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技能人才是支撑中国制造、中国创造的重要力量,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加强新时代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的意见》中也明确指出,加强高级工以上的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对巩固和发展工人阶级先进性,增强国家核心竞争力和科技创新能力,缓解就业结构性矛盾,推动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随着汽车技术的迭代与新能源汽车技术的发展,服务素质、服务水平、服务技能等内在条件正成为汽车后市场企业选聘技能人才的主要指标。为满足市场人才需求,推进汽修行业加速转型,职业院校也发挥自身优势,积极发力,通过开设汽车运用与维修、新能源汽车运用与维修、汽车服务与营销等汽车后市场相关专业,采用科学、完善、高效的教学方法,结合产教融合的培养方式,为满足企业需求,培养符合行业发展的高技能人才。

职业教育提行业实力
由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发布的《2023中国职业教育质量年度报告》数据显示,2022年职业学校通过中高职贯通等多样招生拓宽学生成长成才通道。全国高职招生538.98万人,连续4年超过普通本科招生规模;职业本科招生规模进一步扩大,由上一年的4.14万人增加到7.63万人。学生就业质量稳步提升,就业对口度高,职业发展较好。
《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关于深化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改革的意见》《职业教育产教融合赋能提升行动实施方案(2023-2025年)》等一系列法规、政策的出台与修订,进一步明确了职业教育的重要性。我国职业教育已牢牢抓住大改革、大发展的历史机遇期,走上了固根基、补短板、扬优势的快速发展之路,职业教育面貌发生了格局性变化。天津滨海汽车工程职业学院院长赵春田说道:“汽车保有量的增加、新能源汽车的普及、智能化信息技术的应用等都对汽车维修行业的技能人才提出了进一步要求,这对于开设汽车专业的职业院校来说,是非常具有挑战的,但也是一个很好的发展机遇。作为职业院校,应认清行业趋势、拥抱新技术、开设对应专业和课程,为行业发展提供人才支撑。”
职业教育一方面给学生提供了服务社会的能力,为他们指明了就业方向,另一方面也给企业提供了技术人才。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基本建成“中职-高职专科-职业本科”一体化的职业学校体系,在现代制造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等领域,一线新增从业人员70%以上来自职业院校。他们将先进技术和设备转化为现实生产力,为中国产业链、供应链保持强大韧性、行稳致远提供了基础性保障和有生力量。
职业教育是国民教育体系和人力资源开发的重要组成部分,肩负着培养多样化人才、传承技术技能、促进就业创业的重要职责。作为汽车维修相关的职业教育提供方,除了要教授学生技术技能外,也需要注重工匠精神、劳模精神等综合素质的培养,更需要为学生做好学校与企业的衔接。中国汽车维修行业协会常务副秘书长底彦彬提出:“维修技能人才短缺,特别是新能源汽车人才短缺问题已经成为阻碍汽车维修行业发展的瓶颈问题,我们可通过技能竞赛、技能水平评价、技术培训和职业教育多管齐下的工作措施,努力解决这一问题。要稳步推进以协会团体标准为依据的新能源汽车维修岗位技能评定工作,争取在主要省份建立考试基地,培训一批合格的考评员队伍,授权一批合格的培训机构,与各地协会加强合作,加快开发行业技能人才资源。”

产教融合促行业发展
2011年,教育部等9部门联合印发《关于加快发展面向农村的职业教育的意见》中第一次提出“产教深度合作”的概念。2017年国务院办公厅发布的《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产教融合的若干意见》中明确提出“深化产教融合,促进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有机衔接,是当前推进人力资源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迫切要求,对新形势下全面提高教育质量、扩大就业创业、推进经济转型升级、培育经济发展新动能具有重要意义。”
产教融合作为我国教育、科技、人才相互连接和相互促进的有效形式,是我国实施职业教育改革的国家战略,是实现教育链、产业链、供应链、人才链与价值链有机衔接的重要举措。依托职业教育,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是培养高素质汽车维修技术人才的重要途径。天津滨海汽车工程职业学院作为一所聚焦汽车职业教育的民办高职院校,创建于2017 年,自成立之初便致力于汽车全产业链条的研究和分析,深入掌握汽车企业的发展状况、业务模式和人才需求方向,并制定与之相适应的人才培养路径。学院以“入学即入职,毕业即精英”为培养目标,构建起深度产教融合、学生定向定岗的发展模式。
用市场化思维办专业是天汽职院的最大办学特色。根据新技术和产业变革需要,天津滨海汽车工程职业学院聘请职业教育专家和行业企业专家,推进双师带教体系,实现教学做一体化,让更多的学生成长为勇于开拓创新的复合型新技能人才。在持续的探索实践中,天津滨海汽车工程职业学院将现代企业的全面质量管理理念引入教育教学过程,形成了以学生为中心的 “五位一体”的人才培养体系。全面质量管理理念中的人(人员)、机(设备)、料(材料)、法(方法)、环(环境)是5个影响“产品”质量的主要因素,以人才培养质量为管理目标,以教师团队、教学设备、培养方案、教学运行、教学环境为管理对象,不断优化五要素的自身内容与协同程度,实现对人才培养质量的精准把控,是“五位一体”育人体系的主要结构框架。
产教融合除了提升职业院校教学能力外,更是对企业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深圳市美施联科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任钢对产教融合给出了积极的评价:“通过产教融合这种培养模式,我们和学校可以共享教学和设备设施,学生毕业进入公司后能立即熟练操控专业设施,全面掌握产品知识和技术,能够快速融入公司文化,大幅减少培训和磨合的时间,此外通过产教融合培养模式,我们可以很精准地招聘到符合我们需求的高素质、高能力的优秀毕业生,为我们公司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产教融合实现了职业院校与企业的共赢、共生,但其发展也离不开行业协会的助力,中国汽车保修设备行业协会产教融合专业委员会自成立之初,就以组织、协调、服务为发展宗旨,以推动行业技术研究和创新、提升行业技术水平为己任,团结并组织行业内企业、相关职业院校、相关科研院所等单位共同实施产教融合发展战略,为交通运输行业实现高质量发展、促进汽车保修设备行业发展做出贡献。中国汽车保修设备行业协会产教融合专业委员会也希望利用数字化平台进一步推进产教融合发展。中国汽车保修设备行业协会产教融合专业委员会苗志青主任提出:“产教融合天然的跨界性,决定了产教融合需要平台化发展。中国汽车保修设备行业协会产教融合专业委员会计划利用专委会的优势,依托中国汽车保修设备行业协会的工作平台,创建一个能够从计算机端、手机端上网的数智化平台。这个平台将把交通运输管理部门、相关企业、各类交通职业技术院校、相关技术人员,以及相关培训课件、无纸化考试等内容进行相互链接。以期通过产教融合数智化平台,打造交通运输行业创新生态体系,构建产教融合核心数据网络。”

技能大赛推动行业进步
产教融合最具代表的体现就是职业院校紧紧跟随先进制造业发展的步伐,与企业密切合作,通过调整相关专业及课程设置,向信息化、数字化方向深入,培养出更符合产业发展方向的高技能人才。随着技能人才体系与新产业、新技术、新业态同步发展和紧密衔接,这就需要大量以知行兼具、一专多能、创新创造为基本特征的新型技能人才。
为促进职业教育健康有序发展,提高职业教育知名度和吸引力,改变我国现阶段职业教育落后现状,提升职业教育的社会地位,通过举办全国职业技能大赛,向广大技能人才提供展示技能、切磋技艺的平台,促进形成技能就业、技能成才、技能报国的时代新风。
在2024 AMR中国国际汽保汽配展期间,由中国汽车保修设备行业协会指导,中国汽车保修设备行业协会产教融合专业委员会、四川省道路运输协会、广东省道路运输协会等多家单位联合发起,山东省汽车保修设备行业协会、法兰克福展览(上海) 有限公司、全工职教(北京)科技有限公司联合承办的2024年全国行业职业技能决赛也将开启,来自全国各地的优秀选手经激烈角逐,最终将有40名选手亮相决赛现场。
山东省汽车保修设备行业协会会长侯念湖对本次决赛的赛项设置给出了极高的评价:“本次大赛设置了新能源汽车维修工、汽车漆面精修两个赛项,大赛除了面向交通运输行业从业人员外,还面向职业院校的老师和学生。本次决赛我们打破了职工组、教师组、学生组的组别分类,让所有选手同平台竞技,比赛过程同要求、同标准,希望各位选手可以放开手脚,展技能、秀才艺,期待通过本次大赛可以推动全国各地职业教育的发展。”
2024 年全国行业职业技能大赛将推动职业院校、企业在新能源汽车维修、汽车漆面精修等方面的人才技能提升。以赛促学、以赛促训、以赛促评,职业技能竞赛作为一种重要的高技能人才培养模式,在弘扬劳模精神、完善人才架构、提升企业实力等方面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