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陵川坚持把改革作为乡村发展的强劲引擎,激活要素资源,深化产品供给,丰富产品业态,推进乡村产业由传统种养向一二三产业融合转型,切实做实乡村产业兴旺这篇大文章。
一是聚焦关键要素求突破。围绕“人钱地”关键要素,积极破解产业发展瓶颈制约。地的问题上,依据晋城市“黄金27条政策”等文件精神,制定了《陵川县关于盘活农村集体土地资源的实施细则(试行)》等12个配套性文件,逐渐由试点向全县推进,积极稳妥推进“四块地”改革。全县所有村成立了股份合作社,7.23万份股权证全部发放到位。采取出租、入股等方式,盘活农村承包地12.19万亩、闲置宅基地和农房1006处259亩、集体建设用地1928亩、林地21.4万亩,为乡村产业的发展提供了“标准地”。钱的问题上,成立了县田园农投公司,整合涉农资金集中投入乡村发展,吸引山西耕读苑生态旅游公司、山西福民山庄旅游公司等社会资本投资乡村建设,出台了特色种植补贴、“农家乐”融资贷款等政策,形成了多元化投入机制。人的问题上,依托县创业孵化基地开展高素质农民培训和“种养加”技能提升轮训,培育市级以上龙头企业17家,发展农民合作社1200余家,规模经营户135家,全县农产品加工销售收入达到11亿元。




二是突出绿色特色提质效。深入实施农业“特”“优”战略,走质量兴农、绿色兴农和品牌强农之路。有机旱作农业,通过有机封闭示范、病虫绿色防控等,全县发展以谷子、马铃薯为主的优质杂粮5万余亩,旱地和设施蔬菜1.8万亩,“三品一标”认证基地面积占全县种植面积三分之一以上,“喜禾金”小米通过“圳品”认证,市场供不应求。道地中药材产业,全县人工种植及野生抚育中药材达到39.3万亩,获得了“陵川连翘”“陵川党参”获得国家地理标志认证,年中药材产量达到1.5万吨。县域内平城镇成功申报了国家级中药材产业强镇、六泉乡被评为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镇。规模健康养殖业,全县建成规模养殖场99家,以猪、鸡、羊为主的畜禽饲养总量达到380万头(只),中蜂养殖近1万箱。绿色林产品,发展以核桃为主的干果经济林5.48万亩,优质水果7000亩,香菇、平菇等食用菌大棚533栋,鲜切花157亩,年产核桃1100吨、水果2000吨、食用菌2500吨、鲜切花628万支。药茶产业,紧抓打造“山西药茶”区域品牌契机,培育了“晋之翘”连翘茶、“百草盛”紫苏茶等品牌,全县药茶产量达到107吨,产值3402万元,全县绿色、优质农产品供给力和产业发展质效有效提升。




三是围绕多业融合促转型。紧抓全省培育“康养山西、夏养山西”特色品牌、全市“三带一工程”为契机,按照“康养+”主题定位,以太行一号旅游公路为依托,有重点、分层次地推进了康养特色村建设,打造太行一号乡村振兴示范带。沿线完成以中药材、旱地蔬菜为主的特色种植1万亩,培育了秦家庄现代农业循环产业园、杨寨中药材产业园等特优产业示范点,建成了浙水村太行梯田、汲好水生态村落等特色主题公园,丈河、浙水、松庙等一批康养特色村已投入正常运营,马圈、高老庄、横水等村正在加快建设,太行一号旅游公路正成为省内外游客争先“打卡”热地,使沿线7乡镇、51个村庄、3万多人受益,带动全县形成“农家乐”接待600余家、住宿2.3万人的规模,为乡村产业发展开辟了新路径。
编 辑:周 伟
审 核:秦晓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