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产业园区作为产业聚集的载体,
是区域经济发展、
产业调整升级的空间承载形式,
它肩负着聚集创新资源、培育新兴产业、
推动城市化建设的重要使命。


近年来,
西安高新区工业产能进一步加速释放,
为全年经济增长、产业结构调整、
实体经济壮大奠定了良好基础,
为高质量发展积蓄了澎湃动能。
这些出色的成绩,
离不开辖区内各产业园区的持续发力!
下面,小新带你了解一下
高新区草堂科技产业园和长安通讯产业园
今年以来的工作成绩。

PART 01
草堂科技产业园
扎实推动党建工作
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通过党委会、中心组学习和主题党日等活动扎实推动主题教育有序开展。其中,7月开展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大会,园区70余名党员干部参加会议。开展了题为《深入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全力以赴助推高新区高质量发展》的专题党课,引导园区广大党员凝心聚力、踔厉奋发。

(组织召开主题教育大会)

(组织开展中秋国庆廉政警示教育主题党日活动)
提升服务企业质效
聚焦全省“三个年”活动、全市“八个方面”重点工作,坚持以“四个高新”为引领,努力把学习成效转化为推动高质量发展成效。截至目前,罗杰道森、思维、汇诚、秦骊、污水处理厂等30余项遗留问题基本解决;协助西电、比亚迪、天宇等企业申请贷款40亿元、兑现政策补贴50亿元;年度新增就业2.2万人,从业人员超15万,同比增长45%,园区建管水平进一步提升。

(组织开展陕西省工业自动化应用联盟来访座谈会)
积极营造宣传氛围
园区积极凝聚以科技创新驱动高质量发展的内生动力,拍摄“勇于创新千变万化,不忘初心始终如一——高·新草堂”等宣传片,打造产城融合科技新城品牌形象;新华社《瞭望》周刊刊登《秦岭脚下崛起“草堂科技新城”:科技创新驱动高质量发展,三大产业挺起“硬脊梁”》文章,充分展示“四个高新”高质量发展进程中取得的新速度、新成就、新经验。

(新华社《瞭望》周刊刊登《秦岭脚下崛起“草堂科技新城”:科技创新驱动高质量发展,三大产业挺起“硬脊梁”》文章)
PART 02
长安通讯产业园
科学布局
光电子产业链发展格局逐步形成
在陕西省“追光计划”引领下,聚焦先进激光与光子制造、光子材料与芯片、光子传感三大重点领域,带动光子产业全产业链聚集发展,打造全球光子技术原始创新高地。长安通讯产业园作为高新区光子产业发展的核心区,实施“1+2+N”的产业布局,即:以一个光子传感公共平台“先进光子器件工程创新平台”为核心,以两个光子传感龙头企业唐晶量子、立德红外为牵引,吸引更多光子传感企业集群发展。
目前,总投资11亿元的曲率引擎-光子传感聚集区项目正在紧张建设,占地100亩,项目建成后,将为光子传感产业方向的优秀企业培育和加速发展提供更好的物理空间,确保光子产业链企业引得进、留得住、长得大。随着企业“量”与“质”的不断提升,园区在光子产业方面已逐步形成“设计-材料-器件-系统集成-工艺平台与应用”的完整产业链,并初步呈现聚集态势。
全面推进
重点项目建设开启“加速跑”
建立重点项目包抓机制,为每个项目成立项目服务专班,安排一名包抓领导、一名包抓专员,每日查看进度,每周工作调度,全力推进重点项目建设。截至目前,奕斯伟硅产业基地一期已实现50万片/月满产满销;奕斯伟硅产业基地扩产项目提前实现主体封顶,计划12月投产;奕斯伟技术创新中心、先进光子器件工程创新平台项目已启用;立德红外智能光电研发基地项目已开工;唐晶量子、中兴通讯二区三期、艾力特二期、华海、通合等项目进展顺利,均计划于2023年底前竣工。

细致摸排
梳理低效地块助力“腾笼换鸟”
全面摸排园区企业现有地块的厂房建设和使用情况,梳理低效地块清单,帮助企业提高土地利用率。一方面,鼓励园区有用地需求的企业进行内部“转让”和“嫁接”,多措并举提高园区土地利用效能;同时,积极化解历史遗留问题,对于因历史原因投资中断或者停建的项目,推动企业升级调整,重启建设。截至目前,园区已成功引入西安品测智能科技有限公司、陕西海测电子技术服务有限公司两家企业,并推进天公产业园项目用地的开发利用。
<End>
▼
编辑:许 丹
初审:周艳涛
二审:白 凯
终审:杨俊东
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点击查看往期文章精选
喜欢本文的亲们,请在页尾点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