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统计局1月17日发布最新数据显示,2023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71495亿元,比上年增长7.2%。其中,餐饮收入达52890亿元,同比增长20.4%。限额以上单位餐饮收入13356亿元,同比上升20.9%。
今年在整体经济下行的情况下,餐饮行业的总量发展迅猛,餐企邦FCT分析认为其主要原因在于餐饮市场出现了很多程度的消费降价,再次降低了餐饮的创业门槛,大量的新餐饮人进入行业。再加上外卖送餐业务的助力,餐饮市场规模在持续不断地扩大,这使得餐饮行业从业人员劳动力密集、灵活性强、流动性大的突出特点更为凸显,劳动争议也愈加频发。
本文结合餐饮企业特点和办案经验的整理,对餐饮企业的劳动用工情况进行分析总结,希望能够为规范餐饮企业的用工管理起到积极作用。
餐饮企业劳动争议案件的主要特点
1、常见的劳动争议类型主要是违法解除、休息休假权和确认劳动关系。
餐饮业劳动争议案件的争议焦点主要集中在解除、休息休假权、确认劳动关系。劳动者的诉请有三类,一是确认用人单位的解除行为违法,二是要求支付延时加班工资、休息日加班工资、法定节假日加班工资以及未休年休假工资,三是对劳动关系进行确认。这与餐饮企业劳动力密集、人员流动性强以及营业时间长、淡旺季明显等行业特征息息相关。
2、劳动争议纠纷的调解协商难度大
从我们服务的众多餐饮企业劳动争议纠纷案件的结案情况看,当事人选择通过诉讼解决纠纷的比例较高,劳动争议调解率较低,这主要是因为餐饮企业规模较小,经营形式多样,而且很多餐饮企业没有建立工会,也没有建立行业调解组织,双方无法有效沟通化解纠纷。进入仲裁或诉讼后,用人单位往往对于劳动者的诉求没有积极应对,也缺乏有效应对,因此调解率较低,用人单位败诉率较高。
3、餐饮企业劳动者诉讼具有示范效应,容易引发群体性诉讼
一方面,餐饮企业员工的工作性质大部分都类似,一旦有员工通过诉讼方式胜诉,其他员工很容易效仿,产生“羊群效应”,引发群体性诉讼。
另一方面,“海量生殖,残酷淘汰”成为餐饮店铺生态的常态现象。餐饮业闭店率高,平均寿命不长,一旦餐饮企业倒闭,必将导致企业大部分员工失业,也极易引发群体诉讼。当员工提起劳动仲裁,则平时从未提起的加班费、未休年休假工资、经济补偿等诉求通常会全部提出。
下期文章预告
《餐饮企业劳动用工常见的法律问题》 秦梦律师
《餐饮企业规范日常劳动用工的建议》 秦梦律师
新年送大家一个福利
关注下方公众号回复「餐饮劳动用工」
免费领取《餐饮劳动用工合同模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