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年全国两会期间,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江苏代表团审议时强调,要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这个首要任务,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
从传统的“镐锄镰犁”到如今的“金戈铁马”,从昔日的“人畜劳作”到现今的“机器换人”……这个春天,引进智能化、数字化、绿色化的兴农科技,助力农业产业转型已成为培育农业新质生产力的重要手段,更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建设现代农业强县的必由之路。

年初,亭旁镇三门绿毫茶叶专业合作社引进了三门首套全自动炒茶、制茶流水线,18台全自动智能炒茶机不断地火热翻炒,一台茶叶上料机自动配料并智能控制着每台炒茶机的投入量。该合作社负责人胡善树表示,这条组装型茶叶流水线完全替代了传统炒制茶过程中的杀青、揉捻、烘干等工序,将原有的12个人工直接缩减到2人,每天的产出率反而从1000斤上升到6000斤。
无独有偶,浦坝港镇山场片区共同富裕茶叶产业示范基地也引进了一套扁形茶加工自动化生产线成套设备,该设备包含杀青成型线、初干茶炒制线、辉锅脱毛线、压扁磨毛线、辉锅提香线。炒茶加工自动化流水线节省加工成本40%以上,较之人工单机工效平均提高13倍,且产出茶叶的质量达到标准要求,降本增效作用突出。该示范基地合伙人郑璟信心满满地表示,这只是一条炒制绿茶的流水线,他还想再购买一条炒制白茶的流水线。

三门县浦坝港果蔬采后处理中心建筑工程占地5000多平方米,其中冷藏库1249平方米,配备了大型数字化果蔬分选机、果蔬清洗机。
数字化果蔬分选机可以根据果品的形状、大小、颜色、密度、瑕疵、糖酸度等全部或部分品质指标,对果品进行实时检测与分级;果蔬清洗机可以将果蔬净化、打蜡。两种机器的结合替代并超越人工筛选,可以降低人工成本、提高劳动生产率。处理中心的工作人员表示,市场上普通柑橘的收购价较低,但是经过筛选,糖度达到13级的柑橘可卖到10元1斤,大大提高柑橘的品牌价值,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冷库的打造,则让农户得以针对蔬果特性,采用科学、合理的贮藏保鲜技术,有效延长新鲜蔬果的贮藏期,对于调节淡旺季、保证市场供应、提高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作用显著。

三门县鑫荣现代化农事服务中心是一家对标省级4星级要求的农事服务中心,将新建烘干中心1000平方米、水稻育秧中心2100平方米、冷链库2010平方米,可为周边乡镇农户提供水稻全程机械化、数字农业、集中育苗、烘干加工、农技服务、农机维修、仓储保鲜冷链等服务。
烘干中心将配备6台烘干机、2台生物质热风炉、1套辅助进粮系统,每天可以产出粮食120吨,有力保障农忙抢收时节粮食安全。烘干机配套生物质颗粒热风炉技术,较传统以油、煤、柴等作燃料更节能环保,能耗下降40%以上,烘干成本下降30%。
育秧是制约我县水稻机械化水平提升的一块短板,不少农民更习惯于手动育秧或去外地购买秧苗,育秧中心的建立可以让农民以低成本购入秧苗。育秧中心建有控温控湿出苗暗室,配备自动化播种流水线、秧盘运送及育供秧数字化监测等设施设备,能实现工厂化、高质量、高效率播种、催芽。与传统育供秧技术相比,育秧中心所采用的机械化集成技术能使出苗更整齐,成秧率提高15%-20%,产量增加5%-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