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广 热搜: 采购方式  甲带  滤芯  气动隔膜泵  减速机  减速机型号  带式称重给煤机  履带  无级变速机  链式给煤机 

驶向2030!全球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格局与趋势展望!

   日期:2024-03-19 09:07:53     来源:网络整理    作者:本站编辑    浏览:12    评论:0    

回顾过去十年,全球新能源汽车行业无论是在市场格局、消费者偏好,还是在技术路线、供应链体系方面,都经历了前所未有的重大变革。全球新能源乘用车销量在过去四年以超60%的年均复合增长率快速增长,伴随新能源造车新势力的快速崛起,更多新型供应链玩家也纷纷入局,共同为全球新能源汽车的迅猛发展谱写新篇章。

这百年一遇的大变革在中国体现得尤为明显。2023年,中国新能源乘用车销量占到全球销量的58%,且中国品牌销量占中国乘用车市场的83%、中国高端乘用车市场的55%,进一步体现了中国汽车业在全球汽车行业的历史性变革中做出的卓著贡献。

2023年全球新能源汽车产业在市场规模、技术发展、基础设施建设和竞争格局等方面都发生了一系列变化,主要呈现出以下四个方面的特点:

1.市场规模日益增长,区域化市场特征明显:

全球新能源乘用车销量保持较高增长趋势,渗透率提升空间广阔。基于当地市场消费者需求、基础设施配套建设等条件,不同区域发展各不相同。

2.技术创新提速提质:

在电池技术、驱动技术、自动驾驶等方面,新能源汽车产业取得了显著的进步。电池的能量密度不断提高,固态电池、钠离子电池等新技术路线日益成熟,充电速度提升,续航里程增加,推动新能源汽车的实用性得到了显著提升。同时,自动驾驶和智能座舱的技术迭代也使得新能源汽车在智能化方面取得了重要突破。

3.基础设施建设加速:

随着新能源汽车市场规模的扩大,各国政府和企业纷纷加大基础设施投入,扩建补能网络,优化补能布局。同时,补能技术不断创新,支持800V快充功能的车型越来越多,新能源汽车使用便利性显著提高。

4.竞争格局多元化:

新能源汽车市场的竞争格局日益多元化。传统车企通过加大研发投入,推出了一系列新能源汽车产品,而新兴科技公司也通过技术创新和模式创新深入布局汽车行业,新能源汽车产业的“跨界”特点日益明显,形成了多元化的竞争格局。

展望2030年,我们围绕全球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格局总结了以下八大核心观点:


1.2030年全球乘用车市场新能源渗透率将达50%:

全球新能源汽车正值高速增长阶段,到2030年,全球乘用车市场规模预计将超过8千万台,其中新能源汽车将接近4千万台,新能源渗透率达50%左右。尽管全球新能源汽车的整体渗透率涨势迅猛,区域发展的差异化将愈发明显。

2.中国消费者对全球新能源汽车消费的影响力与日俱增:

在技术的驱动和引领下,2030年的中国消费者在把智能化功能视为寻常配置的同时,将更重视基于智能化能力的个性化场景;同时,随着智能化功能在海外市场逐渐普及,当前重点关注动力总成功能的欧美消费者有望像中国消费者一样,大幅提升对智能化功能的需求与支付意愿。

3.技术迭代推动新能源汽车普及进入快车道:

在电动化方面,得益于动力电池的技术迭代、工艺改进、产能规模提升和原材料价格稳定等因素的驱动,到2030年,全球锂电池成本预计将降低25%左右,逼近“油电同价”,且下一代电池技术创新的固态电池有望产业化,进一步促进新能源汽车普及;而在智能化技术方面,智能驾驶和生成式Al等技术的大规模应用与迭代,有望促使各类高阶智能化功能及配置从25万元人民币左右价格段下探到15万元人民币左右的车型,让更多消费者得以在其全生命周期旅程享受更高阶的智能化功能。

4.“新汽车”产品功能将发生五大转变:

“软件定义汽车”成为行业趋势,未来的新能源汽车将在生成式Al等领先技术的支持下,在时间和空间维度上实现五大核心功能的转变,成为更智能的工作生活助手、最懂驾乘人员的智能化和情感化伙伴、由“人驾”转向“智驾”的安全座舱、以消费者应用场景为导向的移动空间,以及新型能源网络的重要参与节点。

5.全球汽车供应链将发生“两个变化”和“一个不变”:

汽车供应链将从“全球标准化”转向“区域差异化”,以满足本土消费者需求,并从欧美推动创新发展为中国和欧美创新并驾齐驱;但与此同时,没有国家能够在整车相关供应链上实现完全的自给自足,跨国供应链仍将持续存在,并助力全球汽车产业的健康发展。

6.2030年全球销量前十大车企中,中国车企有望占据多个席位:

源自中国的新能源车企正在重塑全球汽车工业格局,2030年,中国车企有望在全球销量前十大车企中占据多个席位。其核心驱动力之一是创新速度:尤其在竞争激烈的中国,领先新能源车企将在当前业已领先的基础上继续迭代二至三代产品。

7.行业成熟度加速提升,未来中国销量前十车企市场份额有望突破90%:

随着中国汽车工业的成熟,车市淘汰赛进程也将加快,中国车市有望像成熟汽车工业市场的发展轨迹一样,逐步向头部企业集中,前十名市场份额有望突破90%;与此同时,未来3~5年中国车市将出现更多兼并购和深度合作,以通过规模效益的提升带动车企盈利性的改善。

8.五大能力定义四类车企成功范式:

中国乃至全球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正处于一个十字路口,仍面临诸多不确定性与潜在风险,例如中长期盈利性挑战、燃油车资产的加速转移和贬值、燃油车及后市场劳动力的再就业、地缘政治对竞争格局的影响、贸易壁垒等。车企更应居安思危、戒骄戒躁,围绕五大能力建立“护城河”,包括核心软硬件技术创新、成本的极致把控、跨生态平台运营、精准把握消费者需求、高效的体系化组织。

放眼未来,车企应沿着四种成功车企类型探索适合自己的路径,即前沿技术创新者、成本极致把控者、生态平台运营者、细分赛道引领者,并通过三类不同的方式高效地搭建所需核心能力:一是通过自研自建实现对成本和核心技术的极致把控;二是通过创新型战略合作或合资关系实现能力的全球化合作与分工;三是通过兼并购实现能力的快速补缺。

 
打赏
 
更多>同类资讯
0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皖ICP备20008326号-18
Powered By DESTO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