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广 热搜: 采购方式  甲带  滤芯  气动隔膜泵  减速机  减速机型号  带式称重给煤机  履带  无级变速机  链式给煤机 

杏林这些地名来自工厂,纺织、新源、光明、光华,厦门有趣地名一箩筐

   日期:2024-02-08 11:01:10     来源:网络整理    作者:本站编辑    浏览:15    评论:0    

杏林是以工业兴起的城镇,又是首批国家级台商投资区,因此,在地名中带有许多企业元素。这也是杏林地名的特色之一。

第一的是“纺织”,有纺织路、纺织东路、纺织西路和纺织社区等多个地名。

【拆迁前的纺织厂,风雨卫星地图】
这个源自于1958年杏林工业区第一厂——厦门纺织厂(初名厦门棉纺织印染厂),厂区编号纺织西路8号;堪称福建纺织工业规模化和现代化的发祥地。
在这之前的光绪十九年(1893),就有马銮人杜四端等华侨在村里创办銮裕纱厂,可谓厦门最早的现代纺织企业,也是厦门第一家侨办工厂。据曾任夏纺办公室主任叶平省在《杏林记忆》关于厦纺的文章写道:
新中国成立初期,陈嘉庚就向毛主席、周总理说,福建省很大,人也多,但没有一寸铁路、也没有纺织厂,希望建设鹰厦铁路、厦门海堤和厦门纺织厂。1955年,陈嘉庚又在全国人大会议上提议推动厦门纺织厂建设,获得采纳支持。1958年中央计委批准,在厦建设5万纱锭、1152台织布机、年产100-150万匹的大型工厂;4月着手筹备,101日“厦门棉纺织印染厂”挂牌;1959101日正式投产。
【电视连续剧《爱拼会赢》在厦门纺织厂取景】
在很长一段时间,该厂一直是福建纺织行业龙头,也带动了整个杏林成为全国知名的纺织产业基地20世纪80年代是厦纺的鼎盛时期,员工数量4700多人,名列厦门工厂第一。厦纺职工及其家属人口,占据当时杏林区总人口的十分之一以上。
1992年,该厂与化纤厂、绳网厂等合为厦门华纶纺织有限公司;2001年被福建升汇投资集团收购,由此带来灭顶之灾,直到升汇20069月停止控股后,纺织厂成为濒临倒闭的空壳。2006年,原纺织厂部分领导员工以租用形式重启建厂,于2006108日注册厦门夏纺纺织有限公司,并在2009年通过法拍成功获得厦门纺织厂全部设备,由此获得新生并蓬勃发展。2012年后,夏纺逐步迁到同安新厂区;20216月,纺织厂全部搬迁,夷为平地。
“杏林纺织厂”彻底成为历史,仅余地名。(太有范了,杏林纺织厂惊现俄罗斯风情建筑群(组图))(太有范了,杏林纺织厂惊现俄罗斯风情建筑群(组图)
第二的是新源路,新源小学,拓展延伸到日新路、广源路等。
这些地名源自三家企业:正新轮胎、圣源金属和广懋国际。
新源,即正新和圣源各取一之;日新,即日东与新源各取一字;广源,代表广懋和圣源了。
正新即厦门正新橡胶工业有限公司,以落户新设杏林台商投资区论,正新是第一家,她注册于1989526日,与国务院批复杏林台商投资区成立的1989520日仅差6天,是杏林台商投资区成立后第一家注册的台商。也是后面发展最好、规模最大的杏林台企之一。(正新崛起,海燕退隐;杏林这家台企税收超过一个区的财政总收入
圣源,即厦门圣源金属制造有限公司,注册于1989525日,紧随正新橡胶之后,相隔六天。圣源金属是台湾第一家制造展示架之工厂。是一家集各种钢铁卷材,到制管、冲、切、焊、磨、烤、镀、包装一条龙的专业金属展示架制造商;产品外销欧、美等世界经济发达地区。曾经获得“全国外商投资双优企业”“全国机械企业百强”“厦门市著名商标”“福建省著名商标”等荣誉。
广懋,即厦门广懋国际有限公司,是最早到厦门投资建厂的台商之一,于1987114日注册,起初在厦门市湖里工业区租借厂房。杏林台商投资区创办之后,广懋国际迁来杏林建设自己的厂房,坐落在杏林杏西路46号,占地3万多平方米。广懋国际是杏林台企中注册最早的公司,落户杏林后,由原来单纯的羽绒加工厂扩展为羽绒厂、成衣厂、陶瓷厂等多个生产工厂,迈上了快步发展的征程。(老广懋:办个台企要盖200个公章,还得偷偷摸摸的干
第三的是光明路,拓展到光华路。
这两个地名源自来明工业和信华科技两家企业。
来明,全称为来明工业(厦门)有限公司,是杏林最早的台商之一。公司于1989912日注册,1990年正式投产、加工、制造各类眼镜及相关零配件。多次被评为“全国外商投资双优企业”。创始人吴进忠曾对笔者说,先有来明企业,后有光明路,光明路就在来明门口,道路得名就来自他的建议。吴进忠说,他不到20岁就在台南老家创办了光明精密企业,生产光学眼镜,即矫正视力的眼镜,包括近视、老花、散光、色盲等类型的眼镜;做眼镜的,本来就是“光明”的事业。
信华,即信华科技(厦门)有限公司,系台湾敦吉集团投资创立,注册于1991225日。经营范围包括新型电子元器件、新型仪表元器件和材料、新型平板显示器、电子专用设备、测试仪器、数字照相机及关键件的生产,大容量光、磁盘驱动器及其部件、精冲模、精密型腔模及其零件设计、加工,软件产品开发、技术咨询与技术服务等。先后获得“全国电子百强企业”“福建工业主要行业前十强”“厦门市重点工业企业”“厦门市重点高新技术企业”和“厦门市高新技术产品出口额前十名企业”等荣誉。
除了杏林以外,在厦门岛以工商业命名的街巷早已有之,比如:
担水巷——厦禾路靠近第一码头的小巷子,全长只有200多米。20世纪初,厦门岛沿海一带淡水资源缺乏,不少人就用木帆船载着淡水靠在第一码头附近,然后用人工一担一担挑上岸来卖。周边的居民也就在这里排队买水,这条巷子也因此得名。
打铁街——位于轮渡附近,早年厦门打制船锚铁链的店铺集中于此,故称打铁街。
暗迷巷——实为“䅖糜”(䅖ǎn禾不实;méi,与黍同类,但子实不黏);国语稀粥的厦门话。翻成普通话是“卖稀粥的巷子”。清末民初的暗迷巷一带,分布着八九个码头,与厦门岛一水之隔的石码、浮宫、白水营、嵩屿、东屿等地农民们,将他们生产的农副产品运到这一带进行交易,形成油市、菜市、猪仔墟等市场。暗迷巷专门为码头、市场提供稀饭、咸菜之类。时间一长,这里的稀粥成了产业,这条巷子就叫“䅖糜巷”,谐音讹变为“暗迷巷”。
虞朝巷——实为牛寮,牛棚。古时候那一带原有养牛场,后来嫌弃不雅,以闽南语谐音“虞朝”代替。
光彩街——实为棺材街。在开元区大同路至后厅衙巷。早年棺材行业集中经营于此,旧称棺材巷。后来嫌弃不吉,就用谐音雅化为“光彩街”。
南猪行巷——就是卖猪的。以前有售卖兴化所产的生猪,又叫南猪,所以就根据猪行(háng)的名字来命名。
待教巷——实为邰tái狗,就是杀狗的地方。位于厦门成功大道旁;闽南语“待”与“邰”谐音,“教”与“狗”谐音,因此而雅化。
卖鸡巷——卖鸡巷是老厦门一条鲜为人知的小巷,位于思明区水仙路至泰山路一段。全长不过三百米,呈丁字形。早年是鸡鸭市场。
配料馆巷——原巷口处是海,台运渔船在此停泊,配齐行船所需茶米油盐酱醋等食品和物品;因此称之为配料巷。
夹舨寮——就是造船厂。夹舨不是夹板,也不是甲板。厦门话“夹舨”即船,“寮”为厂坊。据考证,古代造船厂遗址在此,故名。
你还知道杏林有哪些街巷道路或村社地名和工商业有关呢?
欢迎在评论区留言,谢谢!
【备注:文中部分图片来自风云卫星地图截屏。】
 
打赏
 
更多>同类资讯
0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皖ICP备20008326号-18
Powered By DESTO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