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理.芒格教导,凡事要反过来想:如果预知会葬身何处,那么为了活着永远别去那里。
在企业研究中,此反想法也有妙用。如果把企业失败的原因都摸清并一一规避,就只剩成功的企业了。
说到这,想到套在一句流行语也十分妥帖:优秀的公司都是相似的,失败的企业各有各的不幸。那么咱们来学习学习主要有哪些导致失败的因素吧。
一、需求衰败
企业活动的最终价值在于它生产的产品或服务,如果产品没有了需求,企业也就没有了存在价值。
时代在变,需求也在变,满足需求的方式在更快的变。产品一般也会经历萌芽、爬坡、成熟、衰退的生命周期。
市场如果公司没有意识到需求、产品的变化并及时转型,只有慢慢等死,比如柯达、诺基亚坠落的例子。
又如90年代彩电行业,四川长虹是名符其实的蓝筹大牛股,但随着电视产品的变更、行业的衰退,当初的大牛股如今已无人识。
成功跨行转型的例子很少,相似业务转型的成功会多些,比如苹果、微软、美团,也说明了转型也存在不小的风险。
因此,投资必须要对需求进行跟踪研究,并避免需求衰退的行业。
二、产品竞争力弱
在当今自由市场经济环境下,资本无时不在觊觎高利润的地方,因此竞争无处不在。若企业的产品或服务没有垄断性、竞争力弱,那么企业迟早会被市场抛弃,惨遭失败。
产品竞争力弱,一般有如下三种表现:
产品质量差
质量是企业的生命线,企业应该严把质量关。
质量不过关,会导致企业慢慢的失去市场份额,最终失败。
成本比同行高
一般来说缺少规模效应,成本会高,企业要力争上规模降成本,增强竞争力。
品牌力弱
如果企业缺少品牌美誉度,会耗费公司更多的资源做营销,降低效益。
三、一味追求做大
好大喜功、追求短期利益,往往是刻在人骨子里的弱点。如果企业管理层没有克服这些弱点,往往会把做大作为第一目标,而忽略其他,导致企业陷入不利局面。
具体来说,一般表现为如下三种方式:
盲目建立过剩的产能
特别是周期性行业,行业高景气时一窝蜂盲目扩充产能,产能释放供过于求,纷纷降价甩卖,造成亏损。
疯狂兼并收购
管理层按捺不住躁动的心,以做大规模为第一目标,疯狂兼并收购,造成企业出血过多,同时消化不良无法协同效益不佳,造成亏损。
越界跨行经营
在某一领域取得成功后,自信满满,随意进入不熟悉的跨行业务,跨界经营,最终大败而归。
四、运营管理不善
企业要成功、获取高利润,除了需求和产品力之外,还必须内功扎实。
企业的内功,涉及企业日常运营的方方面面,总的来说,是具有优秀的运营管理能力。
涉及面广,投资人应重点关注如下几点:
现金流管理
现金流是企业的生命线,现金流一枯竭,立马毙命。因此,企业必须做好现金流管理。
如,中国忠旺于2021年资金链断裂,同时大量债务到期,公司被迫破产重整,投资人损失惨重。
债务管理
债务是把双刃剑,用好了增加财务杠杆可以提高企业效益;如果放任债务增长,当市场急转直下,融资困难,将会是压倒公司的大石。
比如2020年国家发布房地产行业的三道红线,2022年开始强调“房住不炒”,房地产政策收紧,经济不振,加上居民预期改变。恒大于21年6月、融创于22年5月、绿地于22年6月、碧桂园于23年8月等债务高企的内房企业纷纷被迫债务违约,面临清算重组,投资人损失惨重。
应收账款
当前商业活动中,为了获得市场份额,不够强势的企业往往需要赊账,产生应收账款。
如果应收账款过大,说明企业只赚了报表上的利润而没有现金入账,占用更多资金,同时面临违约减值风险。这也说明了企业在上下游的合作中处于弱势地位。
如,贝因美2022年应收账款达到营收的三分之一,导致高额坏账计提,企业亏损。
存货管理
企业在生产过程中,会产生原材料、在产品、成品库存,而库存会占用公司资金。如果库存周转不畅失去控制越来越大,会造成存货过期减值,企业面临亏损局面。
如,富满微于2022年计提存货跌价准备1.35亿,直接导致亏损。
又如,双汇发展在2020出现8.4亿巨额的存货跌价损失。
如果存货相对营收占比大,并且存货价格波动大、贬值快,那么企业将面临较大的存货风险。
参考文档:
《大败局》
《熄灯:傲慢、妄想和通用电气的没落》
《公司失败研究》
《各公司报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