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上期,麦当劳因为组织分工合理、食物饮料SKU少又好做,在营业额比机场公司餐饮高十倍的情况下(毛估估),需要同一时间工作的人可以做到只多1.2-2倍,麦当劳同时上班的人最多时10个最少时6个,机场5-6人,甚至上班人数需要预支的薪水甚至可以持平,澳洲麦当劳所用员工多为澳洲青少年,而在澳洲青少年的薪水只有普通打工人的一半。
然而,从投资(无论是你自己开店,还是买餐饮股票)的角度来讲,餐饮行业降本增效是极其难的。首先餐饮业是重度人力的行业,,每件事都需要人去完成,导致,你指望ChatGPT来帮你优化效率是不现实的,麦当劳的流转体系已经是我体验过最佳的了,这当然和麦当劳已建立近69年,其间一定无数次优化过其各个流水线和食物的品质标准,有兴趣的朋友可以去看讲麦当劳的电影《大创业家》(英语:The Founder),2016。在我工作到第六个月时,澳洲这家麦当劳的特许经营权被卖给了一对白人夫妻,至此麦当劳在他们手里开始了降本增效的路。一个不为人知的知识点,在澳洲如果你要接手麦当劳的特许经营权,需要先在汉堡?大学培训一年时间。不知道国内降本增效是啥样,澳洲麦当劳白人老板们空降后,先是给手下所有的十多个经理,连续几周在固定时间开会。把所有人的休息时间减掉10分钟(本来休息时间就不多),其次上到经理下到普通员工,工作时长都大大小小缩短了,在澳洲薪水是以小时来计,如果工时变短,薪水就有很明显的变化。砍掉了非高峰时期工作人员的数量,让大家只在高峰期上班,低峰期保持极少量的人员。而这些举措,造成所有员工的体感是工资变少很多,工作量成倍增加,最直接的后果是人员大量流失,老板再招新人。不同于互联网行业,培养一个干活给力的人是需要极高成本的,餐饮业不需要多大的成本,当SOP做得好的情况下,两三天就可以培训好上岗了,剩下的技能在工作中不断优化学习。尤其是如果不需要直面客户点单,那甚至英语都不太需要你会讲。
餐饮业的残酷就在于此,门槛低,谁都可以进,看谁便宜好用耐造老板就选谁,所以最后老板招了更多便宜的澳洲青少年当员工,便宜又有力气又好忽悠。由此可见,降本增加很难,且餐饮行业毛利率又低,加之目前全球经济不景气,百姓消费需求逐步萎缩的情况下,投资餐饮股是不太值得提倡的。
2017年我去纽约旅行时,碰巧吃了SHAKESHACK,被餐厅出色的设计和美味的食物所吸引,2019年又在伦敦吃了此SHAKESHACK,就没觉得那么惊艳了。2018年去印度??玩的时候,第一次注意到国外的达美乐披萨?本地化做得这么好,和国内的达美乐完全不是一个风味,去年在澳洲珀斯也点过,也是不同的风味。 汉堡王在蒙古??(不是内蒙古)吃过,它分布的国家远没有麦当劳多,在澳洲的名字叫Hungry Jack's。而不论是在哪里,只要我去旅行,又懒得做出选择时,麦当劳?永远是我的第一选择。我遇到过很多很有趣的麦当劳门店,比如巴西圣保罗市中心的麦门,葡萄牙波尔多像帝国酒店一样的麦门,世界上最北的麦门在俄罗斯摩尔曼斯克,拉脱维亚??首都维尔纽斯麦当劳25周年庆。又在澳洲这个偏僻小镇的麦门工作了将近10个月,这真实留下了很多美好的回忆,又在此认识了好些不同国家的朋友们,有了段难忘的回忆(在这里显得尤为难得)。我不会投资餐饮股,因为快餐、便利店类型的商业模式和重劳动力的根本决定了它很难赚取高收益回报,如果想有一个安全又收益率不错的投资方式,随便一个澳洲银行的活期利率就很OK了。但澳洲麦门工作这段经历也算是一个酸甜苦辣各中滋味都包含的体验吧。麦当劳的品控和质量相比KFC(在我这个镇子)还是高出不少的。