订可再生能源电力购买协议后采用电网供电来生产氢气。

(三)国内政策

我国氢能领域顶层设计加快完善,相关行业政策开始部署氢能发展

(部分内容)

氢能关键技术进展  

(一)制氢技术

电解水制氢技术加快迭代升级,与国际先进水平差距缩小

电解水制氢技术呈五大趋势

大型化

单槽制氢量(Nm3/h)

宽负荷

负荷调节范围

集成化

新疆库车、内蒙古纳日松2项万吨级可再生能源制氢示范项目相继投运

低能耗

额定制氢电耗(kwh/Nm3)

高电密

电流密度(A/m2@1.8V)

(二)储运技术

高压气氢储运技术持续向“大容量”升级,管道输氢、液氢、固态储运等技术研发加速

气氢储运技术向长距离、高压力、大容量发展

高压气氢储运技术持续向高压力、大容量升级

70MPa IV型储氢瓶的质量储氢密度达到6.8wt%,最高容积达到390L,相较已规模化列装的210L气瓶大幅提升。

国内厂商完成型式认证,初步具备批量化生产能力。

长距离纯氢、掺氢管道输送技术持续推进

鸟兰察布-北京“西氢东送”纯氢输送管道示范工程批复建设,全长400多公里,是我国首个纯氢长输管道项目。

中石油宁东397公里天然气管道掺氢完成100天测试,掺氢比例达到24%

管道输氢压力进一步增大,掺氢比例实现突破

国家管网通过6.3MPa氢气充装、9.45MPa管道爆破测试,掺氢比例突破30%。

低温液氢储运核心装备逐步国产化

首套10吨/天氢液化装置、首台民用液氢储运罐车下线、首个加氢站领域90MPa液氢汽化器通过试验,中国从氢液化到液氢应用的技术链条逐渐打通。

镁基固态储氢实现量产

镁基固态储气材料具各吨级工程化能力,发布镁基固态储运氢车。

(部分内容)

公众号后台回复“氢能,免费领取报告啦!

点击上方名片,来关注我们吧~

往期推荐

最新报告 | 中国储能(含动力电池)产业集群发展白皮书

报告分享 | 2024电气设备制造行业信用回顾及展望 锂价及储能锂电池产量走势

报告分享 | 2023年中国光伏行业系列研究:多晶硅研究报告

报告分享 | 2023势银氢能与燃料电池产业年度蓝皮书

最新报告 | 2024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可持续发展报告

报告分享 | 2024 年全国两会能源报告

报告分享 | 2023 年氢能产业洞察白皮书

报告分享 | 氢储能经济性分析及应用前景研究 附氢储能项目汇总

报告分享 |2023年化工行业信用回顾与2024年展望

报告分享 | 2023年光伏行业系列研究:内蒙古自治区光伏产业研究

报告分享 | 化工油气行业应用白皮书:如何借助技术推动绿气倡议

报告分享 | 2024中国绿色甲醇产业研究与前景展望

报告分享 | 电力生产行业:新能源挑战浮现,基础电源利好落地

报告分享 | 中国太阳能热发电行业蓝皮书2023

报告分享 | 2023年中国新能源行业并购活动回顾及未来展望:储能、氢能、风光

END

来源:工业和信息化部赛迪研究院
编辑:吴梦晗
责编:胡静
审核:何发
【声明】本站发布的文章来源广泛,转载作品如涉及著作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并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本站将及时处理。转载文章旨在传递信息,并不代表编辑部赞同观点和对真实性负责。其他媒体或个人转载需注明来源“新能源技术与装备”,并自负法律责任。免责声明解释、修改及更新权归“新能源技术与装备”所有。
点击原文,进入新能源官网
 
打赏
 
更多>同类资讯
0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皖ICP备20008326号-18
Powered By DESTO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