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时间:2024年3月26-28日
会议地点:石家庄国源朗怡酒店(26日全天报到)
扫描二维码下载报名回执
新质生产力是由技术革命性突破、生产要素创新性配置、产业深度转型升级而催生的先进生产力,它以劳动者、劳动资料、劳动对象及其优化组合的质变为基本内涵,以全要素生产率提升为核心标志。
成立于2004年,坚守“与行业共成长”理念20年的中国砂浆网为应对2024的行业洗牌,针对企业新定位、销售新模式、经验新思路、产品新方向推出“四化”赋能行动,即两极化、数字化、链条化、低碳化的具体落地方案。为此定于2024年3月26-28日在石家庄举办2024全国砂浆绿色高质量发展论坛及展览会暨第63期建材行业砂浆检验职业技能培训,通过技术创新、产品研发、应用拓展、商务融合的主题对接,为企业实现顺利转型、迈向可持续发展提供帮助。
赫达是一家国际化纤维素醚生产企业,同时也是一家打通纤维素醚上下游产业链,贯通植物肉、植物胶囊等领域的生态复合型集团公司。集团拥有纤维素醚事业部、赫尔希胶囊事业部、化工设备事业部、福川化工事业部4大事业部;业务涵盖中高端纤维素醚、植物胶囊、植物肉、化工设备、原乙酸三甲酯和双丙酮丙烯酰胺等产品范围,服务领域涉及建筑建材、医药食品、能源开采、日化洗涤、造纸纺织、绿色能源等行业。
创造价值 助力客户
诚邀各位行业同仁莅临参会,共同探讨行业新发展,不见不散!
一、主题:四化引领 组链共生 绿色发展
二、时间地点:2024年3月26-28日·石家庄国源朗怡酒店(26日全天报到)
国源朗怡酒店交通路线
自驾:导航至河北省石家庄市鹿泉区上庄大街288号——国源朗怡酒店。

三、会议议题:
一)、政策导航
1、国家和省绿色低碳发展状况、政策和规划;
2、绿色低碳建材的理论和实践;
3、绿色低碳发展政策解析及技术路线;
4、数字化对建材行业的发展的影响及应用;
5、城市修缮发展趋势;
6、相关企业工程案例剖析与高性能产品展示。
二)、 技术分享:
1、非晶质超活性胶凝材料在特种砂浆中的应用
2、回收风电叶片复合材料对瓷砖胶柔韧性的影响
3、搅拌气压对水泥基材料微观结构与性能的影响
4、砂浆耐久性能的影响研究
5、双碳及ESG赋能石膏建材的可持续发展
6、一种速硬抗裂厚层水泥基自流平砂浆干混料及其制备方法、浆料及浇筑方法
7、不同原材料对抹灰石膏性能的影响
8、高性能绿色低碳早强掺合料的制备技术与应用研究
9、超高性能混凝土的应用探索
10、石膏砂浆在实际生产和应用中的痛点及难点深度剖析
11、水泥基自流平胶凝材料及添加剂应用理论与实践
12、轻质抹灰石膏内墙体系技术研发解析
13、新经济形势下的资源平台深度创新发展的几点思考
14、家装腻子的应用心得及破局方案
15、瓷砖胶、瓷砖背胶检测中常见问题分析
16、超低能耗零碳技术在建筑中的应用
17、绿色环保建筑材料-虹石解决方案
18、新一代石膏缓凝剂的应用
19、有机硅憎水剂对砂浆防水性能的影响
20、流动性砂浆体系的性能优化
21、对接项目材料打包——出口创汇平台的优势
22、砂浆质量检验技术解析
23、原材料对砂浆性能的影响及配合比设计
24、砂浆生产过程中的问题及其解决方案
25、干混砂浆生产线选型与技术
26、干混砂浆系列产品的生产与应用技术实战分享
27、市售几种缓凝剂对建筑石膏粉的影响
28、数字化推动砂浆的高质量可持续发展
29、缓凝剂的作用机理、研发及应用
30、干混砂浆产品生产与研发思路及实验室管理
31、干粉砂浆常见问题分析及解决方案
32、砂浆原材料的性能、应用和常见问题解析
33、GB/T 28627-2023《抹灰石膏》最新国标解读
34、Hpmc 在砂浆中应用及常见问题解析
35、聚羧酸减水剂的应用研究
四、会议安排:
3月26日(周二)全天报到,3月27-28日会议。
五、展示展位:
提供会议现场展示及实操演示。
六、参加对象:
各施工单位、砂浆企业、监理单位、检测人员、技术负责人、试验室主任、试验员;
七、建材行业职业技能鉴定:
考核合格颁发国家通用的建材行业职业技能证书,全网查询,全国通用,可办理资质和备案。
1、需参加职业技能鉴定考核取证学员请按照下列要求提交资料:
(1)身份证复印件一份及电子版文件;
(2)《建材行业职业技能鉴定申报表》;
(3) 2 张 1 寸白底免冠照片 2 张及电子版文件;
2、申报条件
(1)中级申报要求:
1)累积从事本职业或相关职业工作 3 年(含)以上。
2)取得本职业或相关职业初级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后,累计从事本职业或相关职业工作3 年(含)以上。
(2)高级申报要求:
1)取得本职业或相关职业中级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后,累计从事本职业或相关职业工作3 年(含)以上。
2)取得经评估论证、以中级技能为培养目标的中等及以上职业学校本专业或相关专业毕业证书,或取得技工学校本专业或相关专业毕业证书,累计从事本职业或相关职业工作 6年(含)以上。
3)取得经评估论证、以高级技能为培养目标的高等及以上职业院校本专业或相关专业毕业证书,或取得高级技工学校、技师学院(高级工)毕业证书,累计从事本职业或相关职业工作 3 年(含)以上。4)取得本科及以上本专业或相关专业毕业证书,或取得技师学院预备技师毕业证。(含尚未取得毕业证书的在校应届毕业生)。
八、会务组联系方式:
宋婕 13466665302 (同微信)
闫佳 15011246565(同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