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广 热搜: 采购方式  甲带  滤芯  气动隔膜泵  减速机  减速机型号  带式称重给煤机  履带  无级变速机  链式给煤机 

赋能 • 行业聚焦:新材料产业投资并购趋势及关注事项

   日期:2024-01-17 02:56:18     来源:网络整理    作者:本站编辑    浏览:43    评论:0    

新材料是支撑我国经济发展和行业结构转型升级的基础性、先导性、战略性产业。我国新材料产业已逐渐形成以国家级新材料产业示范基地、制造业创新中心、技术创新中心以及各级园区等为主要载体,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企业为创新主体、联合高校及科研院所协同创新的新材料创新体系。

新材料产业政策更新

在2023年11月15日普华永道发布的《赋能 • 行业聚焦:新材料领域行业洞悉及重点关注财务问题解析》中阐述了新材料领域从中央到地方的各类纲领性、指导性的政策,对全产业链提供了全方位的指导与支持。2023年12月22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布了《重点新材料首批次应用示范指导目录(2024年版)》(工信部原函〔2023〕367号)(以下简称《目录》),自2024年1月1日开始生效。《重点新材料首批次应用示范指导目录(2021年版)》(工信部原函〔2021〕384号)同时废止。此次更新的《目录》着重于三大类新材料的应用推广:先进基础材料、关键战略材料和前沿新材料,涵盖的299种产品展示了材料科学的最新成就,也可以看到未来发展方向:

重点产品指导目录中的产品,可以粗略分为电子及新能源行业需要的新材料产品。

在功能性新材料中,主要分为功能性薄膜和功能性新材料。

生物基医药用新材料产品,也是本次发布的新材料产品的关键类型之一。

普通材料的高端化,也是本次发布新材料范围重要方向。

新材料产业的投资热度稳定上涨

在科学发展稳步向前的过程中,其应用性和商业化,带来了持续性的投资热度。各行业产业链上游原材料及设备、中游的材料制造往往可以对应其下游的多个应用领域。随着我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加速,市场对于高端产品的需求更加迫切,特别是新能源、高端装备、电子信息等新兴领域对新材料的拉动作用明显。制造业的竞争从最初的“产品竞争”到“设备竞争”,市场已趋于饱和,新材料逐渐成为产业链升级的必需驱动力。

IT桔子数据显示,至截稿日2024年1月9日,中国先进制造领域各子行业累计融资金额,新材料排名第三。2021年至2023年的投资数量和金额占累计投资数量和金额的比例分别为43%和62%,新材料产业的投资热度持续上涨。2023年新材料产业共发生227起投资事件,总金额达228.41亿元;进入到2024年,仅1月9日前就新发生8起投资,涉及的新材料领域分别为高端等静压材料、电子级硅烷及碳纤维材料等。

中国先进制造领域各子行业累计融资总数量与金额

<<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

数据来源:IT桔子(www.itjuzi.com)(截至日期:2024年1月9日)

新材料领域公司获投时间分布

<<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

数据来源:IT桔子(www.itjuzi.com)(截至日期:2024年1月9日)

鉴于新材料认知壁垒高,为降低投资风险,多数实际投资更倾向于有一定销售规模、处于成长或成熟期的项目。这不但有利于投资企业迅速打破产业壁垒,也有利于企业获得新的产业增长点。从下图中可以看出,对新材料企业的投资更加集中在有产品雏形及初步的商业规划的天使轮,以及拥有成熟产品,完整详细的商业及盈利模式,同时在行业内拥有一定地位与口碑的A轮。

中国新材料领域公司获投轮次分布

新材料轮次投资统计

数据来源:IT桔子(www.itjuzi.com) (截至日期:2024年1月9日)

哪些新材料企业备受投资者追捧?

中国已经具备新材料巨头发展土壤,产业爆发节点将至,哪些新材料企业更受投资者追捧呢?

根据新材料不同细分赛道的特点,具备强确定性和快速增长性的赛道更容易与企业现有产业进行整合,实现上下游一体化,其中包括新能源材料、半导体材料、航空航天材料、环保生物材料等相关领域。

攻克国外垄断技术,实现国产化替代

我国新材料产业发展存在不平衡问题。虽然中低端材料能够自给自足,但在中高端材料方面,我国对进口的依赖程度较高。2018年工信部对全国30多家大型企业130多种关键基础材料的调研结果显示,其中32%的材料在中国仍为空白,52%依靠进口。

高端聚烯烃新材料中的明星产品POE(聚烯烃弹性体)作为新一代热塑性弹性体,广泛应用于汽车零部件、光伏胶膜、电线电缆、机械工具、家居用品、玩具、娱乐和运动用品、鞋底、密封件、热熔胶等领域。根据《中国化工新材料产业发展报告(2022)》显示,高端聚烯烃是我国自给率最低的化工新材料,自给率约58%,尤其是在聚烯烃弹性体领域,进口依赖度为100%。另一方面,华经产业研究院数据显示,受下游需求旺盛驱动,自2017年起我国POE进口量不断上涨,进口依存度维持高位,供需矛盾突出,在此背景下POE国产化替代迫在眉睫。然而从2021年至2022年陆续的POE中试装置投产后,有超过1年的时间未有突破性进展。据报道,2023年12月15日,海南贝欧亿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贝欧亿”)3万吨/年特种聚烯烃及配套项目自2023年10月30日装置建成后,历时45天实现一次性开车成功,产出具有独立知识产权的高性能POE产品,标志着国内首套POE工业化装置正式成功投产,POE国产化正式开启。贝欧亿作为一家由京博控股集团大“黄蜂窝”战略孵化出来的高科技创新型企业,依托雄厚的化工材料产业积累及产业资金的支持,历年来聚焦α-烯烃、催化剂、聚合工艺三大“卡脖子”难题,深耕技术研究,顺利完成POE产品小试试验、中试模拟、工业化量产全流程突破。另据北京国化新材料技术研究院不完全统计,截至2023年11月底,国内已公布的POE工业化项目,其中包括计划近期投建项目,和中远期的POE项目,总计规模超过450万吨/年,这将标志着投资者将在POE这一蓝海新材料领域紧跟“产业链机遇”。

点燃发展绿色引擎,传统行业低碳转型

自“双碳”战略实施以来,各地各行业紧扣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任务,促进发展方式的降耗升级,加快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例如,新型建筑材料提供商深圳市磐汩新材料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磐汩新材料”)主要产品为复合塑料模板和新型格栅组合模架。从产业链位置来看,其供应的“临时模具”在建筑材料生产过程中,主要发挥支撑的作用,将钢筋混凝土等流体材料转化成固态性质的建筑结构。木质和铝质的模板主要应用于早期的房屋建筑,性价比较低、灵活性不足。磐汩新材料推出的塑料模板就是在对标该部分材料市场的基础上,实施差异化的材料升级,从而实现了图纸模板更配套、人工成本更低、环境更友好等优势,也让其获得了双碳背景下的建筑工业化赛道的千万级A轮融资。

并购重组过程中新材料企业的估值及

财税关注要点

并购重组中新材料企业的估值

新材料企业多数拥有核心的专利技术或专有技术,企业在较长时间内进行研发活动发生的支出由于不满足《企业会计准则6号-无形资产》中关于研发费用资本化的条件,所以在财务报表中并未形成专利技术或专有技术的相关资产。但是新材料行业的专利技术或专有技术却是资本市场投资者评价新材料企业的核心价值所在,因此新材料企业估值中对于其持有的专利技术或专有技术的价值判断是企业并购整合过程中需要考虑的关键因素。专利技术或专有技术多采用收益途径中的提成法/许可费节省法,增量收益法和超额收益法等方法进行估值。

目前新材料企业常见的估值方法包括收益法(DCF、EVA、DDM 等)、乘数估值法(PE、PB、PS、PEG、EV/EBITDA 等)和重置成本法等,通常市场根据企业商业模式、所处生命周期选择不同的估值方法。新材料企业在不同生命周期下采用市场法估值所考虑的因素和市场倍数如下:

并购重组中的财务关注要点

根据《企业会计准则第20号-企业合并》的要求,企业开展控股并购需要执行合并对价分摊工作。合并对价分摊是指对被购买方的各项资产和负债的公允价值进行计量,也包括被购买方原来没有在报表上确认的无形资产(例如长期客户关系、专利或专有技术、商标等)及或有负债。收购对价超过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的金额即确认为商誉。

根据会计准则的要求,合并对价分摊工作是基于收购完成日的会计处理,通常在收购完成后的会计年度内完成,其关键工作如下:

对可辨认无形资产进行识别和价值计量

对或有负债进行识别及分析

合理分析商誉的组成内涵

在初始确认过程中,合理分析商誉的组成内容对于后期控制商誉风险至关重要。除了对无形资产公允价值展开详实的分析,通过对比同行业可比交易的合并对价分摊结果中的商誉占比,也是判断衡量商誉合理性的可行方案。在并购交易完成后,根据《企业会计准则第8号-资产减值》,每年年末进行商誉减值测试,以满足其合并财务报表的编制要求。

在合并对价分摊工作中,可辨认无形资产和商誉的金额大小对后续合并财务报表均具有重要的影响。较高的无形资产会带来较大的摊销从而降低利润,但相对是较为长期但缓释的影响方式;相反,较高的商誉会带来较高的一次性大幅减值风险。因此,商誉的初始计量,即合并对价分摊工作,对于收购方合并财务报表至关重要。

并购重组中的税务关注要点

考虑到新材料产业具有技术密集性高、研发投入高、产品附加值高、国际性强、应用范围广的特征,并购重组中往往伴随核心技术所带来较高的增值,并购整合的模式也会呈现多样化的状态,并涉及一系列复杂的税务问题。其中围绕并购整合中核心技术,交易双方需充分考虑以下两个维度:1)选择不同并购交易模式下核心技术的税务影响;2)标的业务/企业在运营过程中与核心技术相关的税收优惠的适用性与可持续性。

从第一个维度出发,新材料产业的并购交易常见采取股权交易或资产交易的模式进行(其他并购重组模式还包括合并分立、债务重组等),在这两种并购交易模式下,围绕核心技术带来的增值会以不同形式体现并会来带不同的税务影响(见下图):

总的来说,以上述的两种主要的模式为基底的并购整合方案和实施步骤千变万化,需根据不同的目标股权/资产情况、商业目的、时间要求、税收成本、风险偏好进行细致评估与设计,需要充分考虑以下因素,以制定出对双方更具税务效益的并购整合模式:

目标业务/企业的业务模式及主要资产情况;

标的企业的财务法律尽职调查情况、历史税务合规水平及重大税务风险领域;

综合考虑运营阶段税收效益最大化、投资持有成本、未来退出成本搭建投资架构;

拟定交易方案的税务成本;及

交易过程中税收优惠的适用性及实施难度。

从第二个维度出发,并购整合中对标的业务/企业围绕核心技术所享受的税收优惠的适用性与可持续性对标的估值、交易对价谈判、后续运营税收成本控制均有非常重要的影响。目前新材料产业可能适用的税收优惠政策主要包括高新技术企业15%企业所得税优惠税率、高新技术企业及科技型中小企业亏损结转弥补年限延长政策、研发费用加计扣除、区域性的企业所得税优惠政策(如西部大开发地区、海南自贸区、南沙、横琴)等。

企业享受上述税收优惠均需满足相关法规的各项要求。以高新技术企业资质为例,企业需满足法规中对核心技术获得知识产权、研发人员占比、研发费用占比、高新技术产品(服务)收入占比等要求。考虑到新材料企业的前期投入较大但研发成功后产品附加值较高且容易呈现爆发式收入增长的特点,需重点考虑未来是否能够持续符合研发费用占比要求。因此,在相关并购交易完成后,建议企业应结合自身业务的情况整合相关核心技术涉及的资产、人员、IP等,对企业整体价值链进行梳理,重新考虑设立新主体及相关风险职能匹配,尽可能实现在税务合规的基础上达到财税优惠应享尽享。

相关阅读

赋能 • 行业聚焦:中国能源企业的绿色新征程

赋能 • 行业聚焦:洞察先进制造业企业上市关注要点(上篇)

赋能 • 行业聚焦:新材料领域行业洞悉及重点关注财务问题解析

赋能 • 行业聚焦:新四化下汽车产业链的挑战和机遇(上游篇)

赋能 • 行业聚焦:半导体芯片设计企业成本费用组成解密

赋能 • 行业聚焦:清洁能源+公募 REITs 助力我国能源结构转型

赋能 • 行业聚焦:新能源企业市场风险管理与金融衍生品

联系我们

卓志成

普华永道中国审计市场主管合伙人

电话:+86 (10) 6533 2010

邮箱:vincent.cheuk@cn.pwc.com

倪靖安

普华永道中国内地科技行业主管合伙人

普华永道中国北方区新能源组审计主管合伙人

电话:+86 (10) 6533 2820

邮箱:charline.j.ni@cn.pwc.com

程明

普华永道中国北方区新能源组市场主管合伙人

电话:+86 (10) 6533 5740

邮箱:ming.cheng@cn.pwc.com

高建斌

普华永道中国内地科技、媒体及通信行业主管合伙人

电话:+86 (21) 2323 3362

邮箱:gao.jianbin@cn.pwc.com

张月

普华永道中国审计业务合伙人

电话:+86 (10) 6533 5677

邮箱:flora.za.zhang@cn.pwc.com

祁菲

普华永道中国审计业务高级经理

电话:+86 (10) 6533 3725

邮箱:coffey.qi@cn.pwc.com

叶子玉

普华永道中国审计业务高级经理

电话:+86 (10) 6533 2892

邮箱:jeremy.ye@cn.pwc.com

© 2024 普华永道版权所有。普华永道系指普华永道在中国的成员机构、普华永道网络和/或其一家或多家成员机构。每家成员机构均为独立的法律实体。详情请见 www.pwc.com/structure。

免责声明:本微信文章中的信息仅供一般参考之用,不可视为详尽说明,亦不构成普华永道的法律、税务或其他专业建议或服务。普华永道各成员机构不对任何主体因使用本文内容而导致的任何损失承担责任。

您可以全文转载,但不得修改,且须附注以上全部声明。如转载本文时修改任何内容,您须在发布前取得普华永道中国的书面同意。

 
打赏
 
更多>同类资讯
0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皖ICP备20008326号-18
Powered By DESTO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