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以来,广西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广西“五个更大”重要要求、视察广西“4·27”重要讲话和对广西工作系列重要指示精神,用好国家发展银发经济和康养产业政策,发挥山清水秀和长寿资源优势,以“旅居养老工程”为抓手,全面推进示范引领、精品提升、宣传推介、品牌打造,推动旅居养老产业化、特色化、品牌化。加强城市小区居家社区养老配套设施建设,组织开展旅居养老服务质量提升专项行动,在全国率先出台《旅居养老服务规范》地方标准,提高旅居养老服务质量。南宁、柳州、桂林、北海、防城港、钦州等城市改造提升一批适老定居、旅居型养老社区。将旅居养老示范基地纳入自治区评比表彰项目,每年培育20家以上旅居养老示范基地。上林县、三江侗族自治县、阳朔县、上思县、浦北县、靖西市、巴马瑶族自治县、象州县、金秀瑶族自治县、北海市银海区等特色资源优势县建设改造120多家旅居养老服务示范综合体。遴选南宁龙门水都养心谷温泉项目、桂林夕阳红养老中心、北海冠岭山庄等10家旅居场所,向浙江、江苏、上海等长三角城市推介,颁牌认定第一批“长三角旅居养老基地”。培育评审出广西中医药大学、广西重阳老年公寓等20个养老服务人才培养培训示范基地,为养老企业用人单位培养培训2.7万多名康复护理、壮瑶医药应用等专业人才,形成示范带动效应。充分发挥各地独具特色的生态资源、长寿文化、边关风情等,实施“旅居养老路线图工程”,推出桂林秀甲山水休闲养生、巴马世界长寿圣地、钦北防海丝路古港、贺州森林温泉康养等30条“到广西旅居养老”“到广西过冬养老”精品路线,遴选500余家场所纳入路线,沿线开发中医壮瑶医民族医疗保健产品,为旅居老年人提供康复服务。南宁华润悦年华颐养社区、柳州白云颐养中心等机构就近与医疗机构合作,打造医养结合高端旅居养老品牌;北海、钦州、防城港利用滨海资源开发冬季“候鸟式”养老产品;河池、崇左等地发展民俗、田园康养体验项目;贺州、玉林、梧州等地面向大湾区主打健康、疗养、康复品牌;桂林颐养庄园、巴马世纪养生园等开发壮瑶医药诊疗、油茶、长寿地磁疗养等特色服务,获得不少“回头客”,组团到广西养老过冬成为全国各地许多老年人的首选。积极引导社会资本发展旅居养老产业,推动培训疗养机构、酒店、民宿等转型发展旅居养老床位,全区建成旅居养老床位2.5万张,预计2025年达到4万张。2023年,自治区人民政府在广州、杭州、北京举办三场面向粤港澳大湾区、长三角区域、京津冀区域的康养产业和旅居养老推介会,签约广西中越大健康产业园、恭城瑶族自治县汇源康养城等项目20个,与21个省份(北京、天津、上海、河北、河南、浙江、江苏、安徽、广东、山西、辽宁、吉林、黑龙江、江西、湖南、重庆、四川、贵州、云南、陕西、宁夏)签订产业战略合作协议,建立旅居养老产业合作机制,有25个养老行业组织、600多家康养企业参与,50多家媒体进行广泛深度报道。5月,在桂林市举办广西广东康养产业合作框架协议启动暨六省(广东、江西、黑龙江、辽宁、云南、陕西)旅居养老首发团欢迎活动,开启跨省区旅居养老新征程。12月在南宁举办中国—东盟大健康产业峰会暨大健康产业博览会,开展与泰国、马来西亚、新加坡等国家访问交流,建立合作机制,发展面向东盟的旅居养老产业。培育创建“中国长寿之乡”,目前广西“中国长寿之乡”达到37个,占全国总数三分之一以上;河池、贺州市被誉为“世界长寿市”,巴马瑶族自治县、浦北县、上林县、乐业县被誉为“世界长寿之乡”。举办“到广西养老”“到广西过冬”“到广西慢游”等系列主题活动,推动跨省区旅居养老常态化。2023年以来,建行广西区分行和广西农信社共融资420亿元,支持健康医药、健康食品、健康旅游等产业,促进旅居养老与康养产业融合。培育支持建设白沙湾·国际自然医学度假区、姑婆山产业区顺峰温泉康养旅游开发项目、巴马赐福湖国际长寿养生度假区等20多个旅居养老服务项目,打响“壮美广西·长寿福地”品牌,打造全国知名旅居养老胜地。计划到2025年全区旅居养老人数达到500万人,按每人旅居1-3个月、平均消费2万元计算,实现千亿元产业。(广西民政.广西实施“四项工程”打造旅居养老产业品牌.2024-03-15)
本文已标注来源和出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