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化机械的制造生产过程及其工艺、加工等环节主要以智能化和自动化为技术手段,能有效提高制造工艺的质量和生产效率,对推动机械制造行业的可持续发展作用显著。基于此,针对机械制造工艺及其使用的精密磨削技术、精密拉削技术、研磨技术、超高速切削技术以及剖光技术等精密加工技术进行全面分析,旨在为开展现代化机械制造提供参考。
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机械制造行业在智能化技术的支持下不断革新。当前机械制造使用的现代 化工艺和生产使用的相关技术都以智能化和自动化为基础,使得整个制造生产的技术水平有了质的提升。 分析和探讨机械制造过程中的现代化工艺和新兴的加工技术,能有效提高机械制造企业的生产能力,助力机械制造企业获得更高的经济收益。
现代化制造工艺的广泛发展,不仅能够合理利用有限资源,还能达到保护环境、提高制造质量和效率的目的。
二氧化碳气体保护焊工艺是指焊接过程中技术人员借助二氧化碳气体开展焊接,将电弧作为焊接操作的热量来源,使电弧充分燃烧,达到对空气的有效隔绝,确保最终的焊接质量。现代化机械制造过程使用 二氧化碳作为隔绝气体,主要是因为二氧化碳是惰性气体,稳定性强且成本低,可提升焊接效果。例如 :机械焊接过程中,当焊接板的厚度小于12mm 时, 焊接方式可以选择工形坡口双面单道焊接。横向摆动焊枪可使焊道平整顺滑,避免薄板焊接时出现中间凸起的问题 。对于角焊,需要结合不同的方式进行焊接。例如 :6 mm的焊脚在焊缝时,可以采用直接移动的方式焊接 ;8mm 的焊脚在焊接过程中,可以采用横向运动的方式焊接。操作过程中需要避免在有风的情况下焊接,以免影响最终的焊接效果,因此该操作最好在室内进行。
模具成型工艺作为机械加工制造中的重要工艺, 最终目的是使产品更加规范,达到人们对于产品制作、 投入、使用的要求。模具成型工艺被广泛应用于家用电器、仪表制作以及汽车制作领域。这些领域机械制作的特殊工艺利用了电解方式成型,加工精准较高, 可将精准度控制在10-6之内。机械零件精密度的提高需要技术人员合理控制切割模板面积。在实际加工过程中,如加工电风扇或者冷风扇等产品的前后壳、支架等时,成型条件要求模温在40 ~ 60 ℃,干燥条件为在 80℃保持 2 ~ 4 h,温度控制在190 ~ 230 ℃, 热变形温度控制在80℃左右,模具的收缩率控制在0.5% ~ 0.7%。针对部分工件表面相对粗糙的问题,可以利用模具成型工艺完成粗加工的75%和细加工的25%。机械制造过程中,可以使用其他制造工艺叠加实体制作。这一方式主要使用箔材,利用数控激光机有效处理轮 廓,在切除多余的部分后铺上一层箔材,用加热碾进 行碾压,以软化表面。利用固化黏结剂对其进行涂抹, 使整个材料融合,可在多次切削后提升制作效果和工 作效率。
应用搅拌摩擦焊接工艺的最大优势是焊接人员只 需要在搅拌头焊接的基础上完成整个焊接的过程。尤其是对于铝合金材质的产品,一个焊接搅拌头就能进行800cm的焊接 ,不仅在机械制造工艺中得到了 广泛应用,还可应用于铁路、船舶机械制造。搅拌摩擦焊接工艺涉及的参数较多,主要有搅拌 头的倾角、旋转速度、插入深度、插入速度以及焊接 压力等。搅拌头倾角的设计指标一般为 ±5°。对于 厚度为 1 ~ 6 mm 的薄板,搅拌头倾角采用小角度, 即为 1°~ 2° ;对于厚度大于 6 mm 的中厚板,需 要结合其焊接压力或者工件的结构等,将搅拌头的倾 角设置为 3°~ 5°。对于薄板材料,深度可以设置 在 0.1 ~ 0.3 mm ;对于中厚板材料,深度可以设置在 0.5 mm 左右。搅拌头的旋转速度规范如表 1 所示。
表 1 搅拌头的旋转速度规范
精密磨削技术精度精准,能得到亚微米级别的尺寸,可有效保障机械产品的制作质量和制作水平。技 术人员在应用精密磨削技术时,主要借助金刚石磨粒 砂轮实现操作,需保障砂轮平均粒径在 3 mm 左右。应用 280 mm 的硅片集成系统开展加工和制造时,应使金刚石砂轮或者光整加工处于同一个水平面。硅片经过精密的磨削和打磨后,能有效降低硅片表面的粗 糙度,将其控制为 0.8 μm。此外,机械产品平面度也 会随之降低,变为 0.3 μm,有助于提高产品加工的制造精度 。一些工厂在应用精密磨削技术时采用了超 精密静压导轨技术,使得液压油由外部液压动力系统 传输到每一个液压滑块内,且每一个滑块均配置了 6 个轴承座,借助高压油支撑滑块使其均匀悬浮在滑轨 上。随着切削力度的逐步增大,轴承座内的油压力逐 步增加,可实现自动补偿功能,保障切削力和油压的 支撑力维持一定的平衡。循环后的液压油由滑块端以 正常的状态回流到油箱中,可以重复使用。该技术凭借其强大的功能,使机床拥有 0.4 μm 的直线度,可保障产品几何加工精度在 0.9 μm 左右。使用该技术加工后的产品平面度可达到 4.8 μm。需要注意,机床在进行加工时如果刚度不够,很容易出现 因产品温度过高导致的产品变形问题。为提高切削精 度,还应引进微进给、空气静压轴承等技术。机床加 工流程如图 1 所示。
图 1 机床加工技术流程
齿轮和传动轴对加工的要求较高,主要涉及连接强度和安装后的运行情况,因此需高度重视齿轮内花 键的细节加工。控制位置精度时,需要采用精密的拉 削工艺。精密拉削时应分析渐开线内花键分度圆和齿 轮内孔间存在的同铺度要求,采用不同的拉刀结构开 展精密拉削。例如 :针对导向和齿轮内孔在加工的各 个环节产生的接触进行全面分析。通过了解这两个环 节产生的精度,可以实现对同轴度的控制。此外,可 以使用一套由后导向套、工件固定座以及前导向套等形 成的夹具,采用内定位的方式使拉刀和夹具相互配合, 从而有效控制和积极应对拉刀后导向带产生的影响。
精密研磨技术能提高机械产品研磨的质量和精 度。技术人员在开展激光反射镜的抛光处理时,应采 用精密研磨技术。技术人员做好抛光处理工作后,开 展反射镜表面的镀膜工作,保障产品的加工平面度可 以控制在 0.048 μm,产品表面的粗糙度可以控制在 0.81 μm,反射镜的反射效率可以控制在 99.80%。技术 人员借助抛光机对陶瓷轴承球进行精密研磨,使得陶 瓷轴承研磨精度控制在0.1 μm[5]。汽车机械制造领域中, 研磨余量需要进行有效控制,可以结合不同研磨余量 对动环粗糙度和平面度产生的影响进行合理选取。结 合表 2 可以看出 :研磨余量控制在 0.02 ~ 0.03 μm 可以获得合格产品。
表 2 不同研磨余量对动环平面度和粗糙度产生的影响
机械制造过程中使用的超精密剖光技术可以划分为化学剖光、电化学剖光和超声波剖光,其中超声 波剖光使用最广泛。技术人员借助声波对材料表面开 展打磨,使其达到要求的剖光目的。超声波剖光能将产品精度控制在 0.02 μm,粗糙度偏差可以控制在 0.1 ~ 0.2 μm。超精密剖光过程中可以使用液中研磨、 机械化学研磨以及磁流体精密研磨等新技术。对于机械制作加工企业,机械化学研磨技术最常用。这一加 工技术主要是借助化学反应对机械进行研磨,可分为 干、湿两种条件。干式条件下,微小范围的化学反应 有助于开展加工。0.01 ~ 0.02 粒径的 SiO2 磨粒具有 较强的化学活性,因此研磨量相对较大。借助磁流体进行研磨时,主要借助磁场的作用使磁极间的磁性 磨料形成研磨剂,待其吸附在磁极表面后,实现对工件表面的研磨。这一加工方法能对凹凸不平的复杂曲面开展有效的研磨,提升研磨质量和效果。
随着现代化机械设计制造工艺技术的进步,精密加工技术为加强现代化机械设计和制造效率提供了重要的技术支撑。相关企业需要不断优化和创新精密加工技术,弥补传统加工技术在切削、剖光研磨等方面的不足。文章重点研究精密加工技术如精密磨削技术、 精密切削技术、精密剖光技术以及精密研磨技术等, 有效提高了产品精度,有助于全面加快制造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略.

☞编辑:爱齿轮的小G
☞客服热线:010-88438553
☞广告合作:18611505795&18611500535
☞投稿邮箱:chinaegear@126.com
☞官方网址:www.geartoutiao.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