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广 热搜: 采购方式  甲带  滤芯  气动隔膜泵  减速机  减速机型号  带式称重给煤机  履带  无级变速机  链式给煤机 

海北州牦牛产业“犇”向未来

   日期:2024-04-18 22:58:52     来源:网络整理    作者:本站编辑    浏览:8    评论:0    

牦牛产业是海北州最具特色、最具潜力、最有发展前景的农牧产业之一,全州拥有可利用天然草原面积4068万亩,2023年末,牦牛存栏80.7万头,能繁母畜41.95万头,出栏牦牛22.99万头,牛肉产量2.64万吨,牛奶产量1.55万吨。

手执“牛耳朵”,推进种源保护开发

畜禽种质资源是农业的“芯片”。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农业现代化,种子是基础,必须把民族种业搞上去,实现种业科技自立自强,种源自主可控”。青海高原牦牛和环湖牦牛是海北州当家品种,祁连牦牛种质资源挖掘也已提上日程,这是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扎实做好“土特产”文章的生动实践,是“执牛耳”的大事。海北州坚持自繁和引种、本品种选育和杂交改良相结合的原则,推进牦牛本土化适应性选育,加大优质种公牛的引进推广力度,全面提高良种覆盖率,良种率达到了98%。已建成州、县、乡、村四级繁育体系,有3个牦牛种畜繁育基地,221群核心繁育群,存栏适龄母畜1.5万余头,每年提供优良种公牛1500余头,已成为省内重要的青海高原牦牛供种基地之一。

抓住“牛鼻子”,科技赋能产业发展

2011年,国家肉牛牦牛产业技术体系海北综合试验站正式挂牌,作为连接科技和养殖户的桥梁,坚持把科技兴农作为推动牦牛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路径,紧紧扭住科技创新这个“牛鼻子”。一方面,从2012年率先开展了牦牛冷季和暖季补饲试验,正式翻开了海北牦牛补饲精料的篇章;牦牛“一年一胎”高效繁育技术、牦牛僵牛促生长饲养技术研究、海北牦牛肉及副产物品质与活性物研究、牦牛健康高效养殖技术等20余项新技术得以示范推广。另一方面,不断加强牦牛疫病防控,严格落实各项防控措施,全面推进“无规定动物疫病区”的实施评估和布病净化场创建工作,降低疫病传播风险,保障牦牛产业健康发展。

壮实“牛大腿”,夯实产业基础支撑

按照“生态有机畜牧业发展区、绿色循环农牧业发展先行区、现代特色种养示范区”三个特色发展区总体布局,合理布局牦牛产业,聚资金、科技、人才、项目等要素,以现代科学技术和物质装备为支撑,集科研、生产、示范、推广等为一体,促进牦牛产业融合发展。大力推广“三增三适”为核心的全新牦牛生产技术模式和农区“增草减料”牦牛养殖模式,不断扩大“牧繁农育”的牦牛养殖规模。已培育农牧业专业合作322家、家庭农牧场407家、规模化养殖场47家,已认证注册“二品一标”牦牛产品51个,其中:有机产品26个、绿色产品19个、地理标志6个,规模养殖场、专业合作社、家庭牧场数量逐年增加。

骑上“大牛背”,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坚持“三生融合”发展理念,优化联农带农机制,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让更多农牧民骑上大牛背,共享高标准生产、高颜值生态、高品质生活。以海晏夏华、祁连亿达等龙头企业为主体,有序推进牦牛优势特色产业集群建设,健全牦牛产业利益联结机制,打造一产夯实、二产提质、三产延伸,逐步形成特色优势突出、一二三产紧密融合、链条结构合理的牦牛优势特色产业集群,推进牦牛产业高质量发展。全州现有农牧业产业化龙头企业38家,其中国家级2家。

今后,我们将以打造绿色有机农畜产品输出地引领区建设为契机,进一步促进海北牦牛产业高质量发展,叫响“祁连山下好牧场”区域公用品牌,让海北牦牛成为新时代金银滩草原的“金名片”!

来源/海北州农牧综合服务中心
图文/孔祥颖   
编辑/甘春明  责编/元旦尖措
复审/贾文加  监制/华卡才让
投稿邮箱:hbznmjbgs@163.com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立即与我们联系
 
打赏
 
更多>同类资讯
0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皖ICP备20008326号-18
Powered By DESTO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