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山东省邹城市,一个关于特色农业的发展故事正在悄然上演,这个故事的主角是白龙庄村。这个小村庄通过发展大棚种植业,特别是草莓和西瓜产业,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白龙庄村的成功经验,不仅是当地乡村振兴的一个缩影,更是值得全国乡村经济发展借鉴的典范。
首先,值得注意的是,白龙庄村的特色农业发展并非一蹴而就。这是一个经过多年探索和摸索的过程。在城前镇尚河管区党总支的积极支持下,村两委成员曾多次前往其他地区进行考察学习,并通过集中研讨的方式,最终确定了发展大棚种植业的方向。这种由政府引导、村民参与的模式,为乡村振兴提供了有力的支持和保障。
其次,白龙庄村的成功经验值得我们深入探讨。他们采取了“党支部+合作社+农户”的运作模式,充分发挥了各方的优势,实现了资源的整合和互补。党支部在政策引导和组织协调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合作社为农户提供了技术支持和市场保障,而农户则通过参与生产和经营,分享了产业发展的成果。这种多方参与、利益共享的合作模式,不仅有效提高了农产品的质量和产量,也增加了农民的收入,促进了当地经济的发展。
白龙庄村的发展模式在其他地区也有所复制。许多村庄通过发展特色产业,实现了增收致富的目标。例如,香城镇瓦石沟村通过党支部领办合作社,实施了规模化、机械化红薯种植项目,取得了显著成效。峄山镇的鲈鱼养殖项目、中心店的草莓种植、看庄的土豆种植等项目也都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这些成功经验的复制和推广,为乡村振兴提供了可借鉴的范例,为农村经济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邹城市政府在推动特色农业产业高质量发展方面取得了显著成就。他们以“工业思维”抓农业,加大对农产品加工企业的扶持力度,推动现代农业产业园的建设。通过新增规上农产品加工企业、绿色食品认证和省级以上农产品知名企业品牌的建设,邹城市的现代农业产业园蓬勃发展,为当地农民增加了收入,提升了乡村经济的发展水平。
白龙庄村的成功经验是对特色农业发展的一次有益尝试,也是对乡村振兴战略的有力支持。在未来的发展中,我们应该继续借鉴和总结这些成功经验,不断探索适合本地区实际情况的发展路径,为实现乡村振兴目标贡献我们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