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3日,生态环境部正式对外发布征求意见,就《企业温室气体排放核算与报告指南 水泥熟料生产》以及《企业温室气体排放核查技术指南 水泥熟料生产》两份文件,征求包括国家发展改革委在内的十七家单位的意见。
水泥行业作为大宗建材材料的主要供应者,其碳排放量占总排放量的13.5%,约12亿吨,这一数字显示出该行业在碳排放方面的显著影响。因此,将水泥行业纳入碳市场已迫在眉睫。
鉴于水泥行业的特殊性质,其减碳任务尤为艰巨。一方面,尽管水泥产量呈下降趋势,但由于基数庞大,其碳排放量在较长时间内仍将保持较高水平。另一方面,水泥行业被公认为需要高度创新技术来实现大幅度减碳的行业。因此,为实现水泥行业的可持续发展,应加快技术研发,提高行业减排效率。
水泥工厂
(左右滑动看更多)
(左右滑动看更多)
01 水泥行业碳排放核算 |
核算边界和排放源确定:确定企业核算边界,识别纳入边界的排放设施和排放源。排放报告应包括核算边界所包含的工序、所对应的地理边界、组织单元和生产过程。 数据质量控制方案编制与实施:按照各类数据测量和获取要求编制数据质量控制方案,并按照数据质量控制方案实施温室气体的测量活动。 熟料生产排放核算:收集熟料生产化石燃料燃烧排放、过程排放及消耗电力产生的排放所对应的活动数据,确定排放因子,计算各类排放源排放量。 企业层级排放核算:收集企业层级化石燃料燃烧排放、过程排放、净购入使用电力和净购入使用热力产生的排放所对应的活动数据,确定排放因子,计算各类排放源排放量。 生产数据信息获取:获取熟料产量和企业层级产品产量等生产信息和数据。 数据质量管理:明确实施温室气体数据质量管理的一般要求。 定期报告:定期报告温室气体排放数据及相关生产信息,存证必要的支撑材料。 信息公开:定期公开温室气体排放报告相关信息,接受社会监督。
(1)熟料生产核算边界为从原燃料进入生产厂区到熟料入库为止,其中:
主要生产系统包括用于熟料生产的原料预处理、生料制备、煤粉制备、熟料烧成、余热发电系统,不包括水泥粉磨及其相关原辅料预处理。
辅助生产系统包括除尘及脱硫脱硝系统、机修车间、空压机站、化验室、中控室、生产照明等,不包括替代燃料处理和协同处置系统。
不包括办公楼、食堂、浴室、绿化、车队、地磅房等附属生产系统。
不包括基建、技改等项目。
(2)企业层级核算是以水泥熟料生产为主营业务的法人或视同法人的独立核算单位为边界,核算和报告边界内所有生产设施产生的温室气体排放。生产设施范围包括主要生产系统、辅助生产系统以及直接为生产服务的附属生产系统。
2020年,中国水泥行业二氧化碳排放量约为13.7亿吨,占全国总碳排放量的13%,仅次于电力和钢铁行业。在“双碳” +“双控”政策下,水泥企业淘汰落后产能、 剥离低效资产及优化资源配置的需求迫切。2021年11月,国家出台《“十四五”工业绿色发展规划》,对水泥行业低碳发展的目标与举措进行了规划。2022年发改委发布《水泥行业节能降碳改造升级实施指南》,对水泥行业低碳发展提出了发展方向。下面我们来看看水泥行业如何实现低碳发展。
推广节能技术应用
推广大比例替代燃料技术,利用生活垃圾、固体废弃物和生物质燃料等替代煤炭,提高水泥窑协同处置生产线比例。
加强清洁能源原燃料替代
鼓励水泥企业利用自有设施、场地实施余热余压利用、替代燃料、分布式发电等,减少对化石能源及外部电力依赖。
合理降低单位水泥熟料用量
以高炉矿渣、粉煤灰等工业固体废弃物为主要原料的超细粉替代普通混合材,提高水泥粉磨过程中固废资源替代熟料比重。
合理压减水泥工厂排放
推广先进过滤材料低氮分级分区燃烧和成熟稳定高效的脱硫、脱硝、除尘技术及装备,推动水泥行业全流程、全环节超低排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