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广 热搜: 采购方式  甲带  滤芯  气动隔膜泵  减速机  减速机型号  带式称重给煤机  履带  无级变速机  链式给煤机 

垫资,设计行业的毒瘤

   日期:2024-03-21 08:32:43     来源:网络整理    作者:本站编辑    浏览:10    评论:0    
甲方:你们公司有多大规模?
乙方(设计公司):我们现在有差不多100名优秀建筑师。
甲方:不到100人?没达到我们集团公司要求的供应商入库标准。我们的标准是100人以上。
乙方:我们前两年还有200多人,近两年因为市场不太好,适当优化了规模,但核心技术人员没有流失,所以技术和质量完全有保障,甚至更好了,完全能达到贵司的要求。
甲方:但是100人以上是集团的硬性标准,我也没办法。

看上面这段对话,似乎只是供应商规模的问题,但背后的潜台词可能是你没想到的。甲方之所以要求乙方达到一定规模,可能是在考量供应商的垫资能力。
垫资,在设计行业和建设领域是一个长久以来的隐患。
垫资——行业潜规则
几年前,上海的一位资深项目管理专家跟我说,他亲手管理的项目,造价可以节省50%,但有一个条件,甲方资金充裕,及时付款,不需要供应商垫资。他说工程管理上之所以有那么多供应商、分包商,相当大的原因就是为了找更多的人来垫资。
几年前,还碰上一位做照明工程的小老板。他用5年时间,把公司从500万产值做到5000万。但他说手上并没有多少现钱,因为大多数项目都要垫资。为了扩大规模,他把挣来的钱都垫进了新项目。结果账面上的利润实际上都在甲方那里。甲方要是不给钱的话,他这些年就白打工了。

更悲催的是,一些设计公司为了做EPC,从银行贷款去为EPC项目垫资。甲方不给钱,但银行的利息要照付。本来项目还有点利润,结果活生生地被银行的利息拖没了,实实在在充当了一把冤大头。前些年曾风光一时的某园林上市公司大概就是被这样的PPP项目拖垮了吧。
垫资——最佳的融资手段

上面是ADU的产业链模型。其中,B3是B to C业务,B1、B2是B3 的供应商,是B to B业务。
在增量时代,迅速扩大产能是经济增长的驱动力。B3为了迅速扩大产能,有一块钱想办十块钱的事,就要求它的供应商B2垫资,或者拉长账期。B2也会以同样的条件要求B1。因此,B1、B2、B3之间不仅是业务合作,也是一种资本合作。不仅如此,B1还让C为它垫资。比如房产的期房销售实际上也是一种垫(融)资行为。于是,众望所归的B3在供应商和消费者的垫资支持下,成了商界翘楚。这个套路在增量时代,尤其是资金周转快的时候是能玩得转的,大家都能分一杯羹。
一旦行情逆转,B3没钱了,C端的垫资变成了“交保楼”问题,B3欠银行和金融机构的钱变成了“爆雷”。最惨的是垫资的供应商。虽然有供应商找甲方打官司的,但很少听说甲方因此“爆雷”的。没想到,最佳手段融资是垫资。
设计公司该怎么办?
传统设计公司处于产业链的末端,也就是B1的地位,几乎没有什么供应商,也就无法转嫁垫资的风险。为避免中间商赚差价,降低经营风险,设计公司尽可能与B3甲方直接签合同,但还是无法规避垫资的风险。
顺便说一句,设计公司对为数不多的供应商压榨起来似乎也毫不留情。有家设计公司这两年现金流紧张,欠效果图公司几十万的款,设计公司提出打折结账,条件是打三折马上付款,打五折要再等几个月。那家效果图公司一开始不同意这条件,但第二天就屈服了,同意三折。

20年前我在CCDI工作的时候,当时CCDI与ARUP合作“水立方”的设计。在签订商务合同时,ARUP一度坚持与CCDI签设计分包合同,也就是把自己放在B1的位置,让CCDI当B2。我想,在他们的商业字典中,或许没有“垫资”这个词。
设计公司是轻资产型的,垫资的形式也五花八门。不合理的合同条款、操作中延迟付款、开商票等等,都是垫资行为。本质上,任何“干活不及时给钱”都是垫资。
我们希望建设领域的营商环境能健康起来,杜绝垫资现象。但这不是一朝一夕的事。设计公司能做的,也是必须要做的,首先是不主动垫资,避免自杀;其次要规避劣质甲方,宁缺毋滥,避免他杀。
还有一条路,就是改变传统的B1角色,向前进,尝试B2、B3的角色,开发相应的产品。我在去年10月的文章《市场衰退,又没资本躺平,如何往前走?》中写到了这一点,并在之后11、12月的产品研学中,带大家参观了北京、上海、东莞的三个设计公司出品的B2、B3项目。美国建筑师艾伦・拉皮迪斯在《建筑师的生活:一切源自设计》中写到,当他凭借酒店行业的丰富经验,从设计师转变成酒店建设者和股东后,才终于摆脱了财务上捉襟见肘的处境。
可能会有人说,B2、B3需要资金,设计公司哪有钱呢?

设计公司试水B2、B3,应该从细胞级产品入手,更需要的是智力,而不是资本。再说,前面的案例中,有设计公司找银行贷款去垫资,何不用这笔钱自己去做B3的产品呢?

本文为陈阳老师原创文章,
转发请注明作者、出处,并来信告知,谢谢!
以上图片部分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删除)
陈阳
ADU首席顾问
8年房地产行业、12年建筑设计行业、16年管理咨询工作经验
R计划报名通道

长按二维码添加周老师微信进行企业咨询与报名
企业咨询与课程报名:
微信 /手机 182 2117 7299
 
打赏
 
更多>同类资讯
0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皖ICP备20008326号-18
Powered By DESTO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