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感受家乡文化
体验纺织魅力

就在这里,等你来探寻
2024年4月17日,县一幼孩子们的研学课堂走进了永亮“棉花图纺织博物馆”,近距离的接触和了解高阳的传统织染非遗技艺。


小小的我们,内心充满了大大小小的疑问:
“布是怎么织出来的?”
“织布机长什么样子?”
“草木染是用什么染的?是用草和木头吗?”
“板蓝根真的能染出漂亮的蓝色吗?”
“草木染能染出彩虹的颜色吗?”









解说员姐姐演示织布机的使用方法



皇帝穿的衣服可真漂亮呀!

纺车是什么车
原来纺车不是交通工具,是纺线的工具,可以将棉花、麻、丝、毛等纺成纱线。布就是由各种纱线织出来的。




御题棉花图织锦画
清朝年间,直隶总督方观承将棉花种植、纺织及练染的全过程工笔绘图十六幅,每幅图后面配以说明文字,装裱成《棉花图册》,呈送乾隆皇帝御览。乾隆皇帝非常赏识,为每幅图分别题写了七言绝句诗一首,共计16首,正式定名为《御题棉花图》。



这里的《棉花图》是用丝线织出来的,真是太了不起了!
原来在很早很早的时候人们就会种棉花织布啦!

初识草木染
婆婆骄傲的告诉我们咱们高阳的草木染是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草木染的原料就是来源于大自然。






高阳草木染最具代表性的操作技艺便是蜡染和扎染。蜡染,与其他地域用黄腊作为染布中间介质的技艺不同,而是用农家自制的黄豆面,用黄豆面把待染的图案封好,再下锅染色,用草木灰做浆料,染出的布匹质感鲜明,古朴典雅。扎染则是把待染的布通过各种扎结方法扎起来,放入容器内直接染色。





我们学会了!

非遗传承我们在行动
带着满满的收获我们回到幼儿园,迫不及待的想感受一下草木染的神奇。







这场沉浸式的“非遗”活动,让一幼的孩子们,感受到了美的滋养和精神的享受,再次唤醒了孩子们内心热爱传统文化的种子。

让高阳精深的非遗文化基因在幼儿园根植,灿若星辰的非遗文脉则在孩子心中绵延!

-END-



编辑:王芳芳
终审:贾俊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