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根据对能源基础设施的排放核算发现,中国煤电碳排放占总排放的比重达到40%。从碳排放占比来看,煤电行业低碳转型将成为碳中和愿景下的重点任务!
《中国煤电低碳转型发展路径研究》由中国人民大学发布,报告聚焦于中国煤电发展现状、行业特征及低碳转性要求,并结合现有研究对煤电低碳转型路径可行性进行了讨论。
报告主要内容如下:
1、行业现状:中国还有大量的待建和在建煤电项目,根据中国煤电机组级数据库数据整理和IEA 等统计数据交叉对比后发现,目前全国仍有0.94 和2.02亿kW煤电项目处于在建和待建状态,尤其是特高压规划建设成为了“新基建”的重点项目之一,甘肃和陕西核准了一批特高压配套电源为主的煤电项目(陇东-江西,陇东-山东,陕北-湖北)。
2、转型路径:从发电量结构变化来看,2030年后,非化石能源电力将置换存量煤电,成为电力供应的主体,2050年后,燃煤发电量占比将低于5%,少量燃煤发电机组在确保电网可靠性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当前至2030年为转型准备期,煤电装机和发电量在2030年前仍将适度增长,同时,新能源成为发电量增量主体,到2030年风光装机占比超过40%;
2030-2045 年为快速转型期,2030年后,风光发电量将迅速超过煤电发电量,成为电力系统的主力电源,保留的燃煤需耦合生物质发电、CCUS 等清洁低碳技术的创新突破,逐步降低碳排放;
2045 -2060 年为巩固完善期,2050年前后用电需求达到饱和,煤电完全转变为系统调节性电源,服务于高比例可再生能源消纳,并提供应急保障和备用容量。
3、转型建议:煤电转型需要处理好短期和中长期之间的关系,明确不同时期煤电的功能定位与价值,并据此制定转型时间表和路线图。各省煤电总体规模、机组结构、服役年限等水平参差不齐,需要避免一刀切,结合不同区域煤电特征、电力供需平衡条件,因地制宜的确定转型路径。在煤电达到设计运行寿命之前的近 20 年转型窗口期内,需加快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增强可再生能源消纳能力,推动风光互补、水火互济等多能互补。
丨扫上方二维码,点击对应PDF文件
丨加入星球会员下载,内含海量资料
end
碳搜索·碳体系·碳社群·碳社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