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广 热搜: 采购方式  甲带  滤芯  气动隔膜泵  减速机  减速机型号  带式称重给煤机  履带  无级变速机  链式给煤机 

从两会5个热词,看2024年行业发展机会

   日期:2024-03-10 19:26:07     来源:网络整理    作者:本站编辑    浏览:10    评论:0    

2024年两会的政府报告提出,要巩固扩大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等产业领先优势,加快前沿新兴氢能、新材料、创新药等产业发展,积极打造生物制造、商业航天、低空经济等新增长引擎。这些将对各地政府、企业对产业的布局产生重大影响,本文将对新能源汽车、氢能、新材料、创新药、生物制造等5个产业热词的产业概况、未来前景等进行梳理,以供参考。

新能源汽车

全球能源结构正在向清洁化、低碳化、电气化转型,我国已向国际社会公布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任务的时间安排。发展新能源汽车已成为我国顺应能源结构转型趋势、推动绿色发展以及保障能源安全的战略选择,是我国实现“双碳”目标的重要抓手。

产业概况

2023年,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销分别完成958.7万辆和949.5万辆,同比分别增长35.8%和37.9%,市场占有率达到31.6%,产销量连续9年保持全球第一。截至2023年底,全国新能源汽车保有量达2041万辆,占汽车总量的6.07%;其中纯电动汽车保有量1552万辆,占新能源汽车保有量的76.04%。2023年新注册登记新能源汽车743万辆,占新注册登记汽车数量的30.25%,与2022年相比增加207万辆,增长38.76%。当前,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主要分布在珠三角、长三角、京津冀等地区。其中,珠三角重点布局在广州、深圳、佛山、东莞、惠州、肇庆等,在比亚迪、小鹏等新能源整车的推动下,珠三角已形成具有代表性的新能源自主品牌和相对完备的零部件配套生产能力。长三角重点布局在安亭、临港新片区、金桥、张江、杭州、宁波、温州、湖州、金华、台州、南京、徐州、苏州、合肥、芜湖、马鞍山、安庆、六安等地。京津冀重点布局在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顺义、昌平、滨海新区、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东丽区、保定、沧州等地。

未来前景

未来,基于信息技术的进步,车与车的交互、车与城市基础设施的交互、车与云的交互都将实现,跨界融合将是新能源汽车和智能网联汽车发展的必由之路,“聪明的车”“智慧的路”“协同的云”也将赋能智慧城市建设和人类美好生活。

氢能

氢能作为新一轮全球能源转型的重要载体之一,是推动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能源体系,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重要支撑

产业概况

据中国氢能联盟研究院统计数据,截至2023年6月,我国氢气产能约4,952万吨,较2022年底增长1.4%;主要分布在西北、华东和华北地区,三个地区氢气产能分别为1,654万吨、1,364万吨、683万吨,合计占比74.8%。化石能源制氢(包含煤制氢、天然气制氢和甲醇制氢)仍是我国主流的制氢方式,占我国氢气总产能的78%。煤制氢产能为2,709万吨,占比54.7%,其次为天然气制氢和副产氢,分别约1,090万吨和1,030万吨,电解水制氢产能占比约1.3%。

未来前景

在政策引导下,氢能有望在交通、冶金、炼化等领域铺开应用,氢能下游需求提升或引导上游规模化投资,具备技术优势的电解槽、燃料电池、氢储运、加注装置等相关企业有望受益。据中国氢能联盟预测,到2025年,我国氢能产业产值将达到1万亿元人民币。这一预测不仅凸显了氢能在中国能源战略中的重要地位,也预示着一场由氢能引领的经济发展新潮流即将来临。

新材料

作为战略性、基础性产业,新材料是未来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基石和先导。

产业概况

2023年1至9月新材料产业总产值超过5万亿元,保持两位数增长。截止到2023年11月份,建立7个新材料领域国家制造业创新中心,建设三类35个新材料重点平台,一批重大关键材料取得突破性进展,涌现出高温超导材料、钙钛矿太阳能电池材料等一批前沿技术;新材料规上企业超2万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1972家、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248家,分别占总数的22%和25%,培育了一批重点领域龙头企业,大中小企业融通发展生态正在加速形成。

未来前景

国家产业政策的出台为新材料产业发展明确了目标和方向,同时随着中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加速,市场对于高端产品的需求更加迫切,特别是新能源、高端装备、电子信息等新兴领域对新材料的拉动作用明显。在政策和市场的双轮驱动下,中国新材料产业将迎来更大的发展空间,预计到2025年,产业规模有望突破11万亿元。

创新药

创新药是指具有自主知识产权专利的药物。相对于仿制药,创新药物强调化学结构新颖或新的治疗用途,以破解临床面临的难题,满足患者临床治病的需求。

产业概况

2023年,中国创新药总批准数量较2022年增加了60%;全行业过去一年的对外授权约220亿元,已经超过了医药类上市公司IPO募资总量;我国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上市创新药40个,较2022年增长74%。有了首个上市的商业化产品、两个创新药进入了Ⅲ期临床、实现了一个创新品种的海外授权合作。随着行业政策密集落地,创新药行业也进入了发展的“快速通道”。医保目录方面,2023年7月-9月,2023年医保目录调整工作开展中,34款创新药有望纳入医保目录。审批方面,继3月31日国家药监局发布《药审中心加快创新药上市许可审评工作规范》后,7月审批再加速。7月,6部门印发了《深化医改2023年下半年重点工作任务》,要求创新药审评审批持续提速。

未来前景

随着集采常态化、医保控费等政策的推进,中国医药市场加速朝着创新方向发展,同时,利好政策也支持创新药产业的发展,业内预计未来创新药开发将持续升温,叠加人口老龄化加剧、慢病患者数量增加、消费升级等因素,将带动整个创新药物市场的增长。

生物制造

生物制造被认为具有引领第四次工业革命的潜力,市场规模将达到万亿级别,是世界各国竞争的热点。我国也把生物制造列为重点发展的战略性新兴产业,是提升新质生产力的重要手段之一。

产业概况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生物经济发展取得巨大成就,细分子行业门类逐步增多,核心产业规模迅速增长。长三角地区形成产业集群,华北、华中地区骨干企业数量众多。

未来前景

生物制造可从根本上改变传统制造业的生产模式。利用生物+医药、生物+化工、生物+能源、生物+轻工等全新生产方式,诞生出了一大批全新产品,如重组蛋白药物、生物航空煤油、生物降解塑料等等,生物制造被认为具有引领“第四次工业革命”的潜力,未来前景十分广阔。据预测,全球生物制造产值接近30万亿美元。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来源于网上公开资料,仅供参考,如文中所用的文字、视频、图片等涉及版权问题,请第一时间联系小编,我们将立马删除!
 
打赏
 
更多>同类资讯
0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皖ICP备20008326号-18
Powered By DESTO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