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研究了欧美日韩等发达国家水泥需求演进的历程,在城镇化进程放缓之后,发达国家的水泥需求普遍经历了较长的调整期。结合中国城镇化速度已较峰值回落及经济结构转型升级的现状,我们认为2021-2023年以来需求的调整或有一定延续性。根据不同的城镇化进程和水泥消费强度假设,我们测算了四种情景,在中性假设下,我们预计2024-2035年中国水泥需求的年均降幅为4.7%。“十三五”期间,以错峰生产为代表的去产量模式,为调节行业供需关系,稳定水泥价格和效益,发挥了较大作用,取得了成功。但2022-2023年,去产量仍在加码,但效果却逐渐式微。随着需求进入调整期,市场供需两端变量更难提前把控、区域间互相影响逐步加大,这些都不利于行业通过去产量发挥理想的效果。我们认为供给端的调节需要新的工具,去产能亟待起步,从而更彻底有效地化解过剩矛盾。在1990年水泥需求见顶后,日本水泥需求至今已经连续回落30多年,但通过积极主动的去产能,行业的盈利得以维持相对稳定,2000年后利润率中枢较1990年代有明显提升。四方面的经验和教训我们认为值得借鉴:4.坚定去产能决心,避免出现1990年初日本水泥行业产能再度扩张的情况。在中国水泥行业去产能的机制建立之前,保生存的底线思维可能会加剧市场的竞争,控成本、保份额或成为更为优先的市场经营策略,短期对水泥价格的持续修复构成一定的阻力,水泥价格的中枢可能会进一步向部分高成本企业的现金成本下移。我们认为这将有助于推动行业加快优胜劣汰的步伐,但也将对企业的盈利带来更多挑战。尽管水泥行业的利润总额已经从2020年的1833亿元回落至2023年的338亿元,但在行业竞争可能进一步加剧的情况下,我们认为目前仍在探底阶段。我们认为提升行业集中度、利用碳排放配额的价格杠杆等方式,都有助于更好地确立中国水泥行业去产能的路径和节奏,从而带来行业供需关系再平衡更好地契机,但在这些强有力的积极信号出现之前,行业供需关系的挑战可能仍会延续。
声明:以上信息来源于网络,如有误差请自行甄别。所有观点不构成投资建议,请理性看待。如侵必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