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广 热搜: 采购方式  甲带  滤芯  气动隔膜泵  减速机型号  减速机  履带  带式称重给煤机  无级变速机  链式给煤机 

茶产业可持续发展之路,光山怎么走?

   日期:2024-04-09 21:16:14     来源:网络整理    作者:本站编辑    浏览:8    评论:0    

点击蓝字 关注我们

正值春光浪漫,光山县的茶园里,春茶吐翠,茶香弥漫。在这里,茶叶的意义远超过一项农作物——它是光山县经济活力的象征,是推动地区发展的关键产业。得益于茶产业规模的稳步增长和不断地创新探索,光山县的茶产业正在迎来一个充满前景和机遇的春天。

年来,在光山县党委和政府的精心策划与推动下,茶叶产业战略得到有效实施,茶叶的产业规模和效益均有显著提升。光山茶产业在品牌建设、国家战略融合和茶文化传播等方面稳步推进,取得了一系列出色成绩,展现出旺盛的活力和巨大的发展潜力,正逐渐成为推动地方经济多元化发展的重要力量。

规模持续扩张,科技进步促使茶产业结构健康发展。光山县的茶产业呈现出蓬勃的发展态势,茶园覆盖22个乡镇,总面积达到25万亩,年产茶量超过万吨,产值更是超过了14亿元。茶叶交易市场活跃,特别是白雀园的“大别山茶市”,作为南茶北运的关键枢纽,日交易量高达近5000公斤,年交易量超过1500万公斤。在技术进步与结构调整的推动下,光山县不仅保持了传统茶类的生产,还积极开发夏秋茶资源,提高了鲜叶利用率,减少了资源浪费。政府加大对茶叶加工企业新技术运用、基础设施建设和设备更新的扶持力度,使得茶叶机械化加工得到广泛普及。此外,无性系良种茶园面积不断扩大,光山无性系良种茶园面积已达12.25万亩,良种化率达49%,绿色、生态、高效的茶叶生产基地逐渐形成。
品牌效应初显,龙头企业带动光山茶产业繁荣。光山县的茶产业在近年来屡获殊荣,品牌建设初见成效。光山县曾荣获“中国茶叶之乡”等多项国家级和省级荣誉称号,并连续多年被评为“茶业百强县”。2022年光山县还入选“2022年度茶业科技助农示范县域”,是河南省唯一获此殊荣的县域。此外,光山拥有全国茶行业百强企业2家,国家级龙头企业2家,以及享誉全国的中国驰名茶叶品牌“蓝天茗茶”、“赛山玉莲”等,还有“紫云苏山春”、“弦国春”、“四季香”、“五岳湖”、“杏山春”、“豫信丰”、“弦居山”、“寒茗”等诸多省级知名农业品牌,优秀企业对整个茶产业发展带动效应明显。光山县160家涉茶经营主体引领316个加工厂点,注册茶叶品牌28个,SC认证24家,“三品一标”认证企业19家,机械连续化生产线24条(套),年生产加工能力23600吨,产品涵盖6大茶类,成为河南省多茶类生产的典范。
融入国家战略,光山茶助力“一带一路”“乡村振兴”。光山县茶产业积极响应国家重大战略,为“脱贫攻坚”、“乡村振兴”和“一带一路”出了积极贡献。在推动“一带一路”方面,光山“四季香”砖茶作为边销茶的代表,积极开拓海外市场,砖茶远销国际,并被国家质检总局评为“一带一路紧压茶领军品牌”。辰龙公司生产的精制珍眉绿茶每年稳定出口6000吨以上,深受国际市场欢迎。此外,在推动乡村振兴方面,光山县茶产业为当地提供了大量就业机会,全县茶产业从业人员达16万人,5万余名光山籍茶商在全国设立了4000多个销售网点,将光山茶推广至全国各地。以凉亭乡为例,全乡有近300家茶叶炒制作坊,年产能达260吨,年产值近两亿元,茶产业已成为当地居民主要的收入来源。
发力茶旅融合,推动茶文化创新发展。光山县积极推动茶文化与旅游业的深度融合,创新性地发展光山的“禅茶”文化。通过“文产特派员”制度,引入了一系列有特色的文化项目,如位于大别山山脚、净居古寺旁的“净居茶隐”项目,为光山茶文化的创新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Feel&Hear儿童音乐坊与AIMKIDS合作,在光山开展了“漫游茶世界”研学活动,从娃娃抓起,让孩子们从小接触和了解中华优秀茶文化。此外,光山县还在茶旅融合方面不断探索,引导茶企和茶商在光山开设茶馆、茶楼,挖掘和讲述本地的茶文化故事,为茶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开辟了新的道路。

探讨光山茶产业的发展问题,必须将其置身于更广阔的外部环境之中。当下,光山茶虽因优良品质呈现出了供不应求的局面,但从整体来看,中国茶叶销量价格趋缓、茶叶企业的新增注册数量开始下降,茶产业正逐步向“供过于求”的方向转变,茶叶产销失衡矛盾正在凸显。为了不局限于一隅,更全面地审视光山茶叶产业的发展前景,我们需要从宏观角度把握中国茶产业未来的三大发展趋势:

一是茶叶生产加工智能化、生态化的趋势。前者是指生产端品种优异化、栽培生态化、管理信息化、采摘机械化、出品标准化;后者则意味着茶叶加工端智能化、自动化、机械化。这一趋势背后既反映了中国人口结构调整带来的劳动力紧缺现状,也体现了名茶优品在降本增效方面的迫切需求。
二是饮茶需求年轻化、健康化的趋势。年轻人对茶叶新品的研发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年轻化、方便化、功能化、高雅化和时尚化等。今天喜茶、奈雪、茶颜悦色等新茶饮风生水起正得益于此;同时,要深刻认识到,大健康产业的蓬勃发展将为茶产业带来新的发展机遇,茶叶通过深加工所演绎和延伸的健康属性将为茶产业带来新的增长空间。
三是中国茶产品全球化国际化的趋势。随着中国综合实力的不断增强以及中国文化的对外传播,中国的饮茶习惯和茶文化将有望再次引领世界潮流,这意味着,未来将会有更多的中国茶品牌走出国门,走向国际。
基于此宏观背景和光山产业发展的内部矛盾,光山茶产业目前还存在一些问题。

首先,地块分散“管理粗放”,集群优势未显。光山部分茶园种植和更新投入不足,条块分割,缺乏标准化和机械化采摘条件,导致产量和品质不稳定。茶农分散经营,产业资源和要素未能有效集中,影响了茶产业的集群优势和品牌效应。同时,茶园更新投入大,经估算,发展一亩无性系茶园的各项费用约需5600元,加之自然灾害的风险,导致茶农更新种植的积极性不高。
其次,创新意识“薄弱不足”,人才储备短缺。茶叶产品创新少,喜欢围绕“叶子”讲故事,喜欢挖掘山头、年份,缺乏对年轻消费者需求的关注,阻碍了茶叶向年轻消费者的传播。同时,相关人才储备匮乏,2022年事业单位招录中,光山凉亭乡还专设茶学专业岗位,却因报名人数不足被核减,专业人才短缺导致茶产业市场化和品牌建设的专业研究不足。
再次,信阳毛尖“一芽独大”,影响茶叶采摘。过分追求采摘高价毛尖茶叶,导致茶农采摘习惯偏离,一年采一季,一季采全年,茶叶越采越小,季节越采越早,原料利用率越来越低,采摘制作成本越来越高,市场受众缩小,茶叶生产周期和产品市场收窄,增加了茶农的种茶风险,降低了种茶效益。
再者,品牌认知“偏重区域”,宣传有待提升。消费者偏重区域品牌“信阳毛尖”,而光山当地如“赛山玉莲”等著名商业品牌则推广不足。缺乏跨区域和跨品类的知名品牌限制了茶企的全国性发展和品牌影响力的提升。
最后,茶叶文化“缺乏挖掘”,产业融合不足。光山茶始于东周、兴于唐、盛于宋,历史悠久、底蕴深厚,但在现代化冲击下,茶道、茶俗等文化传承受阻,茶文化旅游资源未能被充分利用。茶旅融合活动缺乏吸引力,导致茶产业的多元化发展潜力未能充分释放。

正如2024年中央一号文件所强调,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和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是推动农业现代化的关键。在此政策指导下,乡村振兴战略为光山县茶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宝贵的指导和支持,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

建设标准化茶园基地,提升茶园整体品质,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借鉴如浙江安吉和广西柳州三江等茶产业发达地区的成功模式,推进生态与标准化茶园的建设进程。鼓励集中连片的开发方式,积极建设示范基地,包含万亩、千亩及百亩不同规模,以形成专业化的茶叶乡镇,提高名优茶的机械化、自动化及标准化加工水准,同时推动茶叶加工技术的现代化创新。针对茶园更新所需的大量投入和茶农的更新积极性问题,政府需发挥牵头作用,确保相关资金与政策的全面到位。

守正创新,以供给侧改革推动茶叶发展,壮大茶产业人才队伍。立足中国茶的传统文化属性,通过产业化、科技化的方式,建立基于市场和消费导向的产业逻辑。一方面加强对传统茶叶市场的挖掘与升级,另一方面则是挖掘年轻群体的需求,使光山茶产业更加时尚。此外,光山要研究茶的健康功能,推进茶精深加工,提升茶叶附加值,满足健康市场需求,促进茶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此外,光山应实施乡村振兴人才支持计划,加强乡村本土茶叶人才的培养,并有序引导城市茶叶相关专业技术人才下乡服务,完善评价激励机制和保障措施,强化农业科技人才及农村高技能人才的培养和使用。

推动产业结构调整,打破“一芽独大”僵局。坚持春茶、夏秋茶并重原则,实施高、中、低茶产品协调发展战略,鼓励企业开发多样化的新产品,如红茶、乌龙茶、紧压茶等,加快茶产品深加工步伐,提高茶叶的综合利用率。初步估算显示,在春茶采摘后,仍可机采三轮夏秋茶,预计每亩增收600至900元,光山20万亩茶园预计可增收1.2亿元至1.8亿元。因此,调整产业结构,深挖夏秋茶潜力迫在眉睫。

提高国际竞争力,推动光山茶产业的全球拓展。在“一带一路”倡议的推动下,光山的“四季香”砖茶和辰龙公司的精制珍眉绿茶已成为国际市场的佼佼者。光山应基于这些成功案例,利用已有的基础和资源,依靠“从欠发达国家向发达国家拓展,从低档茶向中高档茶拓展,从散装茶向小包装茶拓展,从传统茶向精深加工茶叶拓展”的战略,创新符合国外消费需求的新产品,以科技创新、文化传播影响消费国生活方式和饮茶方式,进一步加强品牌建设,提升光山茶在国际市场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加强知名品牌建设,打造乡土特色品牌,提升市场竞争力。增强光山茶叶的市场竞争力,加强品牌建设是关键。品牌打造,要善于“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唱歌,既要基于“信阳毛尖”这一地域品牌,也要突出光山地方特色。光山要实施茶叶品牌带动工程,提升“蓝天茗茶”、“赛山玉莲”等传统茶叶品牌的知名度和影响力,通过加强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确保传统制茶技艺得以延续。制定奖励政策,激励茶叶生产加工企业参与品牌创建和市场开拓,提升品牌的行业地位和市场影响力。致力于打造一批具有竞争力的大品牌和强品牌,推动光山茶叶走品牌化发展之路,从而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赢得更广阔的市场空间。

深入挖掘本地茶文化,推动茶旅融合发展,培育生态旅游新业态。茶叶文旅融合的根在茶文化,要深入挖掘全光山丰富的茶文化资源,如大苏山“净居寺”、赛山等历史文化,融合茶艺、茶技、茶道等饮茶文化,并依托光山丰富的人文景观资源,开展相关茶旅项目,促进传统内涵与现代需求的对接,让茶文化在时代传承中不失“本来”又能面向“未来”。光山县要积极开展各类茶事活动,如春茶开采仪式、斗茶大赛、传统手工艺茶制作,营造耳濡目染的茶文化氛围,让光山茶文化、茶历史、茶制作家喻户晓,人人皆知。在乡村振兴的大背景下,通过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实施乡村文旅深度融合工程,光山将开创以茶为基础、以文化为灵魂、以旅游为形态的融合发展新路。

随着光山县茶产业的持续演进与创新融合,一幅绚烂的繁荣画卷正缓缓铺展在我们眼前,在乡村振兴战略的有力推动下,这里的茶产业不仅将蜕变为地方经济增长的强劲引擎,更将成为传承与光大中华茶文化的一面旗帜。展望未来,光山县需继续秉承创新驱动、市场引领的发展理念,持续优化产业布局,不断提升茶叶的品质与品牌价值,使光山茶香远播四海。

(作者:范宏政)

编 辑 | 明一

审 核 | 叶俊  沙垚

监 制 | 罗仕银

总监制 | 曾 波

本稿件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往期推荐 

· 走进光山:探寻春天的第一片绿茶

· 漫话光山茶史:品光山茶韵,看岁月悠长

· 南宋小公民:儿童权益保护的历史飞跃

 
打赏
 
更多>同类资讯
0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皖ICP备20008326号-18
Powered By DESTO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