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广 热搜: 采购方式  甲带  滤芯  气动隔膜泵  减速机  减速机型号  带式称重给煤机  履带  链式给煤机  无级变速机 

【咖啡学院】企业仓储管理的主要模式和方法

   日期:2024-01-21 09:32:45     来源:网络整理    作者:本站编辑    浏览:30    评论:0    

企业仓储管理是指企业内部对产品的出入库、存储、调度等进行监督、管理、规划和统计等一系列活动的总合,它是物流系统中不可或缺的部分,企业整体管理能力的重要体现。

科学规范的仓储管理可以提高仓库的空间利用率,增加产品精确定位的迅捷性,控制产品物理移动带来的损耗,保持产品的良好性能和质量标准,直接关系到运营成本控制、服务水平和供应链效率

一、企业仓储管理的主要模式

(一)传统仓储管理模式

1、人工操作在传统仓储管理模式中,管理人员主要依靠人工进行库存管理,通过纸质记录来跟踪库存水平。通常依赖于经验丰富的管理人员进行估算和决策,容易出现人为错误和信息延迟。

2、简单机械化:简单机械化仓储管理是指在仓储作业中使用一些基础的机械设备来提高搬运效率和减轻人工劳动强度。简单机械化仓储管理虽然不如现代仓储管理模式那样高度自动化和智能化,但对于一些需求不是特别高、预算有限的企业来说,仍然是一种有效提高仓储效率和作业质量的管理方式。

(二)现代仓储管理模式

是指在当今技术条件和商业环境中,企业为了提高物流效率、降低成本、提升客户满意度和增强市场竞争力,所采用的一系列管理理念、技术手段和操作方法。

1、如按使用的管理、技术手段、设施设备进行划分,包括:

1)信息化管理:利用仓储管理软件进行库存监控、订单处理和数据分析。现代仓储管理高度依赖信息技术,包括仓储管理系统(WMS)、企业资源规划系统(ERP)、供应链管理软件(SCM)等,这些系统通常通过互联网进行连接,使得数据可以在各个部门和企业间共享。通过精确的数据分析和库存管理,可实现库存水平的优化,减少库存积压,提高库存周转率,还包括对供应链各环节的实时监控和快速响应等。

2)自动化仓储:是指利用自动化技术和设备,如采用自动分拣系统、无人搬运车、自动化货架系统等科技设备,来提升仓储操作的效率、准确性和安全性的一种仓储管理方式。自动化仓储系统的实施,能够显著提高仓储操作效率,减少人为错误,降低运营成本,并且大幅提升仓储空间的利用效率。自动化仓储系统的几个关键组成部分包括:

  • 自动化设备:包括堆垛机、自动化搬运车、输送带、升降机等,这些设备能够自动执行货物的搬运和存储任务,减少人力需求,提高工作效率。

  • 高层立体货架:提供大量的存储空间,并且通过计算机管理系统进行优化配置,确保货物存取效率。

  • 计算机管理系统:例如仓储管理系统(WMS)、物流管理系统等,能够实时监控库存水平,管理出入库操作,并提供数据分析。

  • 自动化控制系统:包括PLC(可编程逻辑控制器)、SCADA(监控与数据采集)系统等,它们能够对整个仓储系统进行实时控制,确保操作的顺畅进行。

  • 条形码和RFID:用于追踪和管理货物,确保库存数据的准确性。

  • 安全监测装置:现代仓库通常配备有安全监测和紧急停止装置,以防止事故发生并保护设备和人员安全。

3)智能化仓储:集成人工智能技术,实现预测库存、自动调拨和路径优化等功能。

2、如按仓库设施资产属性划分,包括 :

1)自有仓库仓储管理模式: 企业自己修建仓库进行仓储。优点是可以更大程度地控制仓储。在这种模式下,企业自己拥有仓库设施,并进行相应的仓储管理。自有仓库为企业提供了更大的灵活性和控制权,可以根据企业的产品特点和需求进行定制化的仓库布局和管理。此外,自有仓库还能够更好地与企业其他系统进行协调,从而提高整体运作效率。

2)租赁仓库仓储管理模式: 企业通过租赁营业性仓库来进行仓储管理。这种模式相对于自有仓库来说,可以减少企业的初始投资成本,并且能够根据业务需求的变化灵活调整仓库规模和位置。但同时,租赁仓库的企业可能对仓库的管理和控制力度相对较弱,依赖租赁方的服务和设施。

3)第三方仓储管理模式: 第三方仓储服务提供商为企业提供专业的仓储管理服务。企业将仓储业务外包给第三方,可以节省自身的运营成本,同时第三方仓储服务提供商通常具有专业的管理经验和先进的技术手段,能够提供高效、专业的仓储服务。

4)第四方仓储管理模式: 第四方仓储管理模式则更上一层楼,不仅提供仓储管理服务,还整合了运输、配送等物流服务。第四方物流提供商作为供应链的集成者,为客户提供的是一站式的物流解决方案,从而帮助客户实现更高效的供应链管理。

、企业仓储管理的主要方法

(作者注:仓储管理方法有多种维度和方向路径,亦有应用领域与行业之分,“粗”与“细”之分,本文仅列举了3种一般企业通用、常用的管理方法)

(一)ABC分类库存控制法及其工作要点

ABC分类库存控制法,又称为物资重点管理法,是一种基于物品的资金占用和重要性对库存进行分类管理的方法。它主要是根据不同物资的重要程度,将其划分为A、B、C类别,针对不同类别的物品采取不同的管理和控制策略。

一般而言,A类物资具有极高的经济价值,但是在库存中仅占一成左右的比例。因此,应当予以高度的关注和悉心的存储管理。B类物资的经济价值与其在存储中的比例相当一致,一般占有存储物资的两成左右。C类物资是存储物资的主体,占有大量的存储空间,但是经济价值有限,对于企业的整体的生产经营活动又是不可或缺的部分。

1、分类标准

  • A类物品:占用资金较多,但品种数量较少,通常是企业的重要物资。

  • B类物品:占用资金一般,品种数量适中,属于一般重要物资。

  • C类物品:占用资金较少,但品种数量较多,通常是较为次要的物资。

2、工作要点:

1)数据收集与分析收集物品的耗用总量、单价、占用资金等信息。分析物品的耗用频率和资金占用比例,为分类打下基础。

2)分类与标识:根据分析结果,将物品按照ABC分类标准进行分类。在仓库中标识出每一类物品的存放区域,便于管理和查找。

3)管理策略制定:

  • A类物品:采用严格的控制策略,如定期盘点、精确计算需求量、实施Just-in-Time(JIT)库存管理等。

  • B类物品:采用较为灵活的管理策略,如适当增加盘点频率、合理预测需求、适量备货等。

  • C类物品:采用较为宽松的管理策略,如简化盘点流程、按需采购、适量储备等。

4)库存控制与优化:对A类物品实施严格的库存控制,避免资金过多地占用在少数物品上。对B类物品实施适度的库存控制,平衡库存成本与服务水平。对C类物品实施较为自由的库存控制,减少库存成本。

5)定期回顾与调整:定期回顾库存管理的效果,根据实际情况调整分类标准和 management。针对物品的耗用情况和市场变化,适时调整库存策略。

ABC分类库存控制法的核心在于区分物品的重要性和资金占用,从而实现对库存的精细化管理。

(二)准时生产制方法(JIT)

是一种旨在减少库存成本和提高响应速度的管理策略。在仓储管理活动中,JIT作为一种先进的生产方式, 通过紧密配合供应商,应用看板等管理工具,确保原材料和产品在需要的时候准时到达,从而减少库存积压和浪费,并保证生产的同步化和均衡化。

JIT的基本原理是以需定供、以需定产,即供方(上一环节)根据需方(下一环节)的要求,按照需求方的品种、规格、质量、数量、时间、地点等要求,将生产物资或采购物资,不多、不少、不早、不晚且质量有保证地送到指定地点。

JIT库存管理方法在仓储管理中的关键要素主要包括:

1、精确的需求预测:企业需要准确预测市场需求和产品需求,以便及时调整生产和库存策略。

2、实现供应链协同与供应商建立紧密的合作关系,共享库存和生产信息,实现供应链各环节的协同工作。

3、优化库存控制:保持最低的库存水平,通过频繁的小批量采购和生产,减少库存积压和资金占用。

4、灵活的供应链流程:优化供应链流程,实现快速响应市场变化,提高生产和配送的灵活性。

5、严格的质量控制:实施严格的质量控制措施,确保产品质量和交货时间的准确性。

6、高效协同的看板系统:使用看板系统来控制生产和配送流程,确保生产和供应链各环节的同步化。

7、供应链持续改进通过持续改进和优化,提高供应链的效率和响应速度。

8、可靠的供应商管理:选择合适的供应商,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确保供应链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9、充分应用信息技术: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如ERP(企业资源计划)、WMS(仓库管理系统)等,实现库存的实时监控和管理。

10、重视加强人员培训:对员工进行JIT库存管理方法的培训,培养他们的灵活性和适应性,以及对JIT库存管理方法的认同和执行力度。

(三)企业资源计划管理(EPR)及其工作要点

企业资源计划(ERP)是一种集成的信息系统,它将企业的主要业务流程和资源,如采购、生产、销售、财务和人力资源等,统一集成在同一个平台上。在仓储管理领域,ERP系统可以帮助企业实现高效的库存控制、物流规划和资源优化配置。

企业资源计划管理(ERP)方法法要求实现从供应商到终端消费者的冗长链条的有效管理,并且要求打通企业内部不同职能部门之间的子系统联系。通过对不同对象的自动化数据的监测与管控,最大限度地挖掘企业的竞争优势和价值,从而达成最大的经济利益。

企业资源计划ERP在仓储管理中的工作要点主要包括:

1)库存管理:实时监控库存水平,确保库存数据的准确性。自动更新库存状态,减少人为错误。优化库存水平,减少过度库存和缺货情况。

2)采购和供应链管理:根据销售预测和库存状况,自动生成采购订单。管理供应商信息,包括供应商评估、合同和采购历史。优化供应链流程,减少物流成本。

3)订单处理:自动化订单处理流程,从接收订单到发货。提供订单追踪功能,提高客户满意度。

4)物料需求计划(MRP):基于生产计划和销售预测,计算物料需求。生成采购订单或生产订单,确保物料及时可用。

5)财务管理:集成财务数据,如成本、预算和财务报表。管理仓储成本,包括存储、处理和运输成本。

6)报表和分析提供各种报表,如库存状况、出入库历史和成本分析。利用数据分析,优化仓储操作和决策。

7)仓库规划和布局:利用ERP系统提供的工具,规划仓库布局和货位安排。优化仓库操作流程,提高货物进出效率。

8)人员管理和工作分配:管理仓储工作人员的信息和工作分配。跟踪员工的工作效率和绩效。

9)合规性和安全:确保仓储操作符合相关法规和安全标准。管理仓库安全措施,如消防和安全培训。

10)持续改进:利用ERP系统记录和分析操作数据,不断改进仓储管理流程。实施持续改进项目,如5S、精益生产和六西格玛等。

实施ERP系统时,企业需要考虑系统的选择、定制、实施和培训等关键步骤。应确保ERP系统的持续更新和维护,以适应业务发展和市场变化。、

作者简介:  

黄湘民博士独立经济学者。国防大学联合勤务学院军事物流博士、清华大学工业工程系博士后;企业供应链管理专家;数字经济沙龙创始人;物流智库公社创始人;清大知行物流咨询(北京)有限公司总经理;北京智慧经纬供应链管理咨询中心 执行合伙人;上海全域零度智能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

负责与承担60余项国国内外企业大、中型供应链物流项目研发、方案与运营体系设计、系统建设与实施。获1项国家发明专利,1项软件专利;发表学术论文30余篇;译著2部,专著2部,参编教材1部;指导生产管理/物流/供应链/企业诊断与绩效改善等方向硕士研究生7人。

您的欣赏是我努力写文的最大动力!

欢迎关注

 
打赏
 
更多>同类资讯
0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皖ICP备20008326号-18
Powered By DESTO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